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76

评论

96

84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迁徙一周的洋抖难民,到底给小红书留下了什么?

AI划重点 · 全文约3284字,阅读需10分钟

1.过去一周,小红书上的美国网友与中国人进行了友好的互动,分享语言学习、文化交换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2.然而,随着Tiktok在川普的宽限下续命成功,部分美国用户可能面临回归原内容市场的命运。

3.与此同时,小红书的算法倾斜出现了回流情况,外国用户的浏览量和点赞量迅速回落。

4.无论如何,这些互动有助于打破文化隔阂,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每个APP上都没有和平。X上对线的网友在做生殖器的排列组合,Ins表面天宁人安下的乱流涌动,油管上的阴谋论每一秒都在分裂出新的平行宇宙,每一个翻译软件都见识过人类最深邃的黑暗,漫长的赛博边境线上战火纷飞。

所以当我们回看过去一周的小红书,最让人震撼的事,肯定是两国网友不仅没把脑浆子打出来,甚至还结出了友谊:

图片(就是友谊之上的东西多少有点承担不起了)

1月初,Tiktok命运似乎已经难以挽回,联邦政府和美抖分手在即,而已经把短视频当药嗑的美国网友并不认可“你们反华掀我们的桌”这种做法,为了证明美国政府立场的荒谬,他们“叛逆”地冲进了小红书——一个在美国人眼里中国浓度爆炸的APP:普通话是通用语言、服务器设在国内、不区分国内外用户,名字还带有鲜明的政治立场。

图片(当然,最后那点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小红书叫这个名字是因为最开始它的形态是一系列PDF文件……)

这个怎么看怎么整蛊的最开始还像是一次集体跟风玩梗,毕竟小红书在前两年就玩过一次“我是听劝的外国人”这样的营销,并且APP本身的境外注册就异常方便,所以直到小红书登顶美区App Store畅销榜,大多数海内外用户都没意识到,这场双向沟通的规模将有多夸张。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很清楚了,从“猫税”开始,突然穿越过来的上百万美国本土用户,为过去一周提供了没完没了的乐子:美国人没有想到,首先迎面而来的不是敌意的说教或反驳,而是一连串的英语作业,本着全世界青少年命运共同的价值观,美国佬就像隔壁宿舍的兄弟姐妹一样,慷慨的提供帮助,并且分享自己那点子青春八卦:

图片

当然出于平等的利益交换,我们这边也会偶尔展现东亚人的血脉天赋,给西方小孩的数学习题一个痛快:

图片

在做作业之余,学习中文也成了老外们新的必修课。高度自觉地美国人自己呼吁同行者不要用英语影响原生用户的使用体验,学习普通话也就都成了一种新时髦。此地动静之大甚至惊动了多邻国——“厚,你现在知道学习普通话有多重要了对吗?”

图片

而热忱学习中文的老外们也获得了嘉奖,众所周知,有一个文绉绉的外文名字充其量只能说明你去过那个地方,但如果那里的人都叫你“狗蛋”“铁柱”或“吊毛”,那才是真正融入了当地的文化血脉。

图片

而在语言层面上,老外们还肩负起一个深远的义务,就是:

图片
图片
图片

某种程度上,这些要求还真……挺有道理。英语作为一门不怎么合理的语言,不仅本身就复合了罗曼语和(西)日耳曼语等语言,在它发展的途中也经常由于社区使用者的习惯产生曲折退化,换句话说,黑哥哥能用自己的街头俚语部分改变现代英语的某些习惯,中国人在高强度交流下把中式英语逆袭成正统也不是不可能。

而第三波文化震撼就是中国百无禁忌的地狱笑话,从美国而来的用户们可能做梦都没想到,在大洋彼岸,黄皮肤的青少年们最时髦的笑话是去犹的,而其他欧陆国家过来看热闹的用户偶尔也会被波及。我知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4chan,但是在超3亿的用户平台上看见形形色色的阿道夫,是另一码事:

图片(听说你们的言论自由破产了?很好,现在轮到你们来找真正的言论自由了)

而中国的乐子人们显然也没预料到,这些国外的网友们并不像预想中傲慢或水土不服,而是惊人的上道,他们来到中国学会的第一句中文不再是“你好”或者“谢谢”,而是“有机会一起拉屎”,肠道先于文化的其他侧面连接到了一起:

图片

文化交换也可以发生在梗领域,毕竟梗就是青年文化的硬通货,打穿海内外毫无障碍。

图片
图片

除了密集地玩梗,带来冲击的还有娱乐网红的水准,比如音乐创作人,一个礼拜的时间里我起码刷到了不下二十个带着草帽的吉他大叔把人带回二十年前乡村音乐的黄金年代,重金属乐队、独立音乐人、说唱玩家们也把整个平台的音乐氛围拉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其实这些作品肯定不算是行业顶尖,但是完成度极高,刷两个小时等于给耳朵换顿细糠:

图片

还有重量级的钓鱼佬对线,当第一个美国人站在密西西比河岸展露自己的渔获,一切语言都已经不重要了,一生要强的钓鱼佬们会在那一刻明白自己钓竿的那一头真正的分量:

图片

而事情如果只到了这里,其实也就是一次盛大的乐子——再怎么规模惊人,也很难说真就对互联网生态产生了什么不可磨灭的痕迹。毕竟美国人没来之前,大家伙的乐子也都差不多。

但真正有意思的事情发生在乐子之外,当日常生活的讯息第一次发生对流的时候。

比如一位普通的美国中年,在小红书上眼含热泪的表示,来自远方陌生人的祝福真正鼓励到低谷期孤独的自己;

图片

比如一些外国网友听说了每个中国学生都会化名李华,对一个不存在的外国人写一封没有回音的信,感动的一塌糊涂之余决定回信;

图片

再比如有人曾在中学时和一位中国同学关系莫逆,但是因为某些原因该同学现在杳无音信,但在中国网友“我帮你打听打听”的热情下,重新找回旧友;

图片

以及经历了70年代美国嬉皮士文化变革和新诗潮流的老人,拿出一本中国唐代诗人寒山的诗集……

图片

这些瞬间有一种极致的浪漫,就是生活中的不如意和难自决是如此之多,夺走一切的时间和空间是如此决绝,但我们对此并非束手无策。

图片
图片
图片

而除开这些感性的瞬间,把小红书当Reddit的美国网友也发现了这个平台的另一个功能:对账。

比如之前,大部分国内网用户对于美国的医疗贵只是有所听闻,但直到来自底层的美国人晒出账单大伙才能明白,人命原来可以这么贵,三千美元的救护车并非是耸人听闻。而虽然美国号称保险的覆盖率达到92%,但是保险的高端与否、保险是否和当地医疗机构有合作对于底层民众来说都不透明,进了医院约等于被反向抽盲盒;更重要的是,在大部分私立医院,药企-医生-保险的利润共同体会确保医疗成为一种可订阅的服务,健康和收入的挂钩在小红书的中美对账下异常醒目:

图片

而与此同时,海对岸的人也震撼于我们在集采政策的关照下,可以用五块二的医保买到两瓶他汀类药物。

再比如对于工作强度的想象,在某些人那里,美国人就像北欧里的高福利国家一样,在高附加值的产业加持下,薪水和假期拉满,工作强度就像打低端排位一样信手拈来。

图片


但这些Tiktok难民们会告诉你,经济学在美国经常失灵,越靠近现实和底层越是如此,理论上来说高物价对应着高人工费用,但没人能解释为什么这么高的人工费用常常无法养活劳动者自己。

图片

再比如教育、交通和餐饮……这些层出不穷的日常信息跨越外宣、媒体或政府的宣传,超越一切纸面或影视的想象,没有中介地直接铺陈在所有普通人面前,就有了一种对于外国生活的共识:世上并没有应许之地,在任何国家都不存在容易的生活。

图片

这些对账的说服力强悍到,让其他平台的用户对小红书的看法都有了转变。过去一周的故事,简而言之就是经典的三句话:

“卑鄙的红薯er又在买洋人刻奇的脏流量。”
“我们的生活方式APP吸收了成吨的洋抖难民。”
“黄浦江边的小红书正成为我们意识形态的新高地。”

更进一步来说,这些“对账”确切地拆解了隔阂的根基。生活世界的基本体验跨越一切意识形态之上,当他们确认我们的幸福,我们识别他们的烦恼,那么偏见就得退让给现实。其实在之前,小红书尝试过很多次邀请外国人入驻,从姆巴佩到喊着“我真的很听劝”的外国网红,但绝大多数时间,他们那副“呐我真的很懂你很尊重你哦”的姿势都是非常烦人的,因为这仍旧是一种毫无破绽的做作,一种富足者满怀预设的表演,毕竟,体面的西方主义还是一种肉眼可见的傲慢。

图片

不过,蜜月期总有结束的时候,而且结束可能比想象中来的更快。在1月19日,每个美国人都能感觉到,在Tiktok上狂欢的时间已经所剩不多了,整个平台都散发着一股离别在即的忧愁——当然忧愁是美国人的,欧洲人只觉得环境突然变得好安静。

图片

而随着14个小时之后Tiktok在川普的宽限下续命成功,美抖用户又开始仰卧起坐,在狂欢和悼念的间隙,有不少人跟着担心,洋抖既然暂时没有性命之虞,那小红书上,两国普通人的友谊是不是也会无疾而终了。

事情好像是这样,实际上从两天前开始,小红书的算法倾斜有了回流的情况,从前轻易就能获得海量流量的外国用户,在这两天浏览量和点赞量迅速回落,每一个迁徙到小红书的美国用户都迎来自己的命运二象性:一是从小红书这边消失,回到自己熟悉的内容市场,就像叛逆期的孩子最终会长大然后找个班上,然后把这场旖旎的中国之旅忘掉。二是继续留在小红书,然后极大概率变成一个无人问津的普通用户——就像这个平台之前就有的外国网红。

图片(之前的Alan Walker来了也难做到稳定高赞)

但是事情好像又变得不一样。就像在这些外国用户涌入之初,每个人都会想着,这些没见识过中国APP算法的人肯定会被集美们的黑魔法轰入引战、焦虑和更深的信息茧房,但最终混乱没有降临。

我们知道每个船都会回到自己的码头,从奇景回到日常,从激动回到空虚,从新鲜回到倦怠,世界不会成为幻想中巴别塔高耸,爱和和平满溢的样子,但是在按部就班之余,能够时常看到其他船只的桅杆,每个生于互联网时代的用户都会重新想起,孤独、敌意和焦虑,本来就是可以避免的。

就可以及时看到文章和资讯啦
感谢大家的支持!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