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胡剑芳 通讯员熊 高旭
掌上咸宁报道
1月30日,大年初二,天气晴好,咸安区境内各乡村振兴示范区点成为年味乡村游好去处,乡村游的火爆也带来年味经济的井喷。
在桂花镇刘家桥和桂花源,旅游人气旺起来。
“老板,还有吃的吗。”
“有的,您先去座个船转下,一刻钟就好了。”下在刘家桥秀嫂农庄,沿河面十多桌已座满。 刘老板说,天气晴好,生意火爆,巳做60多桌了乐一天收入近2万元。
在刘家桥下,70岁村民刘移安戴着斗笠正在河面上为游客撑竹排,孙女则在岸边拉乘船的游客。河面上共6只竹排,每只竹排坐满了游客。
“5元/人,一船13个,一天下来有300元收入!”刘移安笑道,区政府把刘家桥当景区打造,刘家桥古桥和古民居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条河清淤后,一河两岸砌好护坡,沿河10多农户因地制宜干起农家乐,一直生意走俏。
“跟游客一起玩,自己也开心,还能在家门口赚钱,挺不错的。”二组村民刘明文也加入撑竹排行列,一天收入300~400元。
“满山的古桂花树,暗香浮动,诗意盎然,绿油油的让人心动,感觉春天来了。”在桂花源景区,从鄂州来走亲戚的叶女士边走边抱着树照相,欢喜满怀。
在大洲湖湿地公园,来游玩的车队排成长龙。“蓝天,白云,绿地,芦苇荡,飞鸟……太美了!来,快给我拍一张。”顾先生一家三口玩得正欢,正享暖阳春光。
在十六潭公园,又是一番别样风景。丛林飞鼠,碰碰车,摩天轮……现代化的游乐设施欢声笑语不断;湖面上,游客乘游船在山水间倘佯,与大自然亲切接触。
在淦河畔的龙潭里,宋代古风的建筑里,咸安等6县特产馆各展所长,在轻音乐中让游客痛快游购。
截至1月30日,本地区累计接待游客18.5万人次,较2024年同比分别增长36%;实现旅游总收入0.87亿元,较2024年同比分别增长36%,呈现春节年味经济持续升温景象。
责编:章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