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节期间,消化系统疾病高发,如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胃食管返流、消化性溃疡、急性胰腺炎等。
2.陈宁提醒,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有助于预防消化系统疾病。
3.由于春节期间饮食习惯变化大,高脂肪、高蛋白、高糖分食物摄入增加,容易诱发急性胃肠炎和急性胰腺炎。
4.出现消化系统疾病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避免滥用药物。
5.除此之外,老年人食用枣或其他含有坚硬果核的食物时,应特别注意细嚼慢咽,避免误吞果核引发严重并发症。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春节,家家户户团圆喜庆的日子,也是消化系统疾病高发的时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陈宁提醒,大家走亲访友、饮食不规律的同时,需要警惕胃肠道负担过重而“罢工”,导致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胃食管返流、消化性溃疡、急性胰腺炎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高发。
消化不良通常会出现餐后饱胀、上腹胀痛、反酸、恶心、打嗝等各种各样的不适。可以通过调整饮食习惯,选择易消化、富含纤维的食品;适量运动,促进胃肠蠕动;必要时,可采用药物治疗(如抑酸剂、消化酶等),但需遵医嘱,避免滥用。
此外,春节期间,人们的饮食习惯往往发生较大变化,高脂肪、高蛋白、高糖分的食物摄入增加,加之饮酒频繁,极易诱发疾病,需警惕急性胃肠炎与急性胰腺炎这两大消化道急症找上身。
急性胃肠炎多由饮食不洁或暴饮暴食引发,症状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其腹痛部位多位于脐周或上腹部,呈阵发性绞痛或隐痛,腹泻则可能伴有黏液或脓血。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停止进食,并适量补充水分,必要时需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
急性胰腺炎则是一种更为严重的消化道疾病,其起病急骤,病情凶猛。患者往往会在饱餐或饮酒后突发剧烈腹痛,疼痛部位多位于左上腹,并向腰背部放射。此外,患者还可能伴有发热、黄疸、腹胀等症状。若疑似急性胰腺炎,应立即禁食禁水,并拨打急救电话,以免延误治疗时机。及时准确的诊断与综合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也是春节期间高发病。胃食管反流病常见症状有烧心、反酸、胸痛及吞咽困难等。治疗需从多方面入手,包括调整生活习惯(如避免睡前进食、抬高床头等);遵医嘱药物治疗(如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等);必要时可考虑手术干预。
消化性溃疡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痛、饥饿或餐后加重、嗳气、反酸等。治疗需系统规划:要消除病因(如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治疗(如质子泵抑制剂),以促进溃疡愈合;调整饮食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注重营养均衡。
陈宁提醒,以上症状如果经处理持续不缓解或加剧,应及时就医,排查潜在病因。
除以上常见情况,因意外导致的“消化道异物”也不容忽视,具体表现取决于异物大小、形状及滞留位置。当出现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呕吐及呼吸道症状等,往往提示异物可能卡在食道某处。对于较小、边缘光滑的异物,且位置较浅时,患者可以尝试通过咳嗽的方式将其咳出。若异物位置较深,患者为意识清醒的成人或儿童,可尝试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若上述方法无效,或异物较大、尖锐,已引起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对于小而圆滑的异物,可尝试内镜下取出;对于尖锐、庞大或嵌顿的异物,则需考虑外科手术。处理过程中,确保呼吸道通畅至关重要,以防窒息风险。
陈宁提示,儿童、老年人在食用枣或其他含有坚硬果核的食物时,应特别注意细嚼慢咽,避免误吞果核。临床上经常见到老年人误服两头尖利的枣核,容易卡在食管、胃或小肠的狭窄处,其尖锐部分容易刺穿消化道壁,引发食管溃疡、胃穿孔、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吞馒头或喝醋并不能解决问题。
如何预防消化道疾病的发生?陈宁表示,春节期间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包括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多摄入油腻、腌制食品;避免大量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导致血管收缩,增加血管破裂的风险;有消化系统疾病病史的人群(如胆囊炎)应格外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并按时服药。
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校对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