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客流观察 | 深圳地铁2024年客流年报

Metro Bay 地铁大湾区

批注


|图:Dove

|文:Dove、Neveadun

|编辑:Neveadun


图片


2024年在强劲的自然增长及大梅沙的助力下,深圳地铁日均客流再创辉煌,上涨百万有余。


01

全年总体客流情况


图片


全年日均845.32w,较2023年上涨14.08%。其中工作日894.53w,较2023年上涨12.83%;休息日731.54w,较2023年上涨16.09%。

02

全年分阶段客流趋势


图片



1-2月春运,仍总体呈现“V”型反转,1月初有过短暂的上攻,随后因春节假期下降至冰点,但在休闲客流。

3-6春夏雨季期,3月初在妇女节到达全年首个高峰,以1025.46万实现首个工作日千万,但普通工作日始终难以攻陷900万大关,和先一年始终难以突破800万大关有点类似。直到高考后客流方才迎来启动,开始快速上涨。

7-8月暑运旺季,回归正常的7强于8格局,7月中旬达到工作日最高点,但未能一鼓作气实现普通工作日千万。但休息日反倒是8月达到了全年最高,尤其是8月第一个周末表现出彩。


9月又受台风影响,客流再次出现了意料之外的下降,所幸打击比2023还是小了不少,虽日均不如1月但至少优于3-6月。


10-12月进入传统旺季,但和2023年类似,秋旺季难以和暑旺季抗衡,而是显得稍弱一些,但11月30日仍迎来普通周六第二次900万,且超过了当周2个工作日,为8线时代以来正常情况下首次。12月末在港人放假“北上”、多条开通带动下,客流连续制造惊喜,并再次在跨年夜拉出令人震撼的表现!港人今年继续为深圳地铁客流“添砖加瓦”,不少香港节假日期间,深圳地铁客流、特别是对接口岸的1号线和4号线客流也相应上涨,这也充分反映了深圳乃至内地的发展成果,是大湾区一体化的生动体现。


03

客流强度


全年里程客流强度1.5212,一骑绝尘,彻底甩开了广州等城市。站均客流强度方面,以2.2586大涨居第二,仅次于广州。这两项指标的第一名刚好是大线网里面里程相对弱势和车站数相对弱势的城市。


关于客流、拥挤度的事情,可以参见这篇科普文:


04

换乘系数


图片


深圳今年换乘系数已经稳定在1.77以上,仅2月受春运影响而较低。季节规律方面,则和大梅沙游客数量直接相关,因此8月和10月达到了最高峰,而同为旺季的11-12月换乘系数反而还有所回落。至于13号线开通后换乘系数如何变化,仍有待观察,但因新线量级不大,如果没有意外事件,变化应该很小。


05

轨交占比


图片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仍然每月发布公共交通客运量指标,因此仍可以计算出对应轨交占比。截止完稿时,12月数据仍未出炉。交通运输局的地铁和有轨电车分开统计,一般而言地铁客运量会包括后续边门修正数据,因此往往日均较每日加和统计略高1w左右,有轨电车和每日数据加和基本吻合。自2023年以来,深圳轨交占比就一直维持在70%以上,2024年进一步提升到73%以上,峰值月份突破75%。季节规律方面,以暑、秋旺季为最高,提升至75%以上,意外的是2月未随总客运量回落而回落,反而有所上涨,这可能和春节假期海滨休假增加有关。


各分项数据如下图所示:

图片


为方便读者朋友与广州市情况对比,将官方公布的总量折算为日均值供参考。

根据官方增幅数据,2024年拉动总公共交通增加的主因为地铁,有轨电车也随之有所上涨,但出租车和公交车均为小幅下降,这和广州的情况类似。量级方面,深圳出租客流和广州较接近,11月实现反超,但公交车仍有一定差距。这也说明深圳和全国类似,狭义公共交通客流受电动车及网约车影响很大,开了一大批线路后,总公共交通体量也未见明显上涨,不过至少比下跌的北上广还是好不少的。

06

整体客流形态


整体客流形态:为典型的B型,工休差距因8号线二期开通反而有所缩小,尤其是暑运缩小更多,因此得以拿下全国2024年普通周日最高值,工休差距排名也退至杭州之后居第5。不过2024年底开通的13号线一期为强工作日型线路,其余线路也难有8号线这样的节假日爆发力,因此2025工休差距大概率会重新走上缓慢放大的道路。


07

2025年展望


对照2024预测,所有预期都兑现(日均800万、最高日破千万且第一次破是妇女节、客流强度第一,普通工作日客流年初落在900万附近,暑运实现日均客流突破900万)。2025如果没有重大不可抗力事件,换乘模型维持稳定,全年日均客流有望叩开900万的大门,除跨年夜外峰值有望突破1100万,跨年夜因近年各地爆发力显著加强,有望突破1200万。普通工作日千万则大概率能在7月实现,单月日均客流破千万难度则较大。与广州差距方面,去年境内日均进站实现反超,表现最好的月份拿下了线网日均进站、境内日均进站及客流三项指标,仅线网日均客流仍无法突破。2024年末两地各有新线投运,相对来说广州11号线实力仍要强于深圳的线路加和,从目前来看两地PK格局和2024年初相仿,后续发展则受新线开通情况影响较大,暂无法准确预测。

和广州类似,本篇年报暂不分析分线客流及车站客流变化,接下来的一篇我们将主要讨论分线客流及部分车站客流的表现,敬请期待!

图片


如果您在阅读时有任何观点、想法、建议或勘误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哦


- 深圳最新专题推文回顾 -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