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位于海南省澄迈县永发镇的那雅古村落,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于2016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2022年,澄迈县对那雅村启动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改造,上海“篆山营造”设计建造团队入驻。
3.改造过程中,团队不仅保留历史价值和建筑特色,还考虑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增加宜居新元素。
4.今年春节,那雅村迎来首个农历新年,大批迁居外乡的村民自发返回曾经生活过的居所。
5.设计改造团队成立运营品牌“那雅·风土志”,将创新利用、文旅融合提上日程,吸引本地青年回归乡村、建设乡村。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新华社海口1月30日电(记者陈凯姿)汽车行至那雅村村口,椰林掩映下,焕然一新的古老建筑群进入视野。爆竹声声,久未返乡的村民们流连在错落有致的灰黑色调院落间,争相与阔别多年的祖宅合影。
那雅村,一座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古村落,位于海南省澄迈县永发镇,于2016年被列入我国传统村落名录。
两年前,这里还是一处“几乎被遗忘”的角落。村民弃屋外出谋生,灌木杂草淹没鱼塘古井……凋敝的村庄里,一度只剩下四五户人家,石屋和木柱因年久失修“垂垂老矣”。
2022年,为挽救当地古建筑文化遗产,澄迈县对那雅村启动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改造,来自上海的“篆山营造”设计建造团队,开始入驻这座古村落。
“古村、古宅就像不会说话的‘百岁老人’。”该团队负责人叶曼说,“在古宅修复过程中,不仅要最大限度保留历史价值和建筑特色,也要考虑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增加宜居新元素。”
琼北传统民居使用黝黑粗粝的火山岩垒砌而成,古树、古巷、古宅都被时间刻下痕迹。那雅村的改造,将电力、给水、排污等现代基础设施管网隐蔽埋入地下,等“缝合”地面时,如“植皮”般把数千块编好号的岩石,按原来方向和顺序一一铺回。甚至,连长满青苔的老墙皮,也是如此加固复位。
设计建造团队成员告诉记者,他们在已破损的墙皮内部,重新植入一套全新榫卯木构的“骨架”,既延续了房屋原来冬暖夏凉的物理性能,又通过木构“内胆”改善了通风和采光,让老旧房屋能真正适合居住。
如今,这片灰墙黑瓦的古老建筑群,被苏铁、芭蕉等各色热带花草树木点缀,添加了展览馆、图书室、餐厅、民宿和公共活动空间。新增的“那雅客厅”,还成为村里的议事堂。整个村落尽显通透轻盈之美。
叶曼说,对那雅村的改造,不仅是对破损构件形式上的修缮,更是对当地居民记忆的修复。
施工过程中,一对住在古宅中的耄耋老人从未被打扰。年逾九十的黄阿公满心欢喜:“把房子留着,是想让孩子们回来时,有个落脚的地方。”他没想到,经过“梳妆打扮”的百年古村如今“返老还童”,重新变得热闹起来。
今年春节,那雅村“焕新”后迎来首个农历新年,大批迁居外乡的村民自发返回曾经生活过的居所。踏着散落满地的红色鞭炮纸,大家感慨万千:古村落改造,护住了乡土,也让大家的乡愁“有处可寻”。
设计改造充满艰辛,避免抛荒挑战更大。为了让那雅村“活化”,设计建造团队专门成立了运营品牌“那雅·风土志”,将创新利用、文旅融合提上日程。
附近村民黄燕芬就是被古村落运营团队吸纳的务工人员之一。她负责保洁,但从不觉得自己是个打工人:“打扫古村,就是在打理我们自己的家。当客人来观光游玩时,我就是村子的形象代言人。”
叶曼说,希望“造出来”的作品能被更好的“用起来”。这里的人文乡愁、自然环境正在不断吸引本地青年回归乡村、建设乡村。古村落正在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