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清晨,黄埔港24小时运转不停的吊机声此起彼伏,江面上的驳船往来如织,泊位上的船舶开始解缆,等待着开启新的航程。而黄埔边检站执勤三队民警李海平,也迎来了属于他的最后一个春节假期勤务。
“建军、小罗,大码头和外运仓共有4条小船(往来港澳小型船舶)要登轮检查,再检查一下装备,没问题我们就出发吧。”跟往常一样,李海平在港口系统查看好船舶位置后,习惯性再提醒其他民警接下来的注意事项:“赋力288是吉船(空载船舶),落差大,上下都要注意!”
李海平(右一)对国际航行船舶实施人工送船
到了码头泊位旁,他与同事相互检查完执勤装备后,登轮查验、人证对照、船体抽查一气呵成,动作干脆利落、检查一丝不苟,完全看不出是快退休的老民警。
“小王,今年是不是在广州过年呀?提前祝你们蛇年货如轮转,顺风顺水步步高。”往来港澳小型船舶从香港到黄埔一个来回只需要几天时间,相处久了基本上大家都会认识。每到春节勤务期间,执勤三队民警都会给船员们送上新春祝福,这也是多年来形成的一个传统习惯。
李海平(中)在登轮实施小船三见勤务
当天,李海平还要巡查三个船厂、四个码头,来回三四十公里近两个小时。“巡查前,每个码头、每个船厂有什么船要先做了解,到达巡查点位的门岗和外轮的梯口监护岗位,还要仔细查看外籍船员出入的登记情况。”李海平说,“现在有‘港口通’方便很多了,可以直接看到船舶船员的具体信息,这样方便我们作信息比对,从中找出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或异常情况。”
如今,在“单一窗口”、梅沙系统、黄埔系统等信息系统的助力下,许多常规查验流程得以简化,一艘普通货轮的查验时间大幅缩短,高效便捷的通关服务保障着港口的顺畅运转。李海平感慨万分,“遥想当年刚参加工作时,查验过程全靠人工翻阅厚厚的资料,核对繁杂的信息,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哪有如今这般高效。”
李海平对往来港澳小型船舶实施船体抽查
今年春节,对于李海平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这是他在岗位上执勤的最后一个春节勤务。由于他的生日正好是1月10日,同事们都笑称他为当警察的“天选之人”。
“我在白云边检站干了30年,2014年响应号召跨站交流来到黄埔边检站,一晃10年又过去了,也到了退休的年纪。”李海平常说自己没有什么故事,就是一个普通的民警,干着最普通的事。近50岁的年纪来到海港站,他从头学起新的业务,一点一点地把外勤岗位所需的技能“啃”了下来,还一次性通过了初级检查员专业能力等级评定考试。
李海平登轮对国际航行船舶实施人工抽查
考虑到他临近退休,单位本打算给他安排相对轻松的任务,让他平稳过渡到退休生活。但李海平却婉拒了,他笑着说:“我这个检查员干了大半辈子,最后一个春节勤务,我更要珍惜在岗的每一分钟,站好每一班岗。”
就在勤务的间隙,他还抓紧时间给新调入的同事讲解黄埔系统的使用心得,抓紧时间再洗一次警车,抓紧时间再检查一次警用装备……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丹羊 通讯员:陈炜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