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福袋、看展览、体验非遗、感受书香……从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二,北京城市图书馆迎来17000余名读者,在图书馆沉浸式过一个文化年已成为春节新习俗。
大年初一,离正式开馆还有半个小时,图书馆门前就排起了长队,原来许多读者都是来接福袋的。图书馆为来馆的前200名读者朋友准备了蛇年礼包“新春福袋”,大家都想接福回家。
新年阳光洒满森林书苑,金光闪闪的福字格外耀眼。“过年好!”首都图书馆副馆长李念祖一边为读者送福袋,一边叮嘱大小读者多来城图看书、参加活动。来自山西太原的张叶情女士带着两个女儿来图书馆过年,小女儿宋子瑶接过福袋,迫不及待地拆起了盲盒,原来每个福袋里装的都是一本书,小姑娘开心地笑了:“北京美食多,文化深,人也很热情!”张叶情更是满脸欣喜,一家人昨天到环球影城玩了一天,听出租车司机推荐,临时改变行程到城市图书馆过大年初一,结果收到了意外惊喜。
欢快的节日气氛弥漫在图书馆的每个角落。在古籍文献馆里,仿古印刷机体验活动吸引着读者的热情参与。张君诚夫妇骑着单车来到图书馆,上墨、覆纸、盖板、摇柄、拉杆,再摇柄、掀板、揭纸,只见一个红灿灿的“灵蛇送福”图映现而出,这对夫妻雀跃的样子充满了少年感。工作人员告诉大家,图里的“鲤鱼衔币”意在“年年有余”,“银杏散叶”意在“事业有成”,“白鹭莲花”意在“一路连科”,“喜鹊梅花”意在“喜上眉梢”,“雪地寒松”意在“坚韧不拔”,“镶珠如意”则意在“和谐美满”,参与者无不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好和博大而震撼。
“书香城图 非遗绽放”非遗市集无疑是过年的好去处,只要花上30元买上一本非遗护照,所有的项目都可以尽情体验。非遗市集位于地下一层,十余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携手中华瑰宝——北京兔儿爷、景泰蓝、京绣等与读者见面。
“中国古人讲,福要自修。”著名民间剪纸艺术家孙二林正在教孩子们亲手剪福字,她叮嘱孩子们要将“福”贴在自家门上,把自己的亲手之作送给爸爸妈妈。孙二林还准备了荷花和梅花,希望孩子们学会剪纸,祝愿爸爸妈妈一辈子和和美美。她还带小朋友剪柿子和“如意”花边,意思是祝愿全家人事事如意。“我们中国的剪纸浓缩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的智慧、品德,以及爱国爱家的情怀。”孙二林说。
“京绣讲究心和针尖融为一体,没有细节表现处理,就没有生命力。”京绣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吴兰春正在指导小朋友穿针引线。在她面前,十几个专业绣花架营造出“绣场”的阵势。孩子们的认真投入也让吴兰春很感动,“来参加体验的男孩子居多,最小的才3岁。”
“一定要少挤多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北京宫灯”代表性传承人翟玉良正在一步步地指导7岁的宋博廷制作红灯笼,目前进入初始的抹胶水步骤。70岁的翟玉良面向青少年普及宫灯文化一直乐此不疲,让有悠久历史的北京宫灯鲜活地进入到大众生活中,是他肩负的使命。“宫灯象征幸福、美满、红红火火、团团圆圆,所以糊红布的时候,一定要舒展平整,不能有褶子。”
在节日里感受传统文化之美,享受阅读之趣,感受音乐、戏曲、古籍之美,读者在北京城市图书馆的春节文化之旅丰富又有趣。首都图书馆副馆长李念祖表示,作为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首都图书馆以“楮墨迎春 巳巳如意”为主题,策划了近200场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从赠送新春福袋到热闹非凡的非遗市集,从文化讲座论坛到知识趣味挑战,从文艺交融的展览展示到年味十足的互动体验,以及面向少儿读者的童书阅读、未来讲堂、少儿影院等,带领读者在浓浓的年味中“阅”享新春,共庆佳节。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路艳霞,方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