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期间,
东兴区粮食储备充足,
家家户户的“饭碗”稳固无忧;
牛羊肥美,
为节日餐桌增添了丰富的美味佳肴;
瓜果蔬菜琳琅满目,
品种多样,品质卓越,
满足了人们节日期间的饮食需求。
步入新的一年,
东兴区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积极谋划部署,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全面深化农业改革,
不断为农业农村现代化
释放新活力、注入新动能。
抢抓时节科技保丰收
东兴区粮食安全添动力
随着立春的脚步日益临近,东兴区迎来了小麦杂草防除和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期,在东兴区的田间地头,农技人员正抢抓时节,为全年的粮食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日前,记者走进东兴区石子镇万亩粮油产业园,只见一片片绿油油的麦苗随风摆动,生机勃勃。尽管天气日渐寒冷,但满眼的小麦却给冬日的大地增添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在这片绿意盎然的麦田里,内江市宏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技人员正操控着植保无人机,忙碌地开展小麦病虫害防治作业。
随着植保无人机的轰鸣声,杀菌剂和除草剂被均匀地喷洒在连片的小麦上,为小麦的茁壮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农技人员介绍,相比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植保无人机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用药更加精准均匀,防治效果也更为显著。
据悉,内江市宏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在东兴区石子镇、田家镇等地种植有近3000亩小麦,种植耐高温、结实性好、产量高的小麦品种——内麦416和川麦104,并在近期的小麦关键管护期采用植保无人机进行飞防作业,为麦田杀菌、除草,预防叶黄病等常见小麦病害,确保小麦能够稳产、丰产。
“今年小麦从播种以来一直风调雨顺,再加上我们的新品种和科技手段助力,小麦亩产有望增产50斤。”专合社负责人胡洪兵说,小麦平均亩产有望达到750斤左右,3000亩麦地今年可收获小麦1100多吨。
2024年,东兴区积极扩大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02.9万亩,产量38万吨,并建成粮油千亩高产片11个、再生稻标准化生产核心示范基地1.5万亩,为区域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的一年,东兴区将继续保持粮食生产的良好势头,全区2025年粮食播种面积计划达到103万亩、产量38万吨以上。东兴区将持续发力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东兴力量。
推进规模化智能化养殖
畜牧水产开启新篇章
在位于东兴区田家镇天堂村的东兴区朵二哥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肉羊养殖场内,羊叫声此起彼伏,整洁的羊舍排列有序,一只只羊儿悠闲地吃着饲料。暖棚、草库、粉碎机、拌草机等相应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养殖场各环节都实行机械化运行和专业化操作,工作人员只需简单地将麦麸、秸秆等原料投入搅料机,就能迅速产出配比精准、营养均衡的饲料,确保了肉羊的适口性和健康生长。
为实现零污染、低成本、高品质的良性循环养殖模式,该公司大量收购小麦、油菜、玉米等农作物秸秆,通过粉碎、密封、发酵等工序,转化为易于保存且营养价值高的青贮饲料。不仅解决了秸秆处理问题,还喂养出优质的肉羊。目前,该公司已形成自产自销、产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在东兴区拥有多家羊肉汤馆、烤全羊店和鲜羊肉批发部,销售渠道畅通。
而在东兴区田家镇火花村,宇和泽公司的智能化养猪技术同样令人眼前一亮。“这里是我们宇和泽公司智能化养猪的数字终端展示厅,大屏上可以24小时全方位清晰地看到所有猪场的各种数据指标情况,方便我们可以实时监测猪只的繁殖、生长、饲喂、内环境及粪污消纳等数据”。在东兴区田家镇火花村宇和泽内江生猪智慧养殖数据中心现场,公司内江外勤主管王成军介绍着猪场的一系列智能化、数字化养殖技术设施情况。
据悉,宇和泽内江猪业于2021年开始投资建设,目前在东兴区已建成3个种猪场基地,设计存栏能繁母猪2.2万头,建成3个商品猪场基地,设计存栏商品猪10万头。该公司还立足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采用先进的工艺处理猪场粪污,确保水质达到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处理后的液态有机肥被用于公司耕地和当地农户的耕地种植,形成了种养循环的生态农业模式,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
一年以来,东兴区在肉牛羊养殖、生猪养殖和特色水产养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区新建和改建的肉牛羊规模场69个,新增出栏肉牛6541头、肉羊5.62万只,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保持稳定,出栏生猪达到59.4万头,发展特色水产养殖4万亩,产量1.73万吨。
未来,东兴区将继续加大力度推进畜牧水产养殖业发展。2025年,东兴区将持续抓好生猪稳产保供,完成市下达生猪年出栏量和能繁母猪保有量任务,突破性发展肉牛羊产业,计划全年新增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场51个,肉牛、肉羊出栏数分别增长1400头、3万只以上,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水产品产量3.5万吨以上。
机械化智能化种植并进
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
每到了秋季,随着秋风轻拂,东兴区田家稻菜现代农业园区里一片金黄,稻香四溢,稻穗层层叠叠,颗颗饱满,散发着沁人心脾的稻香,令人陶醉。一台台现代化的收割机轰鸣着驶入稻田,来回穿梭,切割、脱粒等一气呵成。将沉甸甸的稻穗化为金黄的谷粒。机器的轰鸣声与稻谷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宛如一首悠扬的交响乐,奏响了田家稻菜现代农业园区的丰收乐章。
在园区育秧中心,稻谷烘干机也在忙碌地隆隆作响,对刚收割下来的稻谷进行烘干处理。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设备,烘干机均匀、快速地降低稻谷的水分含量,有效防止了霉变和虫害的发生,同时还保留了稻谷的原有色泽和营养成分,确保了稻谷的品质和安全。烘干后的稻谷变得干燥而蓬松,散发出阵阵诱人的稻香。
除了机械化烘干技术外,园区育秧中心引入了机械化育秧方式。这种新型集中育秧模式,将农作物新品种的育苗过程推向了“车间化”“智能化”,显著提升了育秧效率,确保了秧苗的卓越品质,还示范带动了当地农民紧跟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用智能化、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每逢春耕之际,育秧中心秧盘培育的秧苗就会搭乘机械化生产的快车,开启它们的生长之旅。在田家稻菜现代农业园区内,从秧苗的培育到田间的栽种,每一步都融入了机械化的力量。工人们在育秧基地将一株株嫩绿的秧苗装上车辆,护送它们前往广袤的大田,农机手驾驶插秧机,将秧苗精准而迅速地植入田里,为水田编织出一袭翠绿的轻纱,整个过程顺畅高效,展现出现代农业的便捷与高效。
这一幕幕鲜活的画面,不仅是水稻种植和收获过程中的关键流程,也是东兴区田家稻菜现代农业园区机械化、智能化农业发展的生动写照,东兴区农业正稳步迈向更加现代化发展之路。2024年,东兴区建成了4个精品蔬菜示范区与10个标准园,种植面积达6.94万亩,东兴区田家稻菜现代农业园区升级为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2025年,东兴区正蓄势待发,将进一步深化落实“百园建设”计划,再添1个蔬菜现代农业园区和2个精品蔬菜示范区,持续扩大现代农业的覆盖面与影响力,为东兴区的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推动全区现代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展望未来,
东兴区将继续坚持粮食安全底线,
不断优化扩大畜牧养殖业发展,
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同时,积极打造农业品牌,
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更多渠道,
以实际行动书写农业高质高效、
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篇章。
下载“掌上东兴”APP。
(ios版在App Store搜索“掌上东兴”
下载安装即可
图 文:龚傲雪
编 辑:谢晓明 邱正敏
责 编: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