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年春晚,舞蹈节目《喜上枝头》以10位舞蹈演员化身10只喜鹊,营造出工笔花鸟的意境。
2.作品主创团队从中国画的笔墨、色彩和构图中汲取灵感,创造出一幅幅既具现代美感又富含古典意境的美丽画卷。
3.为了打破舞台空间的限制,演员们需要在重1000斤、高达4米的巨型树枝上完成所有舞蹈动作。
4.为此,编导吕梓民为演员们打造了一个1:1的道具模型,经过长达1个多月的磨炼,演员们终于在正式彩排中展现了出色的表现。
5.此外,舞蹈《喜上枝头》的领舞华宵一在节目中完成了吊环旋转等高难度动作,展现了喜鹊腾空的瞬间。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喜鹊自古以来都是“吉祥”的象征,今年总台春晚,舞蹈节目《喜上枝头》让10位舞蹈演员化身10只喜鹊,营造出工笔花鸟的意境。
主创团队从中国画的笔墨、色彩和构图中汲取灵感,以“动态的笔触”将东方女性的柔美身姿巧妙融入舞台造型,创造出一幅幅既具现代美感又富含古典意境的美丽画卷。一起揭秘《喜上枝头》的创作幕后↓
金蛇迎年,喜鹊报春。在蛇年春晚的舞台上,10位舞蹈演员以东方女性的曼妙身姿勾勒出极具中国宋式美学及当代审美意识的花鸟画卷,为观众带来一幅幅喜鹊登枝步步高的吉祥图景。
2025年总台春晚舞蹈组导演 胡访华:首次把沉浸式观看方式带到了春晚的舞台上,就像在观看一幅中国画一样。每一帧画面里都有非常多非常好看的定帧。每一个画面都可以组成一幅非常漂亮的中国画,我们希望用一种展卷卧游的方式带大家来欣赏这个舞蹈。
2025年总台春晚舞蹈《喜上枝头》编导 吕梓民:我心里面是想要高雅的喜鹊,有中国大气象的喜鹊。我们不临摹喜鹊单纯的动作,我们会追求里面的留白和它的意象性。想通过这个作品让大家感受到我们国家给我们的一个安定、平安,这是我们的大国气象。
除领舞外,舞蹈《喜上枝头》的演员全部都是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的大一新生。自2024年11月通过春晚导演组的选拔后,校园里的喜鹊也走进了她们的生活,陪伴着这个作品一起成长。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2024级学生 冯薪潼:拿手机拍好多喜鹊的照片,看它到底是,比如说头是怎么转的,尾巴垂在树上是什么样的,可以帮助我们捕捉到更多动态。
为了打破舞台空间的限制,演员们需要在一个重1000斤、高达4米的巨型树枝上完成所有舞蹈动作。为了让演员尽快适应方寸之间的高难度呈现,创排之初,吕梓民便前往工厂为姑娘们打造了一个1:1的道具模型。
演员们在代排道具上历经了长达1个多月的磨炼,来到1号厅开始了正式彩排。重1000斤的道具动用了100位道具师傅才完成了装台。全新的舞台环境,真实道具与模型之间的误差,都意味着演员需要重新磨合。
舞蹈《喜上枝头》由青年舞者华宵一担任领舞。继2024年龙年春晚舞蹈《锦鲤》的精彩演绎后,今年,她再次登上春晚舞台,并迎来了全新的挑战。
在华宵一的独舞片段中,为了展现喜鹊腾空的瞬间,编导在道具上设计了一个吊环,华宵一需要在1拍半的时间里完成一次华丽的高速旋转。
2025年总台春晚舞蹈《喜上枝头》编导 吕梓民:这个吊环的技术,目前应该只有华宵一的能力和力量才能完成,她的速度很惊人,完成了喜鹊急速旋转和翻飞的这样一个大意象的想象。
为了备战春晚演出,这些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姑娘们已经没日没夜地练习了60多天。
在春晚最后一次联排的备战间隙,北京舞蹈学院院长许锐特意来到现场,为演员们加油打气。
北京舞蹈学院院长 许锐:这段时间孩子们非常辛苦,为了创作这个作品,基本上是白天黑夜都分不清楚了,一直在特别辛苦地排练。这个时候特别需要鼓励,但我觉得过程越艰辛,最后的结果越美好。很欣慰看到孩子们,看到这个作品最后能够立在春晚的舞台上。希望她们从这个舞台能够走向一个更广阔的舞台。
2025年总台春晚舞蹈《喜上枝头》编导 吕梓民:我想将一到十的祝福都送给观众。一开始是四个人在上面——四季平安,还有八方来财、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为什么选择十个喜鹊?因为十个喜鹊在舞台上,最后是十全十美。希望大家看到喜鹊的那一刻,跟我一样,都会有好运来。
在冲刺春晚舞台的两个多月里,姑娘们每天在高4米的舞台和巨型道具上反复训练,一次次踩空、一次次掉落,一次次滑倒,在无数次的摔倒中又站起来、傲立空中,她们把不服输的青春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挥洒在舞台上,化身一只只羽翼丰满的喜鹊,口衔美好寓意与祝福飞入寻常百姓家。
(总台记者 李雅倩 何逐 吴宇焜 刘晨阳 吴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