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刘敬君:梦里桃花源| 花地新苗 · 我和母校的故事

2024年,羊城晚报社联合广东省写作学会开展“花地新苗 •粤写杯”成人组征文活动。活动主题为“我和母校的故事”。本次活动以“线上投稿+专家评审” 的形式进行。在作品征集阶段,组委会收到了来自全国多地写作爱好者踊跃投稿的作品。每一篇都饱含着对母校、对老师和对同学的深情厚谊。经过评委评审,共评选出特等奖2名、一等奖4名、二等奖13名、三等奖26名。即日起陆续刊登,与众人分享。

图片

《梦里桃花源》

作者:刘敬君

初冬时节,柿子树叶落了一层又一层,最后只剩光秃秃的枝杈直指天空,有的树尖上还挂着鲜红如灯的柿子。杨柳树的叶子变成黑色、褐色、黄色、半黄半绿、半黑半黄等,纷纷扬扬呼呼啦啦,演绎着一场富丽堂皇的凋谢。

过了彩亭桥石桥往东,一步步走近母校,走近恍如一梦的青葱岁月,看她六十岁的容颜,感受她26年后的气息,激动悄悄蔓延,心跳莫名加快。

西北,是的,西北,那排房子不就是教师宿舍和家属院吗?脚不由自主迈向那个熟悉的地方。家属院南边面是大厢房,一共两间,当时南面一大间是音乐排练室,北面稍小些的放着音乐器材。因为是厢房,西面没窗户,东面又有房屋遮挡,所以里面光线非常暗,而且冬不暖夏不凉。不过这里并不寂寞,房屋高大宽敞,适合文艺队排练节目,舞台上的精彩节目,都在这里千锤百炼,然后博得满堂喝彩。我还在那里创作过单口相声,是为了准备学校的春节联欢会,因为是元旦前夕,天气正冷,里面有个电炉子远远不能满足取暖需要,还是被寒气吞噬的感觉。不过我的感受可不是寒冷,而是兴奋,人的幸福感真的不是条件所能决定的。

往东看见几排教室,教室东面有两棵柳树,高大粗壮,一个人抱不过来,树冠硕大,遮天蔽日,它那么高,高得要把头仰得不能再仰才能看到树顶,它那么低,树枝一直垂到地面,它那么美,千万条青青的繁复的柳丝尽显柔美多情。校长室、教导处都在这个地方,两棵大树中间是主席台,学校重要会议大多在这里开,校长主任在这里讲话,我们在这里开过朗诵会,演讲会,元旦联欢会等等。教导处也是广播室,每到二四六早饭后,学校广播站开始广播,播完校内新闻后,我在麦克风前讲雷锋的故事。教导处老师曾经告诉我,少讲点,没人爱听,我自己也没有信心,意外的是,这个节目引起广泛关注,好多学生跟我交流听后的感受,赞不绝口,还学里面的话。

在这个主席台上,我曾三次上去演讲,一次教师节诗歌朗诵会,三次元旦联欢会表演节目。台上感觉至今清晰,有时静得无声无息,全场除了我的声音还是我的声音,台下是一个个抬起的小脑袋,一双双专注的眼睛。有时掌声雷动,耳朵里除了掌声还是掌声,我下来时,他们会伸着小手让我看,证明把手拍红了。有时热情高涨,后面同学为了抢着看节目,从教室搬出凳子,登上去又被挤下来。有时笑翻全场,有时陪着我泪如雨下。

学校东南面是大操场,领操台在西面,那里是跑步、上操、开运动会的地方。开运动会时最热闹,运动员一展风采,学生们的加油声此起彼伏。老师们的一百米比赛也是热点,特别是看到丁校长还跟老师们一起随着发令员的口令,预备、起跑、冲刺,师生们又是敬佩又是激动,反响热烈。我们还在那里看过歌舞相声表演,看过电影,印象深刻的一次是演《焦裕禄》《妈妈再爱我一次》,把同学们都看哭了。

丁校长中等个,清瘦,一身灰色中山装总是整整齐齐。他经常在学校转来转去,走路时喜欢背手,但两只手不会在屁股处汇合,而是至少抬起二十厘米,冬天就是倒揣袄袖,这使校长走起路来显得特别精神,让人也感觉这个学校也充满了希望和力量。当然他不是难以接近,记得我去县里演讲比赛前,他和副校长、辅导老师一起听,提出建议,热情鼓励。周末时候我们在教室久了,他会非常和气地提醒我们早些回去睡觉。我高考后想复课,直接去找了丁校长,他不但答应,知道我家庭不宽裕,还跟班主任、后勤老师说,要他们多照顾我。在彩中那些日子,真的感觉是在一个无比温馨的大家庭里,制度是有的,纪律也很严,但总是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教室是学习场所,宿舍是睡觉地方。不过,我觉得是放松的地方,因为我们总是想尽办法让娱乐的成分多些再多些。一天经历过的事,快乐、伤心、愤怒、激动、紧张、委屈、感慨等,都想在这里一吐为快,简陋的宿舍也因为青春的介入而留下绵绵不绝的怀想与温暖。

我想找高二时教室,走来走去,反复推敲后决定放弃,因为后来盖了楼房,格局有很大变化。当时我们高二教室后面是初一女生宿舍,宿舍西面是一条小路,路两边是一段半人高的小花墙,那条路通往初中餐厅,花墙上经常是小女生吃饭的地方。小路西边是个小花园,那里有参天大槐树、杨树,有各色花草,有自来水。这里早晚最热闹,同学们这里打水,刷饭盆,洗衣服,人来人往,说说笑笑中夹杂着铁盆叮叮当当的撞击声。顺着教室往南走,有一棵大榕树,一棵大槐树,还有柳树。多年沧桑后,这些树依旧参天,承载了青春与快乐的教室却难以辨认。

学校不大,新建筑我又忽略不看,所以一个多小时就把学校转了两遍。其实,就算松柏挺立,楼房高耸,窗明几净,就算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职工宿舍,能留住脚步的也还是当年的宿舍、小花墙、餐厅、大柳树、槐树、水塔,还有西面那片熟悉的教职工宿舍和排练室。久久凝望着西面那排古朴静默的房子,感觉那么亲切,那么温暖,恍如回到旧日时光,十七岁的我从槐花深处缓缓走来。

天色越来越暗,寒气也越来越重,我也准备离开。彩中陪我三年,我牵挂它一生,别了,彩中!别了,我的宿舍、餐厅、大柳树,我魂牵梦萦的桃花源……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玉田教育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