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人间至味是团圆

中国旅游报记者 郝宁

又是一年春节至。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不仅承载着家人团聚的温馨与欢乐,更展现出南北地域间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从北方的饺子到南方的年糕,每一种食物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祈愿。

中国人喜迎新春,从一碗热乎的腊八粥开始。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农历腊月初八就已被视作农历新年的“前奏”。寒冬料峭,万物待新。腊八时节来一碗由冬藏干果、豆类和糯米等烩成的腊八粥,热乎乎下肚,便驱除了最后的寒气。

这天,家家户户熬制香浓的腊八粥,部分景区景点、文博场馆等开展施粥活动。

腊八当天,北京雍和宫举行了传统的施粥活动,许多市民和游客很早就开始排队等待,队伍一度延伸至南侧的戏楼胡同。此次施粥活动共吸引了数千人参与,直到中午时分才结束。和朋友一起排队领粥的江苏游客小王说:“喝了腊八粥,才觉得春节真的要来了,很有仪式感。而且粥的味道很好,香甜可口,料多粥底浓厚。”

越近岁末,越感觉时光匆匆,喝过腊八粥没几天,转眼又到小年。在我国,北方的小年是农历腊月二十三,南方的小年是农历腊月二十四。节日时间的地域性差异折射出了各地历史文化空间的不同,却反映了人们辞旧迎新的一致祈求。

在北方的传统节日里,多有吃饺子的习俗,小年也不例外。在小年当天,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梁家园村举办的“千人饺子宴”火热开席,白白胖胖的饺子冒着热气,香气四溢,附近的居民和远道而来的游客围坐一起,热热闹闹过小年。正在包饺子的村民苏阿姨介绍,饺子宴不仅馅料丰富,还用菠菜汁、南瓜汁等和面,擀出了五颜六色的饺子皮,可以让饺子看上去非常有食欲。“我们提前做了很多准备,在馅料方面,有猪肉玉米、猪肉白菜、菠菜虾皮等8种,可以满足不同市民游客的需求。”

“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吃个糖瓜把嘴黏。”在北方,曾流传这样的民谣。“这么好吃的糖瓜,灶王爷吃了肯定给咱说好话。”在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陈楼村的糖瓜作坊里,73岁的陈佃起老师傅一边查看锅里的糖稀,一边笑着调侃。

陈楼糖瓜是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糖瓜吃在嘴里,既黏又甜,香气四溢。“北方人过小年,喜欢吃糖瓜,山东的朋友推荐我来吃陈楼糖瓜。糖瓜吃了,新一年的日子就能甜甜蜜蜜的。”河南游客张珂珂兴奋地说。

年糕则是南方小年的重头戏,口感软糯又不失嚼劲。在南方街头巷尾,小年一到,年糕铺子就忙得不可开交。年糕有原味的,也有加了红糖红枣的,象征着“年年高升”。江西的弋阳大禾米粿制作技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弋阳大禾米粿,又名“弋阳年糕”,经过3次蒸制、200次捶打的年糕软糯拉丝,不黏不腻。小年蒸年糕,不仅是为了品尝美食,更是为了寄托对新春的美好祝愿与期待。

小年过后,春节的喜庆气息如宣纸泼墨,一下子洇散开来,大街小巷张灯挂彩,一年中最幸福的日子就要来临了。阖家团圆的除夕,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自然必不可少。

“哇,有我爱吃的北京烤鸭、宫保鸡丁!”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展出的“过年——春节主题展”上,一张欢聚一堂融汇亲情的年夜饭桌,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大人小孩围坐在桌前,细数着桌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吉祥菜肴,展览现场其乐融融,十分温馨。

“过年就得在一块儿吃个年夜饭。”来自陕西的游客郭女士特意带着孩子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参观,看到这张大饭桌,孩子一下就被吸引过去了。“在展览上放年夜饭餐桌的创意挺有意思,有天南海北的游客一块过年的感觉。希望孩子可以通过这些有趣的展陈,慢慢了解我国春节的各种非遗项目,我觉得这样的旅行才最有意义。”

来源:中国旅游报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