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新春走基层|小站“静”悄悄 无人值守展新貌

图片

1月29日,大年初一,中国石油辽河油田高升采油厂员工宫德伟在爆竹声中开始了新年第一次巡井,路过雷二计,曾经人头攒动的热闹小站现在空无一人、一片寂静。

“以前过年值班得四五个人,现在门禁系统看门、物联网看井,这变化真是想都不敢想。”53岁的宫德伟感叹着无人值守赋予雷二计的“新年面貌”。

2021年6月,高升采油厂作为辽河油田油气生产物联网二期建设单位,完成了1024口单井、52座站库的数据采集、控制系统改造及配套施工,稠油老油田迈出数智化油田建设“第一步”。具备了数智化油田建设雏形,2022年12月高采厂立即投入低成本物联网升级改造,2023年5月雷二计、坨31站无人值守“一步到位”,两座无人值守班站实现以数据传输为核心,生产指挥三级贯通、横向联动的24小时联防联控生产管理模式。

“原来站上的老同事,有的去了中控班,有的去了外部市场,还有10多名老员工陆陆续续退休了。”谈到身边的变化,“人原来越少”是在雷二计工作了23年的宫德伟最直接的感受。

对实施无人值守富余出来的人员,采油厂统一调配到其他岗位,进一步盘活人力资源,缓解用工紧张难题。宫德伟和原来的三名“搭档”工作阵地转移到“邻居”高四转。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管理方式,11个人管理高四转、雷二计近60口油井简直是“天方夜谭”。无人值守让这种“不可能”变成现实。

进站温度压力、单井各项数据被传感器传输到作业区中控室,外输泵房、计量间、采暖间及围墙周界摄像头实时监控,中控室的一块屏幕让油井动态“尽收眼底”、油井数据一键采集,“数据跑腿”代替了“员工跑路”。

图片

油井管理虽然走进了数字时代,但是每天两次的人工巡检依旧是保障油井生产的关键环节。随着物联网建设与井站关停并转减、基层扁平化改革、新型采油作业区建设的协同推进,宫德伟现在所在的班组叫巡检维护二班,原来2个站31个人管理的65口井,现在由这个班组统一管理。哪口井有需要,班组的员工就去哪里。

“现在人少井多,两个人同时跑井,跑一次得两个多小时,每个井场、每个部位都得检查到位。”跟宫德伟从雷二计一起“跳槽”的马雅辉说,油井的异常既需要人的经验判断,又需要“智慧大脑”帮忙。1月13日,马雅辉接到班长电话,中控室线上巡井时发现雷2109井停止工作。此时距离马雅辉巡查完这口井仅仅过去10分钟,他立即返回,重新启动这口井,及时解决了这次“偷停”。“这要是以前,只能下午再巡井时发现,重启晚一分钟,就少采一分钟的油。”马雅辉说。

物联网系统不仅能让异常井的处置时间提前,还能为寻求油井管理良方“指路”。三秒示功图生成,一键提取多日数据,地质研究所开展“三个大调查”利用物联网提取数据近万条,采油作业一区依据示功图和井口温度压力数据延长清防蜡洗井周期9.1天,采油作业三区研发地质管理系统提升措施效率15%,数字系统作为油井数据采集的“触角”,成为能源开采的智慧“灯塔”。

巡检完一圈,宫德伟再次回到雷二计,门禁系统认出了这位“老朋友”,门“咔嗒”一声开了。听着站内油气平稳运行的细微声响,感受着这座充满数字化气息的小站,他在心里默默说了句“新年快乐,未来可期!”(中国石油辽河油田)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