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在这里,戳动你的“过年DNA”

过年前后的这段日子里,要说最具年味的,各地举办的民俗活动当属其一。

1300多年前,唐朝诗人卢照邻写下了这样的诗句:“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在他的笔下,千年的文化与习俗融合在一小杯酒、一大桌菜中,将小美好串联成四海共享的佳节。

而在去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意味着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已经向我们走来。

民俗与年味完美适配。这不!春节期间,安徽省肥东县“绞尽脑汁”,为市民献上一份“民俗大礼包”:“洋蛇灯”、舞龙舞狮、划旱船、大头娃娃秧歌队、庐剧表演、打铁花……一场场文旅盛宴陆续在此拉开序幕,每一项民俗活动背后都流淌着浓浓的年味。

图片
大头娃娃秧歌队。管海贤摄

洋蛇舞古韵:非遗传奇六百年

“春节”申遗成功带火了非遗。今年,市民“追着非遗过大年”的热情高涨。欢欢喜喜过大年,自然离不开原汁原味的民俗体验。

以往来说,大家节庆时喜爱舞灯、舞龙、舞狮,这些非遗活动遍布全国。今年恰逢蛇年,在肥东,过去曾定下“18年舞一次”的洋蛇灯再次璀璨出动,透露出别样的民俗风味。

图片

洋蛇灯表演。肥东县供图

洋蛇灯作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非遗比较早,它有故事性又有观赏性。

历史上江淮地区战乱频繁,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过去讲控江必控淮,当时的老百姓生活也比较贫苦。元朝末年,元军打到肥东,传说当地百姓“跑反”,邵家婆媳躲进了山洞。这时,一条白色的大蟒现身,元军望而止步,婆媳俩因此得救。

六七百年过去了,肥东县包公镇大邵村直到今天,每到春节就会祭拜白色的大蟒,他们用竹子、纸这些东西来扎蛇形的灯,起名叫洋蛇灯。目前蛇灯已长达135米,难得一见。

就在1月22日(腊月二十三)晚,夜幕之下、锣鼓声中,长长的洋蛇灯缓缓点亮,一百多位舞者组成的大邵洋蛇灯队齐心协力,“长蛇出海”“走径折”“摇大车”“四蟒翻身”“盘宝塔”等动作腾空入地,犹如历史的笔触在江淮夜空勾勒出一段关于蛇的古老传说。

图片

洋蛇灯表演。肥东县供图

“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不敢丢、更不敢忘。”“洋蛇灯”第11代传承人邵二勇最近的档期很满,但他和队员们乐此不疲。

从小年开始,他们还会在逍遥津公园、肥西县、长临河省级旅游度假区、合肥骆岗中央公园等地表演,并于3月1日(农历二月初二),在包公故里文化园收官“回家”,让大家感受那份穿越时空而来的年味。

民俗“大观园”:新春荟萃万象新

每逢佳节,人们还习惯去街区走走,这里也总是人头攒动。

在肥东,民俗文化也与街区深度“绑定”,当地的撮街体现尤为显著。

图片

航拍撮街。管海

青砖黛瓦、青石街面、亭台楼阁,位于因孔子喟然叹曰“地多一撮,书重百城”而得名的千年古镇——撮镇镇的撮街,是一个古色古香的文化街区,巍峨壮丽的城门楼、飞檐翘角的魁星楼,藏着古韵的凤凰湖、憩凤阁以及散落各处的古风店和街区小品建筑,都是拍照的好地方。

而最打动人心的,就属能在这里过个“真zán”的农历新年,台上唱着大戏、台下舞龙舞狮,白天民俗踩街、夜晚非遗打铁花,街头巷尾扯起民俗文化的大旗,好不热闹。

不止于此。“今世簪花,来世漂亮。来一趟肥东,体验一次簪花。”去年,首届肥东撮街簪花节启动,以花为名,共赴一场浪漫花约。

图片

打铁花。桑琳摄

“因为簪花是传统头饰文化,和撮街的国风场景很搭,再加上簪花的寓意很好,很受游客喜欢,所以我们就举办了簪花节,让游客可以就近体验簪花之美。”撮街运营负责人程文浩介绍,这里是安徽省第一个传播非遗簪花的地方,目前也是规模最大的簪花体验景点,他们提供了汉服+妆造+簪花+跟拍全服务流程,可满足每天1000人簪花的需求。

民俗活动蔚然成风,人们都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赶来,相聚于这一座座民俗“大观园”。

图片

舞狮表演。桑琳摄

春节期间,即正月初一至初六及元宵节,第三届撮镇撮街民俗文化节如约而至,当地深挖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举办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活动,构建沉浸式文旅商消费场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态”传承。

传统焕新潮:推陈出新兴佳节

不少传统民俗,也逐渐在流变中“上新”。

比如,今年春节期间,从1月29日到2月4日,包公故里文化园精彩不停,宋风游园、国潮市集、趣味露营……还通过融入多媒体、AR等技术,在短视频中和直播间里,把过年时的那些非遗整出了新花样,吸引年轻人前来“赶热哄”。

然而,这只是肥东县民俗文化体验之旅的其中一站。

图片

宋风民俗露营季。肥东县供图

春节期间,漫步包公故里,肥东县推出一条民俗文化体验路线:长临古街——江淮侨乡·六家畈——撮街——东方欢乐谷——鲜花小院——爱情隧道——龙泉山(龙泉古寺)——浮槎山——棋盘石书院——包公故里文化园——途居包公源房车露营地。

作为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人们对于民俗文化体验的热情高涨。在这里,有江淮侨乡六家畈的年味市集、撮街的民俗文化展演,还有东方欢乐谷的夜间花车巡游、先锋农场的蛇年军事营地活动、山口凌的“吃大席・赶大集”活动、浮槎山景区的登高祈福活动……

一项项精心策划的新春活动,将欢乐、吉祥和祝福一站式打包派发,让游客在赏民俗、品美食、乐游园、享户外烧烤派对的同时,也能听大戏、看非遗展演、逛文创市集、做趣味手工、参与篝火晚会、体验军事营地活动,享受到更加丰富的春节文旅体验,感受包公故里独特的文化旅游魅力。

图片

东方欢乐谷灯会。肥东县供图

不过,话又说回来。旧俗也好,新风也罢,年味的表达形式总会随着时代更迭而变得更为新潮,但不变的永远是人与人之间那心有灵犀的念想与情感联结。

那么,春节期间,借着假期、趁着年味,不如将自己从快节奏的生活中抽离出来,到肥东逛逛看看,这里的民俗文化体验想必会戳动不少市民的“过年DNA”。

来源:聊时局  作者:吕欢欢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