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赤水苗族博物馆,身着盛装的苗家阿姐阿妹们正在绣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诗”的苗族刺绣。苗绣纹样蕴含着苗族的社会历史与文化内涵,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苗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民族村,记者遇到了正在绣制苗绣的杨明芬阿婆,她绣的是苗族传统花纹,寓意红红火火、美好吉祥。阿婆说,绣一张需一个月,一套衣服则要一年。看似简单的针法,实则精细巧妙。这些技艺由祖辈代代相传,如今她也在教给孩子们。
25岁的张亚菲是大同镇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员,也是土生土长的苗家姑娘。受祖母影响,她从小学习苗绣,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投身乡村振兴,致力于传承苗族文化。
如今,苗绣创造的价值不断延伸。在大同镇民族村,游客不仅能欣赏自然风光,还能体验苗族节日,感受苗族文化。这不仅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也增加了村民收入。大同镇民族村驻村第一书记贾茂雯表示,通过开展桃花节和踩山节等活动,苗绣作为旅游商品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让村民过上了好日子。
游客王婷特意带孩子来到博物馆了解苗绣,感叹于刺绣作品的精美,也希望这些宝贵的技艺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 ━ ━ ━ ━
查看原图 1.2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