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3

评论

6

17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13种非遗亮相央视,李子柒的灵性光芒,其实每个孩子都天生自带!

作为中国春节申遗的第一个春节,李子染《迎福》惊艳开场,展示非遗技艺的东方雅韵。
双手轻展,一双巨大的蝴蝶翅膀从身后展开,蝴蝶翩然起舞。
图片
李子柒全身的造型,融合了13项非遗文化技艺。包括:
扬州绒花、北京绢花、洛阳牡丹瓷、温州螺钿、成都漆艺、武汉植物染、潍坊风筝、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绳结技艺……
图片
李子染笑称:“奶奶从不看我的视频,但是她爱看春晚,所以今年必须看我了”。
图片
还记得,在沉淀3年之后,李子柒以一条“大漆”视频回归,灯光熄灭的一刹那,火红威武的麒麟在黑暗中闪现,屏幕内外顿时一片惊叹声。
图片
心中有热爱,就会“万事不愁”
实际上,从梦想出发的李子柒,作品中满满热爱,绝不只“美”“诗意”“仙气飘飘”之类的“高颜值”特点,更还有一个词能够更精准地概括她的风格,那就是:灵性十足。
灵性是什么?
从如今最前沿的超个人心理学视角来看,“灵性”(spirituality)就是人类的精神潜能。它所呈现的是与天地万物的合一之美,追求的是一种宁静、开放而又充满爱的心灵氛围。
这听上去好像很高深:难道李子柒是个深藏不露的世外高人?
当然不是。一些西方心理学家和东方哲学家认为,灵性是人人皆有、与生俱来的,在孩子的身上体现得尤为典型。
如果我们能用合适的方式保护、激发孩子的灵性,或许他们中间就能出现更多的“李子柒”。

1

珍惜属于孩子的“灵性”时刻
很多孩子小时候都喜欢发问,甚至会问出“我们是从哪里来的?”“人死后去了哪里?”“真的有上帝存在吗?”之类关系生命本质的终极问题。
在第一次看到雪山的时候,就算是很小的孩子也会发出“哇”的惊叹;花园里微不足道来来往往的蚂蚁,也会吸引孩子专注地看上好久。
男孩子在一堆石头上跳来跳去,女孩子兴致勃勃地搜集用花瓣拼出图案……
所有这些包含惊奇、敬畏、喜悦和灵感的时刻,在学者看来都是孩子灵性的体现。
它们与理性无关,而与天性有关。
如果要再接地气一点,我们可以把孩子的灵性大致归纳为三个方面:感受力,想象力,直觉力。
下雨天,城市街道一片湿漉漉,有孩子就说:“我们好像被装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缸里。”秋天的树落光了叶子,光秃秃的枝丫伸向天空,孩子说感觉那像是“一片灰蒙蒙的云”。
这种对事物质感和色彩的敏锐把握,不是老师或家长教出来的。
它涉及到的是真切的感受、不加束缚的想象和一刹那间从心底涌出的直觉。
图片
就像李子柒视频中的云海光影、树荫花丛、还有器物上的花纹光点,固然需要专业的摄影能力来呈现,但本质上需要的是一双发现的眼睛、一颗对美超级敏感的心。

2

成长过程中的灵性助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以直觉和经验来认识和理解外界事物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比我们习惯的依靠理性的认知方式更重要。
古希腊哲学家也认为,真正的智慧来自于“体验”。
孩子的“灵性”正是从一系列真实生动的体验中展现出来,进而影响孩子智力与心理层面的成长与完善。
比如,不论外向还是内向的孩子,他们天生是有同理心的。他们一视同仁地爱着这个世界,共情那些花鸟鱼虫,所以才会为了一只小狗死去而大哭,为了玩具的损坏而闷闷不乐。
因此,从物到人,灵性能让孩子的共情力不断得到强化,有利于在进入学校以后的社交沟通和心灵的愉悦。
研究还发现,儿童良好的心理健康以及积极压力应对方式与灵性的成长有关,决定儿童学业表现的健康心智和学习能力也与内在的灵性生活之间存在相互关系。
还是以李子柒为例:这个能拍出如此美好视频的姑娘,却从小家境贫困。经历了父母的离婚、打工的艰辛,她却依然创造出一个充满诗意与智慧的精神空间。
图片
不被资本绑架、不忘出发的初心,这种难能可贵的坚持或许正源于她对内心灵性的守护。
实际上,灵性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并不是玄之又玄的。
在孩子们身上,灵性不过是一种自然流露的生活状态。开放、包容、平和、积极、善良,这些灵性特质也直接构建了孩子面对现实的能力,帮助孩子建立起对生命更坚韧的态度和更乐观的理解

3

呵护孩子的灵性,记住四大原则
原则一:关注灵性表达
什么是灵性表达?主要分成两类:
一类是出奇的、美好的,或者饱含爱与温情的表达。比如我女儿在吃水果的时候说:“我在用嘴按摩葡萄”。她不觉得咀嚼是一种“破坏”,相反是一种呵护。这就很温馨。
另一类是诉诸精神体验的,最常见的就是梦。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西方现代心理学都非常重视梦的功能。
我们可以认真倾听孩子每一个愿意说出来的梦,并引导他们去发现其中奇妙的启示或是奇特的画面,开启他们面向自我的探索之旅。
原则二:重视过程而非结果
不管是学科学习还是兴趣爱好,尽量关注过程:如何进步?如何变好?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乐趣?甚至困难起了怎样的作用?等等。
和孩子一起沉浸和享受过程,而不是拿奖、考级等功利目的。重视过程,会激发孩子充满创意的一面,并且让他们更接纳失败和挫折,学会合理应对结果。
原则三:肯定直觉
科学家认为,人的直觉在婴儿时期就会发挥作用。直觉帮助孩子进行最初的观察、感知和审美,更关系到创造力的构建与激发。超个人心理学更是把“直觉”看作我们内在智慧开启的体现。
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妨信赖孩子依靠直觉做出的小选择,比如今天想吃什么,穿什么衣服,玩什么游戏等等。
尤其在游戏过程中,不必硬性要求孩子按照“说明”来,给他空间和耐心,让他们学会去遵循内心的想法自由摸索。
原则四:避免过度量化
从成绩分数到排名百分比,各种量化的标准构成了我们这个现代世界。但在孩子的成长上,我们不妨松弛一点,避免用太多数字和指标框定孩子:比如几岁应该开始阅读,几岁要考上几级等。
允许混沌、允许空白、允许突破边界、允许暂时的乱七八糟。
相信每个孩子都有灵性,他们只是需要等到属于自己的“开窍”时间。
李子柒视频里的食物也好,非遗作品也好,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尝试、犯错、以及从头再来。

图片

四季流转,平静而耐心的坚守,成就了一个个绽放灵性光芒的时刻。
与时间安心地待在一起,让更多的孩子都有机会去激发灵性、迎接美好的成长吧。
童行书院全学科思维启蒙,通过不同学科串联,丰富孩子各种学科体验,找到心中所爱。
立即点击下方,1元体验

开课前老师会根据孩子年龄分班
请务必添加页面班主任微信

防止错过开班信息


图片
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
美国索菲亚大学心理学硕士
童行书院教研老师
人文、教育、心理跨界研究者


星一老师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