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2

2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相·见 | 何以英歌

图片

1月27日晚的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二号航站楼出发厅与往常大不相同,竟然响起了阵阵哨声和棒槌的敲击声,让行色匆匆的旅客们纷纷停下脚步。

图片

这是除夕的前夜,机场内不止聚集了那些踏上归途的游子,还有一群格外引人注目的少女。她们身着鲜艳的戏服,手持英歌棒槌在机场内舞动着,脸上洋溢着自信与期待。

图片

图片

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的组织下,汕头潮阳西门英歌队一行25人以铿锵的步伐,带着潮汕大地的英歌魂,远赴德国、法国参加“欢乐春节”活动。

图片

近年来,英歌舞被冠以“中华战舞”之名,持续火爆出圈,屡次亮相海外,热度不减反增。这项来自潮汕大地的传统舞蹈,从田间地头“舞”到了城市广场,在去年春节期间亮相伦敦,又将在第一个“人类非遗版”春节期间在德国、法国掀起英歌热潮。一股岭南雄直之气正在被世界看见。

图片

图片

为何又是英歌?

记者在西门英歌队出访德法之际,来到汕头潮阳,探班此次英歌出海的筹备现场。当天正值南方“小年”,是潮汕人民送“老爷朝天”的重要日子——当地群众对“老爷”的信仰与坚守已持续了数百年,早已深入骨髓。我看到数支英歌队轮番走上街头巷尾,炫出看家本领,现场人山人海,锣鼓声、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在场的每一位观众都被英歌舞的雄浑气势打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不仅目睹英歌在当地民间庆典时节起舞的现场,还亲手拿起英歌槌,拜了一位年仅16岁的“师傅”,在她的耐心指导下,沉浸式体验了一把岭南非遗“顶流”的热血与激情。

图片

图片

曾数次走进英歌现场、书写英歌故事的我,第一次走到队伍当中,挥舞起英歌槌,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时,我才明白,潮汕儿女对英歌的执念与坚守,源于英歌赋予人们的强大精神力量。它自带一种文化驱动力,那是一种可以震撼人心、镇得住场面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力量,能唤醒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和民族记忆。

图片

图片

图片

行进队伍中的英歌队员个个步伐矫健,威风堂堂,然而他们的平均年龄却只有16至18岁。他们会在台下相互嬉戏、玩闹,可一旦穿好戏服、画上脸谱,他们便知道,自己扮演的是英雄人物,是民间信仰的一部分,眼神中的自信与坚定不禁流露,跳动的舞步也更加卖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英歌之所以越来越火爆,几度在春节出海远行,正是由于中华儿女对传统文化的自信、骄傲与热爱,如同不灭的火焰一般熊熊燃烧。英歌出海,不仅是一场艺术的远航,更是文化自信之光的璀璨绽放。

图片

图片

以英歌为代表的中国非遗在当代的鲜活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为“中国式流行文化”,逐渐成为世界潮流。它背后所蕴含的团结拼搏、勇往直前、开拓创新的精神,怎能不令世人动容?

图片

图片

文 | 周欣怡

图 | 钟振彬 蔡嘉鸿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39
不肝不氪,武将招降+养成!经典三国,全靠智商策略获胜!
广告三国群英传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