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过春节上春山,请到毕节来!

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节日。2024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西南地区有两个地方与春节息息相关, 一是阆中,一是毕节。
西汉汉武帝时代,阆中人落下闳入京参与编修《太初历》。《太初历》首次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体系,明确了立春作为岁首,奠定了现代春节的基础。已有2300多年历史的古城阆中,始终流传着落下闳这位春节老人的传说,并保存着独特而丰富的春节民俗,被民俗专家称为中国春节文化的源头。
毕节的取名与春节这一传统佳节有关。

据乾隆版《毕节县志形胜》云:自元时已设驿,建置之初,时逢除夕,故名曰毕节’”。毕节地处三省要道,建驿站时本来是没有名称的,因建驿站时正好是除夕,所以就将其称为毕节,取毕于此节之意。光绪版《毕节县志》卷之二城池同样记载道:按方志谓,毕节筑城以十二月晦日始成,因名毕节云。光绪版《毕节县志》认为修毕节城时完工于十二月晦日(即除夕),所以叫毕节。

图片


毕节水东门(1948年)张荣春  摄
《大定府志》卷四十九水西安氏本末下”“夷书十二则之十比跻条记载则是另一种说法:比跻,系白罗罗之名,因号其地为比跻,久之讹为毕节。认为毕节地名来源于早期彝族比跻家支名。

两种说法都有据可源,映证了毕节是一片民族文化一体多元的土地。这里的春节习俗丰富多彩,各具特色。除了传统的扫尘,打糍粑、磕粉子面、蒸黄粑,杀年猪、熏腊肉、做血豆腐、灌香肠,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除夕守岁、吃汤圆、发压岁钱,走亲拜戚、逛街、逛庙会外,更有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和民族民俗风情。

图片

汤圆原材料(资料图片)

毕节汤圆久负盛名,由来已久。毕节汤圆来自江南,又不同于江南。

玫瑰糖是毕节汤圆的灵魂。暮春的4-5月份,春山上的玫瑰花盛开时,将其摘取,晾晒,和红糖拌在一起,放入擂钵稍微捣细一下,让两者充分混合拌匀,装入土陶瓶子,密封发酵。时间短口感涩颜色红;发酵时间长涩味淡,颜色深,口感也变得醇厚。经两百多天的发酵积淀,到腊月就可食用了。

冬至后,开始制作汤圆的馅料,馅料用玫瑰糖、砂糖、白糖、猪板油或鸡腹油、芝麻、酥麻、核桃仁、花生仁、葵花仁、蜜饯红橘皮、蜜饯冬瓜等精心制成。

图片已包好的冷水汤圆(资料图片)


毕节汤圆一般在初一开始食用,一家老小齐聚一堂,脚勤手快的媳妇、姑娘们齐上阵,将糯米面或高粱面团在手中揉搓,裹入馅料,然后把包裹成圆形、三角形、月牙形的汤圆下锅,滚沸的砂锅里汤圆上浮下沉,翻滚着团圆的喜悦。出锅盛入碗中,轻咬一口,玫瑰香甜滋味弥漫,这是春节的味道,是温暖与幸福的瞬间。

一方山水,一方风情。威宁县、赫章县一带山区,还有着吃年夜饭时青松铺地,席地而餐的习惯。除夕当天,走进春山松林里,扯上一筐新鲜翠绿松毛,铺满堂屋中间,然后把年夜饭端上来,一般十二个菜,一家人就这样或蹲或坐于青翠的松毛之上吃年夜饭。这一天,青松毛不但用于年夜饭铺地,还要在猪圈、屋顶等地方都要插上一枝松枝夹着一份纸钱。在家门口有时还会在山上砍一棵小松树来栽着,风一吹过,松叶飘动飞舞。年夜饭后青松毛一般会留着春节期间蒸包子、牛角粑粑等,清香诱人。

洒青松铺地习俗由来已久,是云贵两地的风情。明朝陈文纂修的《景泰云南图经志》有一首诗句这样描写道:夜喧灯火庖人语,地覆松花使客来。《滇南杂记》中记载:新正元旦,民间采松针铺地,以代氍毹,名曰松衣。又记:岁首,砍松枝高丈余,夹植门外,插香于松上,以迎祖考。氍毹即毛织的地毯。

在毕节、大方县城北部,有一条横亘的大山,它是乌江和赤水河的分水岭。每年正月初一至初七,居住在山脚下的大方县兴隆、八堡一带的六寨喜鹊苗同胞,都会举行一个独特且有魅力的传统节日——踩花山。节日期间,来自当地的苗族同胞相约上春山,齐聚踩花山上,唱歌跳舞传情达意,踩花山也成了大方县兴隆、八堡一带的六寨喜鹊苗同胞的独特年俗,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来客。

踩花山现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苗族同胞身着花衣,围着花杆,演奏芦笙,唱响苗歌,共同庆祝节日的到来,共享节日的快乐。踩花山一是祭祀苗族先祖蚩尤,祈求和平安定、人丁兴旺、五谷丰收,二来演变为六寨苗族青年男女交流沟通、自由恋爱、追求幸福生活的独具民族特色的节日。

图片

毕节市七星关区百花山旧貌(聂宗荣)

90年前,红军长征一渡赤水后恰逢春节。本该万家团圆的日子,岁序更新的烟火并不能掩盖生死战场的硝烟。许多红军战士在陡峭山路上艰难跋涉,在行军途中辞旧迎新。已经进驻鸡鸣三省地区的红军战士,把筹集到的粮食和衣物分给汉、彝、苗族群众,他们与穷苦百姓共度新春,吃上团年饭。翌年春节过后,另一支红军队伍红二、红六军团转战来到毕节,也与当地百姓一起欢聚,吃上喜气腾腾的团年饭。

吃团年饭本是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团团圆圆,围坐在一起吃饭,又称为吃年饭”“吃年夜饭。摆上一桌丰盛的美味佳肴,且少不了鸡、鱼、肉、酒等,一家人饮酒吃菜,畅叙家常,祝贺新春。毕节人民将红军视为亲人,他们与红军一起联欢,五千多毕节儿女参加了红军,跟着队伍,走上了革命的征程。(作者系毕节市史志办党组成员、副主任)



温馨提示
毕节试验区的粉丝朋友们:

图片

编       辑:侯宏宏  陈再雄

编       审:孙良贵  李金贵

监       制:杨   超

总  监 制:李   霓

来         源:毕节试验区杂志社新媒体部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