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聚力支点建设|咸宁:挖掘科技创新底力

图片

图片


 创新驱动大潮澎湃,千帆竞渡勇进者胜。


 2024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困难挑战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我市立足基本市情,挖掘科技创新底力,找准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重点,鄂南大地,创新潮涌,科技发展一派“新新”向荣。





向“新”发力,
新质生产力渐入佳境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新年伊始,武汉大学测绘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必军教授团队的智能无人矿车项目落户中试谷,该项目实现了矿石开采、运输等全链条的无人化作业生产,定位精准度误差在20厘米以内。


“智能无人矿车项目让矿石开采更安全、更高效、更环保、更经济。”与李必军教授团队签约合作的万皇智能设备公司技术总监周默介绍,项目落户中试谷,依托与高校紧密合作的优势,有效解决了无人化作业生产在非煤矿山高硬度、高温度、高压力的地下复杂环境中的技术瓶颈。


位于赤壁的中试谷·智能无人系统测试基地内,无人机、无人驾驶车、巡检机器人等各类高科技设备有序展示;华中地区最大的天文望远镜正紧锣密鼓地制作中,观测塔塔基已准备妥当,新质生产力的“新新”之火正在燃烧。


图片

本报记者 陈红菊 摄


未来,赤壁中试谷·智能无人系统测试基地投入规模化运营后,不仅能提供全面的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还能集聚人才和产业。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中国乃至世界先进的技术生根发芽。

技术“上新”,新质生产力正在蓄势赋能。


在咸安,广绅电器有限公司持续深耕细分领域,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能力,先后攻克100多项专利,自主研发的自助冰淇淋机目前已经投放在广州长隆野生动物园,制冰机、冰淇淋机等新产品畅销海内外。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我市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频频布局,率先出台《咸宁市发展新质生产力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深度对接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和武汉市“965”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大健康、装备制造、食品饮料、新型建材、文化旅游5个千亿产业集群,构建“5+4”现代化产业体系,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绿色能源等新支柱新赛道破浪向前。


2024年,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6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24家,同比增长45.7%,排名全省第3位。维达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评全省“独角兽企业”(全省仅9家),金盛兰冶金科技有限公司入选全省百强高企,均实现零的突破。


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80亿元,同比增长18%,排名全省前5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5.7%。


新质生产力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一个个创新主体活跃在新赛道,折射出咸宁的创新活力。



借力武汉,
打造科创新引擎

深入融入武汉都市圈、“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是咸宁发展的最大机遇、最大动能、最大红利。


为借力武汉特别是光谷科创、人才资源,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应运而生。


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开园一年半以来,加快实施“满园轮替”计划,主动将赛道调整到未来智造、未来健康、未来能源等领域,侧重招引科技型、成长型“种子”项目,抢滩发展新高地。


武汉真彩智造科技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数字医疗技术发展,提供一站式医学3D打印中心整体解决方案,助力临床医疗实现个性化、精准化、微创化的诊断与治疗的初创型企业。2023年11月21日,该公司3D打印数字医疗项目正式入驻咸安(武汉)离岸科创中心,科创园发挥好“店小二”工作精神,主动对接,靠前服务,全力以赴保障真彩智造尽快入驻,尽早投产。


2024年12月11日,真彩智造(咸宁)高科医疗产业园正式与咸安经济开发区签约,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由武汉真彩智造牵头,联合武汉智谷围术期医学研究院、武汉君安友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湖北九州通永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共同建设,项目建成后,为打造百亿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奠定坚实基础,将进一步扩充全市大健康产业版图。


“公司的快速投产,离不开科创园提供的‘保姆式’服务。”回想这一年的快速成长,真彩智造负责人韩亮感慨地说。     


武汉中安佳通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驻园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高端装备产品研发制造。2023年,中安佳通生产基地落户咸安区横沟桥镇,企业年产值达1700余万元,利税贡献超110万元。该公司负责人表示:“这里的美丽生态征服了我,优惠的投资政策和环境吸引了我,政府真心实意的服务打动了我……”


“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背靠武汉,交通便捷,配套设施完善,而且有优惠的政策、良好的资源和优质的服务。”为华天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我们在武汉考察了多个园区后,最后选择了这里,因为我们相信在这里,可以专注研发,安心发展。”


拼资源、拼政策,拼服务、拼环境。为让中小企业、科创平台、高端人才“迸发”出大能量,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加快推进服务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人力资源管理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商务法务财务服务平台和产业共进交流平台等“四个平台”,为园区入驻企业创造一流发展环境,提升企业满意度和经济发展“加速度”。


产业,需要科技赋能;科技,需要厚植创新土壤。作为在武汉招才引智和产业相融的桥头堡,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不断释放“化学效应”与“乘数效应”。截至目前,科创园入驻正常运行企业(非咸宁)达到141家,孵化引进科创企业来咸建设生产基地54家,“研发在武汉、生产在咸宁”发展格局加速形成。



“链”上发力, 
 澎湃产业发展新活力

企业有需求,却不知道引入哪家技术?


科研成果待字闺中,不知谁来“迎娶”?


去年4月15日,“湖北科创供应链线上平台”咸宁专区正式开通。该平台按照“中心-节点-驿站”思路,建立“1+7+N”服务体系,建设离岸、在岸“双中心”,立足咸宁、联动武汉、融入全国,锚定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半年促成1600余桩“科技姻缘”——


去年4月23日,湖北三环汽车方向机有限公司在天网发布“智能驾驶 DP-EPS高性能转向系统及制造技术研发”需求,经过多轮沟通,公司在11月份确定选择与湖北中科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合作金额500万元。


去年5月16日,武汉华扬天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养殖业活性肽产品的开发需求。5月23日武汉大学孙慧教授投递初步解决方案,经多次沟通和企业实地调研,双方于7月份签订产学研合同,合同金额30万元。


去年9月24日,湖北石溪彩米有限公司发布彩米米粞开发技术需求,湖北工业大学了解后第一时间结合企业实际科学制订了解决方案。去年11月14日,双方正式签约,合作金额100万元。


……


“服务中心就是科技创新供应链的龙头,我们按照‘一天确认需求,五天深入沟通,一五一十对接响应机制,十天形成初步解决方案’的方式服务所有入驻企业。”咸宁高投集团产业投公司总经理程帅介绍,截止目前,咸宁专区入驻企业达到5324家(全省第3位),接入企业完成需求对接1630项(全省第2位)。


科创供应链平台让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激荡起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2024年,全市获得省科技奖13项,其中5项为第一完成单位,排名全省第5位;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31亿元,提前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205亿元),预计占GDP 比重12%,排名全省第2位。


“科技创新供应链大幅提升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的匹配效率和精准度,在提高企业创新效率的同时降低研发成本,助推企业驶入成长‘快车道’。”市科技局局长熊武华表示,“今后将引导更多企业零门槛入驻平台,让企业在上链、用链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让‘供应链’成为‘共赢链’。”


追“新”逐“质”,奔腾不息,咸宁淬炼科技创新“金钥匙”,开启了“新新”向荣的新未来。


来源:咸宁发布微信公众号、咸宁日报
记者:杜培清

编辑:石丽丽

审核:陈小彬
监制:朱封金

出品: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