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大年初一。天刚蒙蒙亮,位于遵义市汇川区沙湾镇米粮村的菌菇大棚里就传来了张晓飞的脚步声。
张晓飞(左)在介绍羊肚菌栽培管理技术
张晓飞是遵义市飞帆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也是土生土长的米粮村人。
2013年,张晓飞从吉林农业大学应用生物科学专业毕业。本科期间,他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成立的“黄埔菌校”班级学习,是该班的第一期优秀毕业生。毕业后,他在重庆一家企业专职从事食用菌栽培工作。
2017年,张晓飞响应国家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号召,回到了家乡米粮村。带着在学校里和工作中学到的一身养菌“绝活”,他一心扑在了这块土地上。
2019年4月,张晓飞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建议下成立了“遵义市飞帆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进行企农协同发展。
“虽然是大年初一,但也不能闲着。”张晓飞说,1月正是米粮村羊肚菌生长的关键时节。此时,需要通过人为地浇催菇水、盖薄膜,促进羊肚菌生长,进一步提升羊肚菌产量。
为迎接春节后羊肚菌“第一采”,张晓飞和合作社的30多个村民要轮流到68个大棚对菌菇进行栽培管理。据测算,米粮村2025年第一批羊肚菌产量约有8000多斤,产值60余万元。
“正月十五左右我们就要采收第一批羊肚菌,我们栽培的菌菇质量好、产量高,每年这个时候都有很多人抢着买哩!”米粮村村民、飞帆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秦安友说,靠着栽培菌菇,他从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变成了当地的养菇大户之一。
再过半个月左右,菌垄上就会长出一朵朵羊肚菌
米粮村菌菇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优势。
米粮村靠近娄山山脉,海拔高,森林覆盖率超80%,昼夜温差大,种出来的菌菇肉质厚实、菇香浓郁,受到周边菌菇经销商、餐饮经营者的认可。
在张晓飞看来,带领全村谋发展不仅要靠“天时地利”,更要靠“人和”。
为了稳定销路,飞帆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遵义食用菌批发公司签订订单合同,将订单量分发至各合作社成员按需种植,合作社则全程负责技术指导、收购包装等事务。在这样产销对接有效机制下,合作社年产值达260万元,共计带动当地及周边乡镇共120户农户增收致富。
眼下,张晓飞还计划打造农耕体验和旅游观光一体的体验式农场,通过农旅融合发展进一步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节后,我们就要推进用地指标申请工作,争取早日实现米粮村农旅一体化发展。接下来,我们还将进一步扩大菌菇栽培规模,争取将额外产能用于菌菇特色产品加工,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让米粮村出产的食用菌走向更大的市场。”张晓飞说。
本网记者:熊茜雯
一审:罗亚楠
二审:李柏杉 熊莺
三审:李 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