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蛇送福 巳巳如意
新春曙光初现 大地洒满希望
团圆时刻
清华长庚有这样一群人
在岗位上守岁、过年
用责任与担当 守护岁月安宁
拾阶而上 逐光同行
让我们走进春节里的清华长庚
致敬坚守
感恩奉献
蔡存良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谈到在除夕当天出诊,蔡存良觉得是很独特的人生体验,“今年是第三次除夕值班了,即使是除夕,仍有患者咨询疾病问题,因为患者较少,所以我也有时间,可以比平常更详细地解答问题。”回望过去,能与医院一同走过十年的成长,蔡存良感到很幸运。展望2025,他做了细致的规划,“争取多总结多思考,实现科研新突破。同时也要抓住跟兄弟医院更多交流的机会,向优秀同行学习。还要向科里年轻人学习,深入掌握统计学,跟进最新的人工智能应用技术。”
李妮
普通内科
今年是李妮的第三个除夕班。“每年冬季都是流感高发季,来普内科就诊的患者会多一些。”李妮说道,“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大家健健康康好好过年。也想感谢家人的理解,让我能够安心工作。”刚过去的十周年,李妮深刻感受到医院在医疗技术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我相信医院会继续壮大,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新一年,对于普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我要开展更多科普工作,提高大家的认知,为患者健康出更多力。”李妮说。
杨威
肝胆胰中心
春节值班的杨威,缺席团圆饭,今年是第三次。节日坚守,更显医生职业的责任感,“医生的首要任务始终是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这种责任感驱使我不断学习,提高技能,更好地服务患者。”杨威说道。医者之路并非独行,医院作为一个团队,“每个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家的协作和配合是确保患者安全的关键。”新春之际,杨威想感谢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他们会给我发来鼓励和关心,让我更加珍惜这份职业。希望家人在新的一年顺顺利利,健康平安!”
胥晓飞
产科
这是胥晓飞来院的第四年,也是第一次在除夕值班。“虽然不能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但能迎接蛇年第一个新生命的平安降临,内心喜悦是无法言表的。”胥晓飞说,“每一个小生命都是新年的礼物,新年遇新生,这是职业赋予的使命。”产科工作节奏紧张忙碌,不得有半分疏忽,胥晓飞穿梭于产房和病房,守护着宝妈和她们的小宝宝,自己的两个宝宝需要母亲帮忙照顾。“感谢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想借着这个机会对妈妈说‘你辛苦啦!’新的一年,我希望家人们都可以身体健康,开开心心!”
尹小梅
儿科
“除夕值班,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给无数个家庭带来安心,是我作为一名儿科医生的职责和使命。”今年第二次除夕值班的尹小梅说道。阖家团圆时刻,不能陪伴父母和孩子,尹小梅内心有些遗憾,面向下一个金色十年,尹小梅希望医院能发展得更好的同时,也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上希望更好地发展儿童哮喘门诊专业特色;科研上,争取做好医工结合项目取得成果;教学上,春季给清华大学医学院4+4的学生上儿科学课程,会认真备课,让同学们受益。”
李晨迪
眼科中心
“当万家灯火通明,家家户户团聚一堂之时,我身着白袍,为患者守护健康之路。”对今年第一次除夕值班的李晨迪而言,值班不仅考验着医术,更锤炼心灵,帮助他更深刻地领悟到医生的责任与价值所在。“值此蛇年新春之际,我想衷心感谢家人的支持与理解,他们是我坚强的后盾。”李晨迪说道,“眼科中心、BERI成立后,未来科室会朝着更高的台阶迈去,也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今年我将继续扎根临床,完成主治医师考试,深耕科研,不断提升,为患者带去更多的希望与光明。”
刘承
中医科
刘承已经记不清今年第几次春节值班,“尽管是除夕,仍有部分患者有就医和针灸需求,不管什么时候,哪怕做一点,能帮到患者就会很有成就感。”刘承笑着说。一同与医院走过近十年,刘承感受到医院发展变化之大,“科室的发展要匹配医院的发展,2025年,要带领科室跟上医院前进的脚步。科室最近获批了昌平区名中医工作室,接下来我们要全面开展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工作,有组织地培养人才队伍,做好疑难病的科研、攻关,尽最大努力帮助患者解决病痛,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贡献中医智慧。”
郭翔
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专业型博士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方向)
今年郭翔第一次除夕值班,“虽然无法在除夕这一天与家人团聚,但我明白,这是医者使命所在。深感责任重大,我会认真做好每一件工作,尽全力帮患者过个好年。”凡事预则立,虽然博士生涯开始不久,但郭翔已经画好了自己心中的蓝图,不仅要更扎实地学习、掌握耳鼻喉专业新技能,还计划与导师尽快确定博士期间课题计划,开展相关实验,争取产出更多新成果。“新的一年,我会努力平衡学习与生活,新春祝我的家人们健康平安,谢谢你们对我的理解和支持,我爱你们!”
范烁
急诊护理
入职9年来,范烁每年春节都是在急诊度过的。“有一年除夕夜,我曾经参与抢救一位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成功后的那份激动与如释重负,我记忆犹新。”范烁回忆,家属在除夕探视时会送来热气腾腾的饺子,与患者共同守岁时,彼此会互道“过年好”,这些点滴一直温暖着她。范烁的母亲是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母亲也会春节值班,我们在各自岗位上既是坚守,也是并肩作战,希望她一切顺利。”医院十周年刚刚过去,“我和医院是彼此成长的见证者,未来很长,期待与‘你’今后的每一年!”
刘欣
麻醉科护理
“今年是我入职的第六个年头,也是我第二次参与除夕值班。”刘欣回忆道,“上次值班时随访术后患者,他们因有效镇痛而快速康复,能笑着对我说‘新春快乐’,瞬间照亮了心中每一个角落,让我觉得所有的坚守与付出都值得。”虽然除夕不能与家人团聚,但来自领导和同事的关爱,都让她倍感温馨。新的一年,她想感谢每一个在成长道路上给予帮助和支持的人,“我将带着这份感动与责任,继续勇往直前,为实现学术强院的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曾月月
12A护理
曾月月老家离北京有1000多公里,在医院工作九年,她只回家过了两次除夕。“有一年允许放烟花,患者都在看。烟花一放,过年氛围就来了,我们在护士站看着这一幕也觉得很温馨。”每年除夕,都有患者送饺子,“看到患者把我们当家人一样惦记、挂念,真的很感动很幸福。”提及蛇年的新年愿望,“孩子刚1周岁,新一年希望在照顾好患者之后,多回家照顾、陪陪宝宝。我相对腼腆,希望今年多参加一些院内活动,多鼓足勇气交流,让自己变得更开朗向上!”曾月月笑着说。
翟星月
心脏监护病房护理
“我值过五年除夕班,最难忘三年前的除夕,我们全力抢救一位心梗患者,当他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那瞬间的成就感无与伦比,是我眼中最美、最难忘的除夕夜景。”翟星月说道。虽然不能与家人团聚,但能够守护患者健康,让她觉得这份坚守意义非凡。“今年又不能陪家人和孩子过年,非常感谢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医院十年变化巨大,我深感自豪。新的一年,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升护理能力,多研读前沿文献,参加培训课程,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杨江辉
病理科
每年春节假期的第一天,病理科都会安排技术人员到岗,杨江辉就是其中一员。“为了患者早日拿到结果,也为了避免病理组织长时间浸泡影响诊断等,多工作一天也很值得。”杨江辉说道。十年里,他和医院彼此见证了各自成长,他一直把医院、科室当成家,经常身着医院团服、高举医院旗帜参加马拉松比赛,体现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2025到了,杨江辉和全科同仁都期盼早日搬至二期,开展更多新技术新业务,也希望自己能在科研课题申报上取得成果。“爸妈新春快乐!等过了年,我带着孩子回家!”
杨晓欢
检验科
“今年是我第二次在除夕之夜坚守岗位。在这个特殊日子里,更需要准确、快速地发出每一份检验报告,帮助背后的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为他们早点回家团聚贡献一份力量。”回首过往,杨晓欢表示正是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才能让她毫无后顾之忧地投身工作,新的一年她希望家人健康平安。医院的十年,杨晓欢的十一年,“也很感恩在医院工作的成长岁月,感谢医院的滋养让我不断成长,从检验‘小白’到独当一面,希望下一个金色十年,我能跟随医院不断进步,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郭涵奇
行政总值
今年是郭涵奇第二次在除夕担任行政总值班,“上一次除夕值班是大年三十晚上,那是第一次不和家人一起过除夕。”郭涵奇回忆道,除夕在医院里值班,大家身着不同的工装,如平日一样奔走在不同岗位上,用默默坚守为健康和生命守岁,让人心安,她也为自己有这样一份特殊的守候而感到幸福。从筹建到金色十年,郭涵奇陪伴着医院走过了15年。“结束值班后,我会伴着沿途闪烁的灯笼和烟花,奔赴400多公里的回家路。期待2025年,继续心怀热忱,和医院一道向前,共赴新程。也祝愿同事朋友们万事顺意,幸福安康!”
孙阔根
天通苑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药剂科
自从天通苑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业以来,孙阔根就一直坚持除夕在药房值班。“除夕人少,发药工作相对轻松,同时为患者的药物咨询会更多一些。去年一位患者在拿药后,给值班的每一位同事都带了一包糖,非常暖心。”作为药房负责人,迎接2025,孙阔根也有着很多细致清晰的规划:“依托医院,我们在筹备药学门诊、血药浓度监测等药学服务,争取成为北京第一家开展血药浓度测量的社区医院;同时还要深化家医团队,完善家庭药师人才队伍,力求在高血压、糖尿病两个方向做好课题!”
统筹|宣传中心
策划 美编排版 封面|于悦超
文字|于悦超 周汐遥 实习生顾晓赟
审核|韩冬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