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挥舞起了“加征关税”的大棒,似乎想再次挑起中美贸易战。
而就在这时,菲律宾却主动请缨,表示愿意给中国当“白手套”。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菲律宾真的要倒向中国了吗?
还是其中有何深意?
菲律宾,这个一向被视为美国亲密盟友的国家,最近却频频传出“倒戈”的声音。
尤其是在南海问题上,菲律宾刚刚在美国的怂恿下发动了“第二次南海仲裁案”,司法部长还亲自下场,以“中国污染海洋环境”这样拙劣的借口碰瓷中国,索要百万美元赔偿。
然而,几乎在同一天,菲律宾贸易部官员在公共场合的一次表态,却因其“亲华”内容而被媒体大肆渲染。
“尽管仍然存在政治摩擦,但菲律宾官方仍对中国贸易呈积极态度。”这位官员在公开表态中说道,“基于特朗普总统威胁要征收转运关税,我的国家仍然能够成为中国贸易的平台。”
这话一出,国际社会顿时炸开了锅。
菲律宾这是要弃美投中了吗?
难道真的有人愿意给中国当“白手套”,帮助我们突破美国及其盟友的封锁?
(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
其实,大家不必大惊小怪。
菲律宾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态,实则是情有可原的。
首先,特朗普上任后对巴拿马、加拿大等国四处出击,就连欧盟也不放过。
这让美国的盟友人人自危,时刻担心特朗普的下一刀会砍在他们头上。
菲律宾作为美国的小弟,自然也是心惊胆战。
其次,中国与东盟其他国家的互惠共赢,让菲律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1、中方主导的“雅万高铁”建成通车,让印尼跑步进入高铁时代。
2、中柬“崇德运河”建设虽然暂遭波折,但在中国的帮扶下,柬埔寨的未来仍然可期。
3、越南在主动搁置与中国的外交嫌隙后,中越贸易更是迎来了长足的增长。
而菲律宾呢?
马科斯上台以后全面倒向美国,结果却是“跟着美国混,三天饿九顿”。
这种情况下,菲律宾对美国有所不满,也是人之常情。
(雅万高铁
最后,中国与菲律宾之间的经贸合作,并没有因为政治上的分歧而停止。
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中菲两国贸易总额仍然达到了741亿美元的庞大规模。
这说明,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菲律宾也深知这一点。
那么,菲律宾为何在这个节骨眼上放任国内亲华派肆意发声呢?
答案就在特朗普对华政策的最新表态上。
特朗普在1月21日发表声明称,美国政府正在讨论从2月1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10%关税的可行性。
这个数据不仅与他竞选时对华加征关税60%的承诺相去甚远,而且相较于他对盟友墨西哥和加拿大宣布的25%关税,也有不小差距。
(美国总统特朗普)
这说明什么?
说明特朗普现阶段主要还是想跟中国谈判,而非硬碰硬。
他深知,与中国打贸易战对双方都没有好处,而且美国也承受不起这样的损失。
因此,菲律宾官方对华态度的突然转变,可以看做一次政治投机,也是一次对中美两国的同时试探。
那么,菲律宾这样的行为,难道是外交的正确道路吗?
在我看来,对于像菲律宾这样的小国来说,在中美夹缝中生存确实不容易。
它们没有足够的实力来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外交政策,只能在大国之间左右逢源,寻求最大的利益。
因此,菲律宾的这种“首鼠两端”的骑墙派行为,虽然看起来有些反复无常,但实则是其生存之道。
站在中国的角度,我们自然乐见菲律宾有人愿意充当中国商品出口的“白手套”。
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缓解美国关税压力,还可以以菲律宾为突破口,从内部瓦解“反华联盟”,打开经济发展、外交突破的新局面。
但是,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认知。
只要《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生效一天,美国与菲律宾就仍旧是盟友。
菲律宾这样的国家,我们可以合作、可以利用,但决不能完全信任。
因为它们的外交政策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国内政治、经济利益、外部压力等。
因此,在与菲律宾等国家的交往中,我们要坚持原则、保持警惕、灵活应对。
既要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和尊严,又要寻求最大的合作空间和共同利益。
这样才能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立于不败之地。
文:深度问题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