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这位曾经的商界大亨,如今又把他的商人本色带到了白宫的谈判桌上。
一上任,他就拿关税当筹码,试图跟中国谈一笔“大生意”。
这回,他更是直接表态:如果中国愿意在俄乌问题上施压俄罗斯,他“可能”会在关税问题上松口。
这到底是真心实意,还是故技重施?
咱们一起来细细品味一下。
(美国总统特朗普)
据路透社和彭博社报道,特朗普在福克斯新闻的采访中,那番话可谓是“话里有话”。
他一方面说“宁愿不对中国加征关税”,但另一方面又强调关税是对华的“巨大力量”。
这意思就是:我可以不用这张牌,但如果你中国不答应我的条件,我随时能拿出来继续打压你。
咱们先来分析分析,特朗普这回态度为什么突然软了一点?
这里面可有几个门道。
(美国总统特朗普)
第一,竞选时的“高音”和上台后的“低音”,这是谈判策略。
特朗普竞选时,那口号喊得震天响,要对华加征60%关税。
结果呢,一上台就降到了10%。
这套路,咱们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
没错,这就是典型的谈判策略。
先抬高要价,等对方让步,再摆出“愿意谈判”的姿态。
举个例子,2018年特朗普上台后,先是对中国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关税,后来威胁要升到25%。
结果谈判期间,他又几次推迟加税日期,最终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把加征税率锁定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这套路,跟现在简直是一模一样。
特朗普这是想把中国逼到谈判桌上,然后再慢慢砍价。
第二,他想借中国的手解决俄乌问题,换点“政治资本”。
特朗普现在最大的外交挑战之一就是俄乌冲突。
他想让中国帮忙向俄罗斯施压,推动停战。
这个套路,他可不是第一次用了。
2019年,他在和墨西哥的贸易谈判中,直接用关税威胁墨西哥政府加强美墨边境管控。
最后,墨西哥不得不派遣国民警卫队去加强边境巡逻,换取美国不对墨西哥出口商品加征关税。
这次,特朗普可能想用类似的手法,让中方在俄乌问题上给他点“帮衬”。
但中国可不是墨西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有自己的立场和原则。
特朗普想拿关税当筹码来交换中国的外交立场,这恐怕是打错了算盘。
(美国白宫)
第三,关税的现实影响,没特朗普说的那么大。
别看特朗普天天嚷着要减少中国进口,但麦肯锡的报告可是揭示了一个现实:中国在全球供应链里依然是绕不开的角色。
美国直接从中国进口的份额是下降了,但东盟却成了“中间人”。
不少产品先到东南亚,再绕道进美国,实际影响并没那么大。
比如,越南近年来对美出口大涨,但其中相当一部分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的核心零部件还是来自中国。
苹果公司就是个典型案例。
iPhone的生产供应链虽然在逐步向印度、越南转移,但中国仍然提供了大量关键零部件。
结果,美国表面上减少了从中国进口,但实际上只是换了个“中转站”而已。
第四,特朗普到底想要什么?除了俄乌问题,他还盯着中国的钱包。
特朗普除了想在俄乌问题上得到中国的支持外,他还希望中国在贸易上做出更多让步。
比如购买更多美国能源、农产品,帮助美国缩小贸易逆差。
这一招,在2017-2018年的中美贸易谈判中也出现过。
那时候,特朗普政府强压中国购买更多美国大豆、天然气,甚至要求中方签订长期采购协议。
结果怎么样呢?
中国确实增加了部分采购,但也迅速调整战略,加强了与巴西、俄罗斯等国家的农产品和能源合作,避免过度依赖美国。
特朗普想拿关税当筹码来逼中国就范,但这招恐怕已经不太好使了。
那中国会接这个盘吗?
中国的态度其实很明确:中美经贸合作是互利共赢的,贸易战没有赢家。
如果特朗普真想谈,那就得拿出点诚意来,光靠嘴上放风是不够的。
而且中国早就做好两手准备了。
如果谈不拢,那就该怎么着就怎么着。
在2018-2019年的贸易战期间,中国不仅没有因为关税妥协,反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本土芯片、5G、制造业升级等领域的自主发展。
华为就是个典型例子。
尽管美国一再封锁制裁华为,但华为仍然推出了自研芯片、推进鸿蒙系统,甚至在通信设备领域保持全球领先。
中国已经证明了,即使面对外部压力和挑战,也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发展。
第五,特朗普的“变脸”艺术,咱们得多留个心眼。
特朗普的这番表态,更多是一种试探。
他想看看中国的态度如何。
毕竟他这个人一向“出尔反尔”,今天说考虑降关税,明天就可能加码制裁。
所以对这位“商人总统”,咱们还是得多留个心眼。
那这事最后怎么发展呢?
得看中国接下来怎么出牌了。
我个人认为啊,中国肯定会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不会轻易被特朗普的关税筹码所左右。
因为中国深知,贸易战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合作才是双赢的选择。
而且啊,中国现在的发展势头这么好,根本不怕特朗普的威胁。
中国有着庞大的市场和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完全有能力应对外部的挑战和压力。
所以啊,特朗普想拿关税当筹码来逼中国就范,这恐怕是打错了算盘。
文:深度问题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