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村里走亲戚的带孩子来捞林蛙,都准备好了吧?”农历大年初一,在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卜庄镇大陆村,村民陆丰智和陆双全互相拜过年,寒暄了几句,又聊起了林蛙养殖。
大陆村是当地有名的梨枣种植村。卜庄镇2022年初规划了梨枣高标准发展示范园区,投资600万元为梨枣建设大棚,通过嫁接引入了优良枣树品种,还在大棚内的梨枣树下种上蔬菜。
“有了蔬菜,剩余的大棚空地还能养点儿啥呢?”陆丰智琢磨着。听村里在东北工作的人说,养林蛙挺赚钱。他赶紧查阅资料发现,按照最新政策,国家已经将林蛙按照水生动物管理,可以养殖、销售、食用。
走东北、去南方、找搭档……经过一系列走访调研,他觉得林蛙市场前景广阔。2023年1月,在卜庄镇的支持下,第一批林蛙蝌蚪落户大陆村的梨枣种植大棚。
林蛙通过空隙“逃跑”、喂食量掌握不好、水温控制不好导致饵料发酵……陆丰智和陆双全经历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
多次碰壁后,他们尝试将林蛙单独放在大棚内养殖。
在林蛙孵化养殖大棚里,记者看到,增氧机在水中冲起气泡,浅水池底几片红瓦搭建的“小房子”下趴着一堆林蛙。另一个养殖池里,密密麻麻的林蛙聚集在浅水中,水边还有一片空地。工作人员正提着桶,将空地上的林蛙捡回水中。
陆丰智说:“现在是冬眠期,林蛙活力差。有的在中午气温高的时候从水里爬到岸上,傍晚温度低,它就无法自行回到水里,但这样就会被冻死。”
为解决养殖中的各种问题,陆丰智和陆双全虚心向全国各地同行请教、查阅资料、购买书籍,埋头钻研。两人聊天的话题常常是林蛙养殖。
春节他们也没闲着,除了走亲访友,只要空下来就学习交流林蛙养殖技术。
“过去,农民见面拜年一般都用吃喝来问候,现在不一样了。农民也要学致富新本事。正月初六我们就全都上班了,喂给林蛙吃的黄粉虫,还有水里的林蛙都等着我们呢。”陆丰智说。
经过不断摸索实践,他们在大棚里养殖林蛙已经成功,打算过段时间继续在大棚里的梨枣树下养,实现枣、菜、林蛙共生。
如今,这里已成为周边孩子研学、酒店采购的热门地。“年前还有饭店打电话预约进货,要自己来捞林蛙,12块钱一只。”陆丰智说。
“养林蛙收入比种梨枣高吗?”记者问。
“一平方米水面至少能养100只成品蛙,你算算能有多少。”他笑着答。(记者邵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