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邓颖超纪念馆,家乡的红棉树又高又大,就像她热烈而灿烂的人生

人文旅行达人/人众秘境星探/徒步旅行家

参观了南宁孔庙博物馆,搭乘地铁又返回到朝阳广场,这次已是轻车熟路,直接来到三街两巷中的邓颖超纪念馆。因为前一天晚上过来的时候,这里已经闭馆,所以,离开南宁之前,再过来看看。

图片

图片

和昨晚的路线相反,这次先从金狮巷进入,最后来到银狮巷。三街两巷古建筑群的规模不大,主要是清末民初的民居。清代建筑为硬山顶砖木结构,青砖青瓦青水墙;民国建筑多为二到三层的中西合璧造型。其中有一段残存的古城墙比较有特色,城墙上立有石碑,并建了碑亭,为宋苏忠勇公成仁处。

邓颖超纪念馆位于城隍庙对面,为三进两天井合院式建筑,2018年12月改造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时迁建于此。

图片

图片

邓颖超是南宁人民的骄傲,她常说“我是地地道道喝邕江水长大的南宁女儿”。1904年2月4日,在红棉花开的南宁镇台官邸,一位伟大的中国女性诞生了,她就是邓颖超。

邓颖超的父亲叫邓廷忠,河南光山县人,自幼习武,以刀、棍武功见长。光绪十一年考中武举人,光绪十五年考中武进士。光绪二十七年(1901),任广西南宁镇台,全权管理广西军务。光绪三十四年(1908),受陷害被发配新疆,三年期满后,病死于返乡途中。

图片

图片

邓颖超的母亲叫杨振德,出生于长沙,因家道败落,迁往南宁谋生。1901年与邓廷忠结婚。她早年靠行医和教书维持生计,思想开明。邓的父亲曾要求她缠足,母亲则竭力反对。为此手书一联悬挂于书房:“尼父传经,寸肤莫毁;如来说法,两足最尊”。她父亲见言之有据,便打消了缠足之意。

邓颖超回忆起她的母亲时说:我妈妈是一位平凡的妇女、慈祥的母亲,她的一生是很曲折坎坷流离的一生。她具有独特的性格,反对一切封建习俗,追求进步、向往大同世界,有助人为乐的精神,自强自立、勤奋阅读、深研医术。她对我的教育和影响是起了很好的作用的”。

图片

图片

邓颖超6岁时离开南宁,南宁也留在了她儿时的记忆中。几十年后,她还清晰地记得:“从前这里的红棉树又高又大,我小时候就在树下玩耍,拾红棉花”。她跟随母亲,先来到广州谋生,半年后辗转来到上海,1910年底,北上天津,靠母亲行医和做家庭教师维持生活。1913年,又随母亲来到北京,1916年,12岁的邓颖超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

图片

1919年,邓颖超和周恩来相识于五四运动,并于1925年8月8日结为夫妻。从此,他们一生相伴50余年,不离不弃,相濡以沫。这两个不平凡的人,经历的平凡的爱情,没有一见钟情,也没有太多在一起的时光,却在一生的相伴中逐渐沉淀成深沉的爱,留下为世人所传颂的佳话。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