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佳肴。在餐桌上,除传统美食之外,亦可增添些许药食同源的食材,如此既能满足味蕾之享,又可兼顾健康养生。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黄穗平教授给大家推荐四种既能增添菜肴风味,又具备养生妙用的食材。
沙姜
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饮食佐料。它可以去腥增香,同时因为其温热发散的功效,可以平衡某些食材的寒性。沙姜功效与生姜相似,其性温,味辛,入胃经,有行气温中、消食、止痛的作用,常用于胸膈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沙姜鸡
材料:
鸡1只、沙姜20克、香菜一小把、生抽若干。(4人份)
做法:
1.全鸡洗净,内脏可保留。
2.鸡捞出后控干水分,整只放入锅内大火烧开煮二十分钟。
3.香菜洗净切成小段,沙姜拍成碎末,将香菜和沙姜放小碗中,倒入一定量生抽。控干水的鸡肉剁成合适大小的块,蘸着香菜沙姜酱吃。
点评:
温中散寒,适合脾胃虚寒的人群。
山药
山药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能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冬季吃鲜山药可以滋补脾阴,适合日常饥不欲食、肌瘦肤热、唇干少饮、手足烦热等脾阴虚的人群。如果脾虚以脾气虚、脾阳虚为主,或者脾虚湿盛明显的人群,不适合单独吃太多新鲜山药,更适合用干山药或炒制的山药作为食疗。
山药莲子芡实粥
材料:
山药30克,莲子15克,芡实15克,姜3片,大米50克,瘦肉少许(1人份)。
做法:
莲子、芡实、大米用温开水浸泡半小时;将大米、水共同加入锅中,滴上几滴食用油,大火煮开后加入以上食材,小火煮约30分钟,关火,加盐,出锅。
点评:
适合脾虚泄泻者,常见大便次数多、大便溏烂、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弱者。
五指毛桃
五指毛桃既能益气亦能行气,可以起到提升阳气、宣散肺气的作用。其性微温,可以补脾肺之气,非常适合常年在湿热环境中生活的南方人作为日常补气的药食两用之品。
五指毛桃茯苓鸡汤
材料:
五指毛桃30克,茯苓20克,陈皮5克,鸡半只,姜3片(2-3人份)。
做法:
将鸡焯水,药材洗净,一同放入砂锅中,大火烧开后关中小火煲1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点评:
健脾祛湿化痰。适合脾虚痰湿者,多见腹胀腹痛、呕吐清涎、纳呆便溏、头身困重、舌淡苔白腻者。
玉竹
玉竹味甘,性微寒,归肺、胃经,具有养阴润燥和生津止渴的功效,特别适合燥热咳嗽、津伤口渴、消渴、阴虚外感者食用,同时玉竹还有延缓衰老之功。不过玉竹微寒质润,痰湿内蕴、中寒便溏之人不宜服用。
玉竹百合瘦肉汤
材料:
玉竹30克,百合30克,猪瘦肉300克,生姜3片(2人份)。
做法:
玉竹和百合洗净,猪瘦肉洗净后切片,与生姜一起慢火煮至肉烂熟后,加盐适量调味,食肉喝汤。
点评:
养阴润燥,生津止咳,美容养颜。适合口干咽燥、干咳或少痰、饥不欲食、五心烦热、心烦失眠等阴虚燥热之人。
文丨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陈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