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春节在读|钱小华《我在乡村做书店》

图片
去年此时,钱小华过了一个非常特别的春节。从除夕夜到元宵节,他几乎走遍了先锋书店所有的乡村书店。所到之处收获惊喜连连,因为没有人事先知道他的这趟冬日之旅。
乡村书店,顾名思义,开在乡村的书店,有些地方交通不大便利。为了抵达,钱小华连日辗转,每天光是赶火车就要倒腾好几次。一次,在黑夜里等车,呼啸的寒风穿过胸膛,饥寒交迫的他全身已经冻僵了。他在心里默默给自己打气:“因为爱,所以要活下去,因为爱,一生无悔。”
钱小华的书店之旅起于29年前,第一家先锋书店,开在南京的太平南路上。一粒小小的种子,因为坚持,因为各种因缘际会,如今已至而立。虽早已迁离原址,却四处开枝散叶,甚至走出南京、走出江苏,扎根中国最辽阔的山川溪谷之间,有着生机蓬勃的面貌。
南京主城区广州路上的五台山总店,是先锋书店的“心脏”,现在也是这座城市最文艺、最浪漫的风景线。如果说侘寂风的装修风格、琳琅满目的人文社科书籍是这座书店的外在,前来参与活动的诗人、小说家、学者,还有各种各样文艺范儿的作者,就是它的灵魂。他们坐在书店那一方不大的讲台之上,身前并无桌子一类的遮挡,就那么坦然面对着读者一双双明亮的眼睛。读者自发而来,惬意落座,台上的诗人、小说家和学者,却需要足够多的勇敢,才敢坐上去。
先锋书店是国内最早打造开放式空间的书店,从形式到内涵都开放,对得起所有来者的真诚。每本书都触手可及,作者直接拨开文字坐在了读者中间,再深邃的思想都能有共鸣。先锋书店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读者。它是一家书店,更是“文学之都”南京的一种人文景观。
2014年起,满怀理想主义的钱小华,把书店开到了乡村。第一家位于安徽黄山黟县的碧山,书店选址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的启泰堂,这是一家老祠堂,一度是生产队的粮食仓库。虽然并不看好这个从南京来的“老板”,但在书店开张那天,敬惜字纸的村民,给了钱小华最高的礼遇。他们不约而同穿上新衣服来到了店里,那衣服是刚从衣柜里取出来的,还留存着樟脑丸的气味。钱小华看到,一位近八十岁的老人,在书店里动情地朗诵起诗歌。他还看到,村民喝起了刚刚磨好的咖啡,一杯不够,再来一杯,像喝陈酿,眼泪都流了出来。
位于中国乡村一隅的碧山书局,迎来送往着它的客人。复旦大学的王振忠教授、南京大学的周晓虹教授,诺奖诗人阿多尼斯、导演贾樟柯、演员刘嘉玲……还有无数个没有留下名字的普通读者。他们来参观、交流,买回自己心仪的书。
碧山书局是个美妙的开局。此后十年间,先锋云夕图书馆、陈家铺平民书局、先锋厦地水田书店、先锋沙溪白族书局、先锋天下粮仓书店、怒江大峡谷先锋书店、香格里拉先锋书店先后诞生。文化与自然在乡村书店恣意融合,知识如水雾蒸腾于这片大好山河之上,在低处、在高处、在山谷、在水田、在高原、在云间……
十年乡村路,钱小华庆幸他和志同道合者搭上了社会转型的列车。他见证了乡村的复苏,见证了无数的感动。而在乡村振兴如火如荼兴起的时代,乡村书店的诞生,让许许多多“文艺青年”把目光聚焦向乡村,这又是一个额外的收获。
在一些乡村书店里,钱小华还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每到周六、周日,孩子们三五成群地或来看书,或来做作业,而他们的长辈则可以放下心来在田间地头劳动。孩子们的到来,带来生机,也带来嘈杂,可能也赶走了一些生意。但钱小华并不在意,他理想中的乡村书店,为孩子们留足了空间。他想着,如果有一天,这些孩子走出乡村,甚至去往异国他乡,回想起自己的家乡曾经有一家朴素的书店,自己曾在书店里读书,甚至因为某本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那将是多么温暖人心的存在。他希望,长大成人的他们,能带着那些记忆中的温暖回到家乡,再来看看那时的书店。
书店,是造梦者的家园。钱小华把自己这十年的梦写进了《我在乡村做书店》,他分享乡村书店选址、开业、日常经营的细碎故事,也分享他对中国实体书店未来的理性思考。是梦话、痴话、童话,也是生发自心底的真话。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白雁 实习生 张鑫如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