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年来,互联网时代名人谣言层出不穷,传播迅速、覆盖面广,容易吸引公众注意。
2.谣言类型包括冒名顶替、虚假杜撰、断章取义和视频篡改,通过追溯原始来源、验证媒体报道等方法可以识别虚假言论。
3.以马斯克收购CNN谣言为例,核真录发现该言论从未得到过其本人和CNN的确证,反而极有可能来源于X平台上埃隆·马斯克的高仿号。
4.事实上,事实核查网站如PolitiFact、Snopes和FactCheck.org等可以帮助公众区分事实和谎言。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第285期
文字|南大新传未来编辑部·核真录
朱志轩 黄倩
编辑|陈敏慧 杨昕
排版|张博麟
近年来围绕名人发言产生的谣言层出不穷,由于名人通常具有较高的公众知名度和媒体曝光率,这类谣言不仅传播迅速、覆盖面广,而且容易吸引公众的注意。本期核真录将结合具体案例,深入分析那些围绕名人言论产生的谣言。
谣言类型一
冒名顶替
在美国的社交媒体如X(前身为“推特”)上,有许多的高仿号,它们通过高度模仿某知名人物的头像、名称和内容的方法以冒充原账号。一些高仿号借此累积了上百万的粉丝。而一些不明真相或者不怀好意的媒体会将这些高仿号发布的帖子当作名人、品牌或机构真实的发言在国内外传播。
2024年11月,新浪网上出现关于“马斯克收购CNN”的消息,文章声称,“阿根廷总统米莱透露马斯克已经买下了CNN。”
图1 中文网络马斯克收购CNN言论的截图
核真录对该文章进行了核查,我们在X上找到了米莱发言的原始视频,后者显示,米莱的确曾发表过“马斯克已经买下了CNN”的相关言论。
图2 米莱在集会上发言的原视频截图
核真录进一步核查“马斯克收购CNN”事件的真实性。我们翻阅了马斯克过去一段时间内在社交媒体X上发布的消息,并且查找了各大媒体先前的相关报道,结果并未发现他曾经在公共场合声明过要收购CNN,同时也没有发现CNN对此事的回应。
但在搜寻相关信息的过程中,核真录发现,尽管马斯克本人并未有过相关声明,但在X上却发现了埃隆·马斯克的高仿号曾经多次提及相关内容。
图3 X平台上马斯克高仿号曾发表过的相关言论
从图3可以看到,该账户名称后备注了“Parody”字样,即“模仿”的意思,并且该高仿号有一百五十余万的粉丝。据此可以得出结论,马斯克收购CNN的消息从未得到过其本人和CNN的确证,反而极有可能来源于X平台上埃隆·马斯克的高仿号。
谣言类型二
虚假杜撰
在互联网中,一些搬运信息的个人或机构媒体常常会炮制一些虚假的名人发言,尤其是结合实时热点事件杜撰相关虚假信息,企图以吸引眼球的爆炸性新闻获取更高的点击率、浏览量,达到吸粉引流、增加广告收入等经济目的。特别是在颇具争议性的国际政治领域中,部分媒体会通过篡改政治人物的公开言论,激起公众情绪进而引发舆论。因为语言不通、存在时差等问题,公众往往不会去核查言论的真实性,就直接转发讨论。
例如2024年9月,中文网络上曾广泛流传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之子小泉进次郎在竞逐自民党总裁时的豪言:要把原子弹如数奉还美国,日本终有一天会采取行动,一雪当年原子弹轰炸的耻辱,以100枚氢弹“百倍偿还”,让美国也体验日本曾经承受的痛苦。
图4 抖音平台相关截图
为验证该言论的真实性,核真录追溯其可能的来源。我们在小泉进次郎的X平台账号搜索“原子弹”“氢弹”等关键词,未找到支持网络传言的相关说法。
如下图所示,与“报复美国”言论相反的是,小泉进次郎在2024年9月1日发布了8月30日受邀至美国驻日大使馆参加招待会的帖子,合照上他与美国大使伊曼纽尔和参议院议员哈格蒂一起交流,并在文末写道“我们将致力于加强日美同盟”。
图5 X平台上小泉进次郎于9月1日发布的推文
继而在9月18日,小泉进次郎在谈及朝韩关系的推文中,再次强调“我们决心与美国和志同道合的国家密切合作。”
图6 X平台上小泉进次郎于9月18日发布的推文
从X平台上的小泉进次郎的一系列发言可以确认,在2024年9月30日前竞选自民党总裁期间,小泉进次郎本人未发表过“反抗美国”的言论,更多的是巩固“日美同盟”的文章。
在此基础之上,核真录进一步验证媒体报道,查看是否有官方媒体曾报道过该事件。我们在日本主流媒体读卖新闻社、每日新闻、朝日新闻官网检索后,均未发现对相关言论的报道。而在上述平台上,提及小泉进次郎的新闻多与他在参选自民党总裁期间提出的改革政策有关,提及原子弹话题的报道则多与广岛长崎核爆默哀、历史伤痛回顾有关。核真录在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部、《纽约时报》等多家美国主流媒体官网搜索后,也均未发现相关新闻。
图7 读卖新闻官网相关截图
由此可知,“小泉进次郎声称要将原子弹如数奉还的言论”为假新闻,这是对其参选自民党总裁期间对美政策的虚假杜撰,没有事实依据作为支撑。
谣言类型三
断章取义
当今的网络环境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信息在快速、广泛传播的同时,也因为其可修改的特性易被掐头去尾、断章取义。
例如,2024年5月抖音、微博等中文网络平台上广泛流传言论,称“马斯克质疑阿波罗登月的真实性,认为50年前的技术无法实现可回收技术。”
图8 抖音平台相关话题截图
为核查该言论的真实性,核真录在互联网上搜索“Elon Musk”“moon landing”等关键词,发现了马斯克接受采访的原始视频。原视频是2022年8月5日,马斯克接受Youtube播客自媒体FULL SEND PODCAST的采访视频,时长3小时12分14秒。视频从47分47秒开始进入话题“going back to the moon”(返回月球),至50分02秒进入下一个话题,持续时间约2分15秒。
图9 Youtube平台FULL SEND PODCAST采访视频截图
我们整理了这段对话的内容,如图10所示。其中,马斯克认为1969年的登月之所以异常,是因为当时的国际竞争态势推动了技术发展,以至于超越了技术发展的自然速度,而并非网络上流传的“无法实现可回收技术”。同时,马斯克承认美国宇航员“不仅仅那一次去过月球”,认为美国登陆月球“最后一次着陆好像是在1972年”。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马斯克认可了美国人登月的真实性。虽然他对美国之后未再登月表示“奇怪”,但没有直接质疑阿波罗登月造假。
图10 FULL SEND PODCAST采访视频中相关内容整理
从名人本身角度出发,核真录发现早在2024年1月30日,马斯克就于X平台发帖,提到“很多人问我登月是否是假的,这真是太疯狂了。这些显然都是真实存在的”。由此可见,马斯克从未质疑过美国登月的真实性。自媒体节选了马斯克采访视频的其中一段,断章取义进行传播,并未展示完整的语境,让公众产生误解。
图11 X平台马斯克个人账号相关话题截图
谣言类型四
视频篡改
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通过嫁接画面、篡改声音等方式,互联网上传播的视频已经可以被修改,合成类假视频已经成为当下假新闻的主要类型之一。由于画面的逼真程度高,观众往往难以察觉其修改痕迹。名人公开发表讲话的新闻视频成为这类假新闻的原始素材之一。
例如在2024年9月17日、18日黎巴嫩真主党传呼机爆炸事件之后,抖音等中文网络平台上流传着这样一条视频: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称自己“多年来都在使用华为手机……这并不矛盾,我使用华为是为了个人安全,我制裁华为是为了美国安全,我不用iPhone手机很多年”。
图12 抖音平台的相关报道截图
根据该新闻中的视频截图,核真录使用谷歌图片反搜功能发现,该图片的来源是特朗普在2024年9月19日接受美国媒体Newsmax主持人采访时的内容。特朗普在采访中谈到了移民问题、乌克兰与中东局势等,但并未谈到华为手机与iPhone手机的使用。由此可见,网传视频截取了特朗普接受采访的视频片段,其音频是伪造的。
图13 Youtube平台Newsmax采访特朗普的报道截图
名人言论检测方法
综上,我们将互联网时代的名人谣言大致分为冒名顶替、虚假杜撰、断章取义、视频篡改四个类别。如何在假新闻高频发生的时代识别出虚假言论,核真录提供以下几种方法:
检查原始来源
追溯该名人发言的原始来源。一开始我们可以通过在国内外网站检索关键词,追溯到言论的初始发布来源。通过使用翻译软件等工具,我们能够在完整的语境中重新审视传言。对于本文中的案例3、4,核真录就追溯到了完整的长视频内容,发现传言与其不符。
同时,我们可以检索名人本人的社交媒体账号、个人官方网站、所属机构的官方网站、新闻发布会的官方报道等,通过这些渠道了解一手信息是如何表述的。在上文的前3个谣言类别中,我们均搜索了名人本人的社交媒体账号,得知他们并未发布传言中的内容,甚至搜索到与传言意思完全相反的信息。
如果是视频、图片形式,我们可以将截图放在google图片识别上进行反搜,找到其原始发布链接。通过比对原文,我们可以确认信息是否经过篡改,正如第4个案例的核查步骤所示。
验证媒体报道
查看具备公信力的主流媒体机构是否报道过该名人的发言。主流媒体的新闻采写过程中包含核查和校对环节,因此传播谣言的可能性较低。上文的4类名人谣言全都由自媒体发布,它们也多在自媒体账号之间流传。当我们在主流媒体官网检索同样的内容,则可以发现它们根本无迹可寻。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我国的主流新闻媒体之外,国外的新闻媒体如美国的纽约时报、CBS、CNN等,日本的朝日新闻、每日新闻、读卖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也是可参考的对象。
事实核查工具
查询可能的辟谣文章。在上文的谣言核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专业事实核查网站分析了相关内容。如在冒名顶替谣言案例中,我们发现路透社事实核查网发布了“伊隆·马斯克并未签署30亿美元收购CNN的交易”的内容,指出类似标题实际上首次发表于SpaceXMania(https://spacexmania.com/)的虚假新闻和讽刺内容区。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在搜索平台查询“某某事件 辟谣/fact check”寻找可能的辟谣文章。
另外,我们也可以直接访问事实核查网站进行查询。可以参考的媒体如下:国内的事实核查媒体如腾讯较真(https://vp.fact.qq.com/home)、澎湃明查(https://www.factpaper.cn/large)、有据(https://chinafactcheck.com/)等,国外的事实核查机构如PolitiFact(https://www.politifact.com/)、Snopes(https://www.snopes.com/)或FactCheck.org(https://www.factcheck.org/),其中PolitiFact专门通过事实核查来评估政治人物和公众人物的言论,帮助公众区分事实和谎言。
参考资料
本文内容首发于《核真录》
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