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1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图书馆里话春节,盐城民俗学者大年初一开讲

AI划重点 · 全文约1047字,阅读需3分钟

1.1月29日,盐城民俗学者王登佐在盐都区图书馆举行春节主题系列读书活动,分享过年的历史起源、发展、民俗、诗词和故事等。

2.王登佐表示,盐城年俗的主题是祛灾除祸、祈盼平安、追求幸福,现在的年轻人应尊重传统,注意忌讳,心生敬畏。

3.盐城民谣描述了过年的习俗,如腊月半开始蒸年糕、涨饼、炒炒米,临近春节时要买鱼,取意“年年有余”。

4.除此之外,盐城人在春节期间还有祭祖、留“隔年陈”、炒“干元宝”、发“压岁钱”、守岁爬门板等习俗。

5.2024年12月4日,春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激发了大家探寻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与热情。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现代快报讯(记者 姜振军)盐城过年有什么习俗和独特的文化元素?1月29日,农历大年初一,盐城市盐都区图书馆里热闹不已,读书爱好者们齐聚一堂,举行春节主题系列读书活动,民俗学者围绕过年的历史起源、发展、民俗、诗词和故事等进行了分享,现场文化氛围浓厚,书友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图片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盐城民俗学者、盐都区图书馆研究馆员王登佐说,春节俗称“过大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是全民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恒的精神支柱。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2006年5月20日,春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通过评审,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显著激发了大家探寻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与热情。

对于“过大年”的习俗,盐城民谣云:“廿三,糖瓜粘;廿四,掸尘期;廿五,做豆腐;廿六,去割肉;廿七,杀鸡鸭;廿八,白面发;廿九,满香斗;三十日,熬年夜;正月正,过大年;五马日,接财神;正月半,看花灯。”

“先说忙年,就和民谣唱得一样,从腊月开始,老盐城人就开始忙着准备糯米粉、磨面。”王登佐说,一过腊月半,就开始蒸年糕、涨饼、炒炒米。有的人家还在年糕上打上红戳印。腊月廿以后,不论大家小户都要“请”香烛、菩萨像等。一些富裕人家还会把要采购的枣子、红白糖、油炸果、大糕等写在纸上,称作“打年货单”。临近春节,家家户户都要买鱼,取意“年年有余”。

图片

“忙完这些还要送灶接灶。”王登佐表示,盐城人把送灶和接灶合称祭灶,春节便从祭灶开始。以前,民间家家灶间里都专门设有“灶王爷”的神位。人们称之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负责管理各家各户的灶火。民谣中的“廿三,糖瓜粘”就是说的农历每年腊月廿三或廿四的祭灶。

送灶以后,人们便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了,即从腊月廿三日起到大年三十晚上止,把这段时间叫作“迎春日”,也叫作“掸尘日”或“除尘日”。期间,家家户户要贴春联、贴喜纸。“‘三十晚上’具有辞旧迎新之意,因此这天的习俗特别多。”王登佐介绍,比如要祭祖、留“隔年陈”、炒“干元宝”、发“压岁钱”、守岁爬门板等等。

“盐城有的地方,大年三十中午的鱼是不动筷子的,即便动筷子,也要将鱼头和鱼尾留下,等大年初一吃,表示有头有尾,年头余到年尾,年年有余之意。”王登佐说,年文化从年的色彩、形象、活动到语言和心理,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它把人的情感、生活、时间,与天地、大自然,与生命、未来紧密而温暖地融合在一起。

在王登佐看来,“过大年”有着无可估量的生命力与魅力。“那些依附于‘过年’并一直流传下来的习俗,都是我们祖先留给后世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王登佐表示,盐城年俗的主题是祛灾除祸、祈盼平安、追求幸福。现在的年轻人虽然不可能像过去一样处处当心、样样遵循,但尊重一下传统,注意些忌讳,心生敬畏,还是有必要的。这样对来年的期盼会更大,过年的味道也会显得更浓。

(王璇一供图)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34
稳定出金!1000%加速,1500%爆率,刀刀切割,刀刀冰冻!
广告2025高爆传奇-0氪必玩爽服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