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京市急救中心的120急救人员在除夕夜坚守岗位,为患者提供紧急救援。
2.春节期间,南京市急救中心日均救护车出车超过700趟,是平日的两倍。
3.急救人员徐谟强在岗位上度过了第6个除夕,他说:“救死扶伤是我的工作,也是我作为医生的使命。”
4.除此之外,急救人员还遇到了因饮酒过量致伤以及意外事故受伤的患者。
5.尽管工作繁忙,急救人员在除夕夜依然坚守岗位,诠释了责任与担当。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当除夕的夜幕降临,大多数人围坐在温暖的餐桌旁,享受着丰盛的年夜饭,一同观看精彩纷呈的春晚,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之中。然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却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毅然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分秒必争地与时间赛跑,为守护生命的“绿色通道”而忙碌奔波,他们就是南京市急救中心的120急救人员。
“您好,这里是南京市急救中心……您别紧张,患者现在有什么症状……请告诉我您的详细地址……好的,好的,我们马上就到。”在南京市急救中心120指挥调度中心,呼救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每一声都像是生命的召唤。调度员们全神贯注地接听着每一通求救电话,一边安抚着电话那头焦急的家属,一边迅速而准确地记录着患者的相关信息,为后续的救援工作争取宝贵的时间。
1月28日晚上,记者在南京市急救中心看到,和平日里一样灯火通明,电话铃声、键盘敲击声、调度员接听声此起彼伏。8位调度员全体待命,在接通市民呼救后第一时间派出救护车。近期,全市日均救护车出车超700趟,远超平日。临近春节,南京市急救中心筹全市急救资源,将全力确保120电话线畅通、救护车及时派出。
“城西分站,请出车”,刚刚交接班的急救医生徐谟强和他和战友们,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热水,就接到了出车任务。他们毫不犹豫地登上救护车,向着患者的所在地疾驰而去。
急救护士蓝鸿文在中心工作了6年,其中有3个除夕都是在岗位上度过的。对于她来说,除夕夜坚守岗位早已成为了一种习惯。“值班表排出来了,我们从来不讲条件,没有一个提过困难,都是主动担当。”蓝鸿文说起这事儿,眼中满是自豪和感动。
零点的钟声敲响,整个城市都沉浸在新年的欢乐氛围中。而此时的急救人员们,有的还在出救的路上,有的正在市民家中紧张地开展院前抢救,有的则在医院与急诊科医护人员交接病患。当他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值班室,吃着不知热了多少次、让微波炉打得有点发硬的饺子时,才想起给家人打个电话,拜个年。
在这个特殊的夜晚,急救人员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占比较高,徐谟强提醒大家,春节假期,老年人最好不要熬夜,注意健康饮食,饮酒需适量,情绪也不要过度激动。除此之外,还有因饮酒过量致伤以及意外事故受伤的患者。每一次出救,对于急救人员来说,都是一场与死神的较量。
徐谟强是一名从事院前急救工作13年的医生,今年是他在岗位上度过的第6个除夕。“救死扶伤是我的工作,也是我作为医生的使命。既然选择了院前急救,我只能舍小家顾大家,家人对我也非常理解和支持。” 徐谟强说。
当记者跟随急救人员跟车出车时,寒冷的冬夜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工作的紧张和忙碌。每一次接到急救任务,他们都像是上了发条的机器,迅速而有条不紊地展开救援工作。测量血压、血糖,做心电监护,进行心肺复苏……每一个动作都熟练而精准,每一个环节都争分夺秒。
在这个阖家团圆的除夕夜,120急救人员用自己的坚守和付出,诠释了责任与担当。他们是生命的守护者,是除夕夜最美的逆行者。
通讯员 国立生 仇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