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20

评论

50

62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本草说蛇

AI划重点 · 全文约3079字,阅读需9分钟

1.2025年是农历乙巳年,生肖蛇年,蛇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六,与十二地支中的“巳”相配。

2.东汉经学家许慎《说文解字》记载:“巳,巳也。四月,阳气巳出,阴气巳藏,万物见。成文章,故巳为蛇,象形。”

3.古人认为,巳时与十二经脉之一的脾经对应,巳时气血流注于脾经,有助于消化吸收。

4.蛇在巳时晒太阳,享受一天中最享受的时刻,此时蛇的防备心很重,善于隐藏自己。

5.除此之外,古代医药学家还将蛇赋名到相关的植物中,如蛇床、蛇莓等,带来了无穷的趣味和玄机。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2025,农历乙巳年,生肖蛇年。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对“蛇”作的字面解释就是:“蛇字,古文象其宛转有盘曲之形。”

在十二生肖中,蛇排行第六,与十二地支中的“巳”相配。巳为十二地支的第六位,也表示“十二生肖中的‘蛇’”。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说文解字》记载:“巳,巳也。四月,阳气巳出,阴气巳藏,万物见。成文章,故巳为蛇,象形。”

巳时是十二时辰中的第六个时辰,约为一天中的上午9点至11点,此时也被称为“蛇时”。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物势》中说:“巳,火也,其禽蛇也。”

蛇年到来,巳必火矣。

图片

(明)温良《草虫册页》之天牛蛇莓

巳时之舞

蛇很早就与巳共舞了。

巳时即隅中,隅中是将午之时,也是人们精神饱满地开始一天工作的时候。此时,早饭已吃完,早茶已喝罢,抽空再补充一小碗粥,心里更是暖暖的。南宋诗人程珌以一首《粥罢》,展示了这份闲适:“饭已茶三啜,隅中粥一盂。陶然咏皇化,安用东封书。”歌咏根本无需加点,心之所感即是真。

古人认为,巳时与十二经脉之一的脾经对应,巳时气血流注于脾经。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出生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有赖于后天脾胃摄入的营养物质。

巳时正是脾经当令的时候,早上吃的食物在这个时候开始消化。胃已将食物磨化腐熟变成食糜,传导至脾经。脾行使运化水谷的功能,进行消化吸收,化生为精微营养物质,化为营血输注于心经,通过心经输布营养于全身。脾经还负责统摄血液,保证血液在体内正常循行,“巳时脾经旺,造血身体壮”,此时宜活动一下身体,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肠胃消化,忌久坐不动。

蛇,就常常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以那最常见的蛇行的方式,利用腹部与地面产生摩擦,以蜿蜒曲折如“S”形一般的方式向前推进身体。蛇的脊椎有将近五百块椎骨,让其成为世界上最灵活的生物之一。

交织着宁静与热烈的情感氛围的巳时,是蛇格外喜欢的。若这时还有充沛阳光,蛇会更惬意。蛇在巳时晒着太阳,这是一天中最享受的时刻。此时此刻,它也许刚进食完毕,正在舒服地消食;也许刚蜕皮完毕,感受着摆脱旧的外表、展现焕然一新的喜悦。当然,蛇的防备心很重,非常善于隐藏自己,哪怕在明媚的巳时,蛇都会更多地选择在草丛中隐蔽。

阳气升腾蓬勃的巳时与变温动物(俗称冷血动物)的蛇,就这样有着天然的相融。蛇的这种天性,确实令人称奇,蛇对时辰、时势、时运,有着敏锐的感知和准确的把握,或许这是蛇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智慧象征的原因之一。

在十二生肖出现以前,蛇早已被远古先民所认识。远古时,人类抵御自然侵害的能力较弱,蛇能对人类造成较大威胁、被视为畏惧的对象。人们对蛇的情感有着矛盾性:蛇既被视为灵性与神秘的象征,又是冷酷和无情的化身,代表了隐秘的未知和深邃的思考,体现出神秘而强大的力量,由此蛇被人们神化、崇拜。在中国远古神话中,人类始祖女娲、伏羲均以人首蛇身的形象出现,就是崇蛇的一个佐证。相传上古时代,华胥国有位名叫“华胥氏”的姑娘,她到一个叫雷泽(约为现山东菏泽)的地方去游玩,偶然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竟然有了身孕。怀孕十二年后她生下一个儿子,孩子有蛇的身体和人的脑袋,取名为伏羲。

图片
(唐)《伏羲女娲像》页,吐鲁番遗画

神话总是很有趣。西晋初年文学家傅玄的一首《灵蛇铭》,把灵蛇作为生肖的吉祥属性表达得淋漓尽致:“蒙兹灵蛇,断而能续。飞不须冀,行不假足。上腾云霄,下游山岳。逢此明珠,预身龙族。”

因为神秘,而被神化。因为神化,而更加神秘。

蕲州之异

人类逐渐揭开了蛇的神秘面纱,对蛇地了解越来越多。特别是古代医药学家,以科学和客观的态度,发掘出蛇的生物用途。

蛇是蛇目爬行类动物的总称,全世界已知蛇类约4000种。蛇既有食用价值,又有药用价值。蛇肉味道鲜美,有强身健骨、补中益气、舒筋活血、清热解毒、护肤美容、提神益寿等功效。蛇蜕有祛风、明目、杀虫、解毒之效。蛇胆有镇静、止痛、安神、清热之效。蛇皮有养颜润肤、祛痘消疖之效。蛇油有祛湿止痒、防冻防烫、防皮肤皲裂之效。以蛇制成的蛇酒,可成为祛风解毒、镇痉止痛的药酒;提炼、加工蛇毒,可制成具有抗凝、止血、镇痛、抗肿瘤等作用的良药。

李时珍对蛇的研究特别严谨和细致。白花蛇的分类研究,正启始于他。白花蛇是名贵药材,所以历代地方官吏都以向皇宫进贡为由,挨户摊派,逼着老百姓上山捕捉白花蛇。凡不按期如数上缴蛇者,轻则鞭笞,重则杀头。蕲州(约为现湖北省蕲春县)是白花蛇集聚之地,自是摊派严重之地。明代蕲州流传着一首民谣,大意是“白花蛇,谁叫你能避风邪!州中索尔急如火,县官派人只逼我,一时不得皮肉破。”白花蛇“其走如飞,牙利而毒”,一旦被蛇咬伤,即有生命危险。因此当地人无奈只能从蛇贩子手里买蛇交差。

李时珍正出生于蕲州,他发现蛇贩子的白花蛇与蕲州当地所捕捉的白花蛇有差异,由此开始悉心调查和研究。李时珍和蕲州捕蛇者一起,去盛产白花蛇的龙峰山考察,发现蕲州白花蛇“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叶”,而蛇贩子的白花蛇来自江南兴国州的一些山里,那里的蛇多以食小虫和鼠类为主。李时珍从蛇贩子和蕲州捕蛇者处分别买蛇比较,发现“出蕲地者,虽干枯而眼光不陷,他处者则否矣”,蕲州白花蛇“死不瞑目”,而兴国白花蛇死即闭眼。兴国白花蛇遍布各地,产量较大,虽然也有祛风除湿和止筋骨疼痛之效,但远不及产于蕲州白花蛇,这是因为蕲州白花蛇本身特有的毒性,反而能起到特殊的治疗效果。于是,李时珍把这些鉴别要点一一记载下来,为后世对症下药、辨证论治提供了证据。

李时珍早已注意到巳时与蛇的关联,他特意将当时观察蕲州白花蛇的时间段,选在巳时。这份智慧和讲究,真是体现了大医之精诚与情怀。作为医者,懂得、负责、精细、坚守,方才配得上仁心。

古代医者一直以这样的视角进行诊治,当将蛇作药用时,会更多地选在巳时。古医认为,巳时的蛇,治疗效果才是最好的。

因为对蛇的观察和了解,古代医药学家还将蛇赋名到相关的植物中。与蛇相关的植物,带来了无穷的趣味和玄机。

春风中的蛇床,扬着似蘼芜一般的花叶,在山川、峡谷和田野中飘扬。李时珍说:“蛇虺喜卧于下食其子,故有蛇床、蛇粟诸名。”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

四月可采的蛇含,因为可以解蛇毒而得名。南朝宋时期小说家刘敬叔在《异苑》中云:“有田父见一蛇被伤,一蛇衔一草着疮上,经日伤蛇乃去。田父因取草治蛇疮皆验,遂名曰蛇衔草也。”蛇衔草即蛇含,唐代医药学家苏恭解释道:“含、衔义同。”

蛇网草则直接主治“蛇虺毒虫等螫”,唐代医药学家陈藏器说:“取根叶捣傅咬处,当下黄水。”蛇网草,“种之辟蛇”。

蛇莓之念蛇莓是与蛇相关的代表植物。

蛇莓在巳时也长得格外明媚。那鲜红的宛若杨梅大小、草莓形状的果儿,携着嫩绿的叶,带着细柔的茎,静静地匍匐在山坡、草丛、道旁、田边,瞬间占据了人们的眼。蛇莓的收放自如,亦令人惊讶。常常是一场春雨过后,猛地从地里冒出来,而人们的目光还没来得及被焐热,也就是一阵春风吹过吧,春天的花儿还没开完呢,蛇莓又突然消失了。

蛇经常出没于蛇莓生长地、光顾蛇莓的。果实和叶子上,常常会留有蛇爬行或舔食时残留的唾液或分泌物,或者是褪下的一小截蛇蜕。

蛇莓又被称为蛇泡、蛇葡萄、蛇枕头、蛇残莓、蛇果藤、蛇蛋果、蛇婆等。蛇莓与蛇,古往今来生出了不少缱绻的故事。中国民间爱情传说《白蛇传》中的蛇精白素贞,相传就钟爱于食蛇莓。哪怕千年等一回,嫁给凡人许仙的白娘子,依然口味不改。民间之所以有人觉得蛇莓可以当作水果食用,或多或少跟白娘子食蛇莓的传说有关。

实际上,人类不能直接食用蛇莓。不仅仅因为蛇莓口感酸涩、粗糙,也不仅仅因为如元代医药学家吴瑞所说“人不啖之,恐有蛇残也”。作为蔷薇科蛇莓属草本植物,蛇莓的全草是大寒、甘、酸、有毒的,大量食用蛇莓,会出现头晕、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如果不及时抢救,会危及生命。脾胃虚弱和过敏体质的人,更应该远离蛇莓,否则危害更大。

世间之事,并不是人们看到的那么简单。可以想见,貌美如花的白娘子和艳丽可爱的蛇莓,在春意盎然之时唇齿相依的画面,只可以想象,不可以效仿。南朝宋齐梁时期医药学家陶弘景早就说过:“蛇莓园野多有之。子赤色极似莓子,而不堪啖,亦无以此为药者。”不过,蛇莓的茎、叶、根、果实都还是可以入药的,鲜品和干品都行,但是需要严格炮制、谨慎使用。

蛇莓可以成为蛇的美食,也可以成为蛇的克星,这令人终于忆起蛇莓一个不常用的名字——“蛇不见”。历经等待、缠绵、美味、防毒、治毒之后,蛇莓与蛇之间,是蛇不见了,还是蛇莓不见了,抑或是蛇莓与蛇互不相见了呢?原来,终究是一场空啊。蛇不见,真是直抵人们的内心深处,触发了隐秘的柔软与温情。

我们选择在温煦的巳时,寻访那些含有“蛇”字的植物,让它们为我们讲述蛇的传说。就像白娘子仙气飘飘的故事,让一代代人铭记于心。

是为蛇年。(责编:沈沣)

来源:北京晚报·五色土

作者: 管弦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