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节期间,孩子待在酒桌上可能会吸入大人饮酒后呼出的酒气,但这种浓度非常低,不会导致酒精中毒。
2.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中,只有肺部最深处肺泡囊中的气体酒精浓度才能与血液酒精浓度持平,呼出的酒精浓度已大幅减少。
3.目前临床尚未发现婴儿吸入大人酒气导致酒精中毒的案例,多是因为误摄入酒精或酒精擦浴引起的意外。
4.为保护孩子,家长应坚决拒绝以任何形式给孩子尝酒,警惕大人拿筷子蘸酒给孩子吃或偷偷把孩子的饮料换成酒的行为。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微信推送规则改版了,未被星标的公众号文章无法展示完整封面,很容易错过。为防走丢,小伙伴们都加个星标吧,步骤如下~
不是说对于儿童来说酒精没有安全剂量吗?那么吸入大人饮酒后呼出的酒气会有问题不?
有。人喝进肚子里的酒,大约有90%酒精会去到肝脏代谢,剩下不到10%未经代谢随呼出的气体、汗液和尿液排出[1],其中尿液大约占到0.7%-1.5%[2],酒精具有挥发性,因此,我们常能从喝酒的人身上闻出一点酒味。
但这点酒味,通常是不足为虑的。从嘴巴里呼出来的酒气,其实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怎么喝进去怎么呼出来”,真要这样不都成“人型酒精喷雾”了?
研究表明,只有肺部最深处肺泡囊中的气体酒精浓度才能和血液酒精浓度持平,呼出的酒精浓度通过与肺气道黏膜的相互作用而发生改变,在传递到口腔时已大幅减少[3,4]。车驾测试中呼气酒精含量值要乘以2200倍才等于血液酒精含量值[5]。
未代谢酒精排出的过程也是很缓慢的,并不是说一喝下去过会就稀里哗啦全排出来了,曾有人做过实验,饮酒后各检测能查到酒精的最长时间分别为[6]:
当然,毕竟是酒桌上,一堆大人喝醉了酒行为没有理智约束,对孩子来说,这并不是一个特别安全的环境。能回避自然最好,不能也多留点心,谨防“大人拿筷子蘸酒给孩子吃”或“大人偷偷把孩子的饮料换成酒”这种危险事情发生。
以100%的乙醇计算,婴幼儿危及生命的中毒剂量仅为4mL/kg,只需一两口(幼儿喝一口的液体量约为5mL)就可能让宝宝陷入深度昏迷和呼吸抑制,出现致命性的低血糖。较年长儿童和青少年摄入相当于6mL/kg的100%乙醇时即可能发生严重中毒[7]。
有的人借口“只是一点点没事”,不,真的有事!
可以预先准备一些相关的素材,比如往年给孩子喝酒导致酒精中毒甚至死亡的案例,存在手机里备用。到了席面上,就“不经意”地宣传一番,把里面的细节活灵活现地说一说,把手机里的截图拿出来给他们看,一定能起到吓退亲友的作用。
我们也可以刻意在朋友圈事先发发这类的新闻,写上“千万不要给孩子吃酒”、“谁给我孩子吃酒我就跟谁急!”之类的评论,起到震山敲虎的作用。
Tips:酒对儿童就是毒药,孩子年龄越小危害越大。除了不能给孩子尝酒,我们还要注意其他可能让孩子摄入酒精的途径,例如酒精擦浴(经皮肤进入血液),服用含乙醇的复方药剂(如含40%-50%乙醇的藿香正气水)等。
查看原图 1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