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个身影,诉说几许人生;一片土地,承载多少回忆;一段故事,映射时代轮廓。归乡时节,回望与展望交织。红网时刻新闻特别策划2025“新春‘椒’响曲”蛇年特辑。今天,让我们跟随湖吉首大学张川同学,走进“蒸蒸日上”的石家庄。
□张川(吉首大学)
提及石家庄,本地人大多将其戏称为“国际庄”,而外地人对它的了解往往始于一碗石家庄牛肉板面。尤其是2024年,河北官方宣布将“石家庄安徽牛肉板面”更名为“石家庄牛肉板面”,一时间,板面“去安徽化”登上多个热搜,引发广泛关注。如今,热气腾腾的板面,已成为石家庄的标志性美食,俨然象征着这座城市的蒸蒸日上。
石家庄牛肉板面。
春节至,我也迎来寒假,再次踏上从湖南到石家庄的返乡旅程。最近在社交平台上流行着一个热梗——“过年回家的人都要去田间地头转转”。不谈其深层内涵,用艾青那句“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来解读这一现象,倒也颇具诗意和真诚。而对于在城市生活的人而言,街道和建筑就是割舍不下的“土地”。我也不例外,每次回家都会骑着公路车来一次城市环游,准确说是二环、三环骑行。
长期在外求学,“年”是让我与家乡温情相拥的最大助力。而消弭最初的陌生感,最好的方式便是积极融入这座城市,去看看“新老朋友”。需要说明的是,石家庄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无论是经济基础还是历史底蕴都不占明显优势。但在2025年1月19日召开的石家庄市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数据令人振奋: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8203.4亿元,增量669.2亿元,增长5.5%;桥西区经济总量率先突破千亿元;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进出口总值增长6.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4.8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约6%。可见,石家庄在经济发展上迈上了新台阶。
如果觉得这些数字过于宏观,细节变化则更直观地体现了这座城市的进步。在骑行途中,我看到山姆会员店正在建设,北国商城也迎来了石家庄首家达美乐披萨。毫无疑问,外资企业的投资布局是基于精细的市场考量,这也导致了石家庄过去长期处于商业尴尬期——逛山姆要去北京,吃披萨也得去北京。经历过省会城市连基础商业体都缺乏的时期,如今的河北人更能切身感受到经济发展的实质性突破。
石家庄山姆会员店正在建设中。
在人文方面,2024年,石家庄首次入选“最具幸福感城市”。所谓城市幸福感,归根结底就是看城市建设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简单来说,发展要让市民拥有归属感,以归属生幸福,以幸福生动力,以动力促发展。石家庄在人文建设上投入颇多:摇滚城市概念的提出,交通便利的地铁系统,越来越多的绿色公园、体育公园,湛蓝的天空,艺术氛围日益浓厚的城市布景……这一切都在塑造一座更加宜居的城市。
坦白讲,无论是省份还是城市,经济发展都是重中之重。尽管石家庄要摆脱历史束缚、迎接未来挑战,注定步履维艰,但正如马可·奥勒留所言:“凡我们可以活下去的地方,我们就可以在那里过得很好。”最好的成果往往来自于持续实践、不断积累、探索未知、反思过去。而民众的生活稳定与城市面貌的提升,便是最直观的回报。近两年来,石家庄在文明建设和法治化方面的进步,使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在现代文明的语境下,经济增长不应脱离公共治理的推进,而这一点,我作为亲历者深有体会。
正定古城灯会。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这里有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的正定古城,可以欣赏唐宋建筑,参观隆兴寺、赵云庙、大观园;也可以打卡教科书上的赵州桥,这座隋代石拱桥在潺潺洨河水中沉淀了千年历史。当然,革命圣地西柏坡也不可错过。自然景区如苍岩山、嶂石岩、驼梁等,景区配套设施完善,让石家庄成为一座和谐宜居的城市,展现着它最大的温柔。
石家庄在我一次次寒暑假归途中悄然“更新换貌”。滹沱河畔、湾里庙街,除了我踽踽独行的脚步声,满目皆是生机盎然。同样的喜悦,也在返程的列车上令我悸动不已。每逢春节,无论是米粉还是板面,总有某些味道、某些回忆在等待着我。我不愿在这两端中追问自己究竟爱哪一个,两地的发展让我真切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我只觉内心热情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