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AI公司DeepSeek的模型展现出更高的能效,能以更少的能源消耗实现同等效果,表明人工智能对气候的影响可能低于预期。
2.杰富瑞分析师朱利安·杜穆林-史密斯指出,DeepSeek的突破“质疑了美国电力需求将大幅增长的预测”。
3.然而,AI行业整体仍需大量电力,家庭和工厂对电力的依赖度与日俱增,用电需求持续攀升。
4.由于AI的影响,微软去年的排放量较2020年增加30%,谷歌较2019年增加48%。
5.DeepSeek采用更轻量级的模型,可能为降低人工智能排放开辟新路径,但该行业整体对气候的潜在影响仍存在诸多疑问。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AI对气候的影响可能低于预期。
作者 | Mark Chediak
编译 | 未来学人
来源 | 彭博社
仅仅一天交易时间,中国AI公司DeepSeek(深度求索)就终结了美国电力市场持续一年的强劲势头。此前市场预期,人工智能对电力的巨大需求将推动电力市场蓬勃发展。
人工智能的能源需求已促使OpenAI、Alphabet和微软等企业寻求新的电力来源,包括已停运的核电站。这使得它们实现宏大气候目标的难度加大。然而,DeepSeek的模型展现出更高的能效,能以更少的能源消耗实现同等效果,这表明人工智能对气候的影响可能低于预期。
杰富瑞(Jefferies)分析师朱利安·杜穆林-史密斯及其团队在报告中指出,DeepSeek的突破“质疑了美国电力需求将大幅增长的预测”。据杰富瑞称,多数预测显示,人工智能将占据美国2035年前电力需求总量的约75%。
杜穆林-史密斯在采访中表示,股票抛售源于“市场对数据中心交易规模的预期改变”。杰富瑞指出,市场开始质疑这些交易的进度和节奏,这反映在电力股今年累计20%的涨幅戛然而止。Vistra股价创纪录暴跌28%,Constellation Energy 下跌21%。芯片制造商尤其是英伟达也受到波及。
上周,特朗普在世界经济论坛上宣布,他将动用能源紧急声明,加快在数据中心周边建设化石燃料发电厂。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早在DeepSeek为能源市场泼冷水之前,AI的电力需求预测就已被高估。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环境经济学教授斯蒂芬·贾维斯表示,这些“夸张的”预测更多反映了公用事业公司扩大电网基础设施投资的意愿,而非实际需求。
清洁能源智库能源创新高级研究员埃里克·吉蒙说:“这感觉就像郁金香热潮的开始。”他指出,在过去数据中心建设高峰期,效率的提升往往减缓了能源增长。
尽管DeepSeek可能降低AI的单位电力消耗,但该行业整体仍需大量电力。彭博智库公用事业分析师妮基·徐表示,虽然人工智能的用电需求尚不明确,但家庭和工厂对电力的依赖度与日俱增,用电需求持续攀升。
大型科技公司正积极寻求清洁能源为数据中心提供不间断供电,其中核能市场表现尤为活跃。典型案例包括:微软去年与Constellation Energy达成协议重启三里岛核电站,Meta 在12月宣布寻求高达4吉瓦的核电供应,这些电量足以满足数百万家庭用电需求。
这些行动部分源于企业未能实现气候目标的压力。由于AI的影响,微软去年的排放量较2020年增加30%,谷歌较2019年增加48%。未来几十年的能源使用预测更为惊人,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I发展:瑞典预计本十年用电量将翻倍,英国同期预计增长500%。
DeepSeek采用更轻量级的模型,这可能为降低人工智能排放开辟新路径。但徐女士警告说,该公司技术对气候的潜在影响仍存在诸多疑问。“芯片是否真的更高效还无从得知,但确实引发了不少担忧,”她说。
AI领域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创新反而可能刺激更大的电力需求,这种现象被称为杰文斯悖论(Jevons paradox)。
清洁能源投资者、Toba Capital合伙人苏珊·苏指出:“市场往往会出现膝跳反应。”人工智能具有“无限扩展性”,不断创造新的应用场景,而且仍处于商业和技术发展初期。她认为,随着效率提升,人工智能的能源需求将呈指数级增长。
苏补充道:“我说的指数级增长,指的是数量级的跃升:由于可及性的提高,将催生更多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AI军备竞赛将进一步推动其广泛应用。美国正努力赶超中国,特朗普上周宣布将投入5000亿美元用于星际之门计划(Stargate)。DeepSeek的突破可能加速这一竞争态势。
核能研究所政策和市场高级主管本顿·阿内特表示:“如果美国希望在未来成为AI领域的领导者,我们必须确保为这些数据中心提供充足电力。”他补充说,核项目开发商不会因今天的消息而取消现有项目。
能源创新智库的吉蒙将当前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热潮与21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进行了对比。他回忆说,当时电信公司环球跨洋(Global Crossing Limited)投入数十亿美元铺设光纤电缆,认定所有公司都需要更大带宽。然而,他们没有预见到工程师们能大幅提升这些电缆的使用效率。“这反映了对市场需求的过度乐观,同时低估了技术效率提升的潜力,”吉蒙说。
吉蒙指出,这给公用事业公司提供了一个深刻启示,促使他们更谨慎地思考风险管理,特别是要防范人工智能企业倒闭可能让纳税人承担昂贵项目风险的情况。“不要被眼前的热度冲昏了头脑,”吉蒙告诫道。
本文为翻译作品,原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来学人仅作编译,文章观点不代表未来学人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注未来学人,读原汁原味的全球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