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7

评论

2

15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海上记忆】除夕前凌晨三点起来竟是为了……当年上海家家户户都做过

AI划重点 · 全文约1335字,阅读需4分钟

1.1960年代至1970年代中期,上海春节前夕的家庭生活物资供应紧张,需要凭票购买,如粮油副食品和日用品。

2.为了置办年夜饭,上海家庭需要在春节前连续几夜去小菜场排队,因为不同种类的食材供应有限。

3.当时,家庭主妇们会在开秤前赶到菜场,辨认并守护自家的“篮子”,以防被别人踢掉。

4.作者回忆起当年为了准备年夜饭食材,全家连续几夜“摆篮头”的艰辛过程,以及年夜饭上的美食。

5.随着物资供应的改善,如今的人们已经难以想象当年的艰苦生活。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图片

上海人称提篮为“篮头”。摆篮头,在老辈上海人记忆中,词的本义已不复存在,记住的是它的引申义“排队”。

为了置办年夜饭,连续几夜“摆篮头”——说的是1960年代至1970年代中期那个特定岁月里的春节前夕去小菜场排队。因为要抢先,头天晚上就得行动。笔者在新春佳节里给网友们聊聊当年春节前“摆篮头”的故事——

20世纪60年代,无论粮油副食品,还是火柴肥皂之类日用品,一切生活物资都是凭证、凭票供应,买菜的供应卡还分大、中、小户,被后世学者称之为“票证时代”。有了票证自然无须排队,但在每年的春节前,必须去菜场排队。

为何?因为,鱼有大小之分;肉有热气(现宰肉)冷气(冷库肉)之分;蔬菜有开秤货和落脚货之分,去迟了,就剩“落脚货”,买不着热气肉。平时可以将就,过年这顿年夜饭的菜肴必须十分重视。可一人不能分身,排了鱼摊头的队,排不了肉柜台的队。做家长的就发动孩子们去“摆篮头”。笔者是家里“摆篮头”的主力军。

图片小菜场。资料图片

图片昔日的票证。资料图片

图片老上海人围桌聚餐,其乐融融。资料图片

图片票证年代的记忆。资料图片

去菜场“摆篮头”是头天晚上行动的,可以放个破篮子、破脸盆、破板凳,甚至摆一块砖头。快到开秤时分,家长赶到菜场,去辨认摆的“篮头”。往往是因为无人照看,“篮头”被人踢掉了,后面排队的居民不认账,就吵成一锅粥,甚至大打出手。

当年15岁的我,想出了发动邻居小伙伴,分工合作的办法,确保“篮头”不被他人踢掉。也就是一人守一个摊头:张三守鱼摊头,守的是三家的“篮头”;李四守肉柜台,守的也是三家的“篮头”,王五守蔬菜摊头,守的也是三家的“篮头”。什么时间去守?当年菜场开秤是早晨五点,若掐准开秤前去,不免有些迟了,所以必须是凌晨三点左右就去排队!

寒冬腊月,从热被窝里爬起来,那份罪啊,现在的孩子打死他都不会去受的。当年的我失学在家,无所事事,精力无处宣泄,半夜起床守“篮头”,有一种成就感在内心涌动——能为家里做贡献了。

妈妈在开秤前赶到,姐姐也会赶来支援。买到称心如意的食材后,妈妈会奖励我一副大饼油条。在吃泡饭的岁月里,早餐吃大饼油条,那是多奢侈的口福啊!

还没等到正式的年夜饭开席,孩子们的“馋”已经快按捺不住了。用祖母的话说“十八潮水满一满”——每月农历初三和十八是潮汐日,祖母用“十八涨潮”寓意让孩子们放开吃一顿,彻底满足一回。

不像今天动动手指就能下单。当年为了准备一顿年夜饭的食材,往往需要全家连续几夜去“摆篮头”换来。因此,每一种食材都弥足珍贵。

那是物资匮乏时代,人们肚子里普遍缺油水,所以年夜饭家宴上的硬菜,是以猪肉为主打。

像笔者这样的本地人家,首推“走油肉”(北方称虎皮肉)。其次是蒸咸肉,咸肉下饭。因为红烧肉成本太高,所以改为水笋烧肉,烧它一钵头(大瓦罐),好吃上一个春节。猪头肉便宜,却是好东西,一半白煮,一半腌制,猪头满脸是活肉,嚼起来特别香。再买一只大鹅,剁成块状,用鹅块烧慈姑,也能吃一个春节。

像我家这样的多子女家庭,平时很少吃鱼,年夜饭上那条鱼是做做样子的,买得着什么鱼就做什么鱼,图个“吃剩有余(鱼)”好口彩。还有的便是油墩子塞肉和水发肉皮。烧肉皮时放几片咸肉吊鲜味。年夜饭团圆饭,必须来一个“全家福”。全家福即什锦砂锅。当年允许家庭养鸡,我家年夜饭上的那只鸡总算是不用排队买的。煮一只母鸡做白斩鸡,鸡汤拿来当砂锅底料汤,放入黄芽菜、粉丝铺底,上面压上咸肉片、鸡块、熏鱼、蛋饺、肉圆、鱼圆之类,荤素搭配,热气腾腾,味道“交关好”!

物资匮乏时期,平时一周能吃上一顿荤菜就很过瘾了,这大年三十放开吃肉,令我等长身体的“饭榔头”们(上海方言形容能吃饭的孩子)哈喇子滴滴答……

后来,我和姐姐离家插队落户去了,“摆篮头”的接力棒交到弟弟妹妹们手里。也许是岁月的稀释,老来回忆“摆篮头”,并不觉得有多艰苦,反倒生出一丝淡淡的怀旧。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22
猪洞出麻痹,祖玛刷天尊,秘境爆开天,三把开天合火龙!
广告帝王霸业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