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科学院团队成功培育出具有两位“父亲”的成年小鼠,为单性生殖研究提供新视角。
2.研究团队通过修复印记基因,克服了单亲繁殖的障碍,使孤雄小鼠能够健康存活至成年。
3.除此之外,孤雄小鼠在体重、行为和寿命上与孤雌小鼠呈现出镜像般的差异。
4.通过对孤雄小鼠的研究,科学家揭示了印记基因在单性生殖障碍中的作用以及演化规律。
5.未来,这一方法有望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如颅面畸形和Birk-Barel综合征等。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单性生殖的探索历程
突破印记基因修复难题
“镜像”特征的演化线索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李伟、周琪、李治琨与中山大学骆观正是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李治琨、王立宾、王乐韵、孙雪寒、马思楠、赵玉龙,以及中山大学任泽慧是本研究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的大力支持。
注:为方便阅读,本文将研究中获得的基因编辑小鼠称为孤雄小鼠。实际上,鉴于这些小鼠拥有来自两位 “父亲” 的基因,准确名称应为 “双父本小鼠”。类似的,孤雌小鼠准确名称应为 “双母本小鼠”。
参考资料:
[1] Z.K. Li, L.B. Wang, L.Y. Wang, X.H. Sun, Z.H. Ren, S.N. Ma, Y.L. Zhao, et al., Adult bi-paternal offspring generated through direct modification of imprinted genes in mammals. Cell Stem Cell (2025). DOI: 10.1016/j.stem.2025.01.005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微信团队,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谢绝转载到其他平台。如有开设白名单需求,请在“学术经纬”公众号主页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