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皮是云梦县的一道特色美食。今天的新春走基层,我们一起走进一家传承了三代人的手工豆皮店,感受传统美食背后的故事与情怀。
天亮以后,胡金店镇的集市开始热闹起来。八点左右,镇前街的这家豆皮店迎来了一天中最忙的时刻。豆皮烫熟后,加入牛骨头高汤,再浇上喜欢吃的臊子,一碗颇具地方特色的早餐让食客大呼过瘾。
胡金店镇居民盛军说:“相当好吃,在我们这特别有名。有的都是用机器烫的,这个豆皮基本上都是他自己烫的,而且里面加了绿豆,我们特别喜欢吃他家的,基本上每天都要过来吃。”
胡金店镇居民陈光艳说:“从外地回来,就喜欢这一口。”
进入腊月以来,小镇上在外务工的游子陆续返乡,这碗豆皮是他们牵挂已久的家乡味道。一碗豆皮、几碟卤菜,就着白酒,这就是我县当地有名的早酒文化。
王家老大王巧玲说:“包卷,这是牛筋,这是卤藕,再就配上我们家的牛肉豆皮,喝点早酒,这算我们的特色。”
不论是传统的制作方法,还是豆皮的配方,近40年来都未曾改变,这正是王家豆皮的魅力所在。
王家老二王巧霞说:“我记得我外公做这个事,后来就传承给我爸爸妈妈,直到最近这两年就传承到我们姐弟手上。”
11点左右,客人们酒足饭饱逐渐散去,忙碌了一上午的王家三姐弟开始准备第二天的食材。
绿豆和大米按照4:6混合,清洗浸泡后磨成米浆,火候是制作豆皮最关键的步骤。
王家老三王俊鹏说:“烫豆皮主要就是烧火,如果火大了豆皮就糊了,火小了豆皮就不起来,就跟这个一样,豆皮就不起来,烧火非常重要。”
柴火灶里红红火火,灶台上热气腾腾。王俊鹏一只手舀米浆倒入锅中,另一只手迅速用蚌壳烫平。
王家老三王俊鹏说:“手腕用力就是这种Z字形这样画?对对对。”
只要两三分钟,一张豆皮便可成型,双手拿着豆皮一抖,迅速揭起来甩到一旁的簸箕上。看着制作过程并不复杂,我们也忍不住想体验一把。
记者杨亚玲说:"真的非常的不容易,这个很烫,揭的时候一定要快,你看稍微地慢了,它就破了,你看这个就很失败,所以说我们这个老手艺还是需要传承,还是有一定技术含量在里面的对,那肯定啊!一定手疾眼快。"
烫好的豆皮需要有人快速端到外面摊开冷却,冷却之后再卷成卷,然后切丝……王家三姐弟热火朝天又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烫豆皮是个技术活,也是个辛苦活,当姐弟三人从年迈的父母手上接过这个活计时起,便决心将这份老手艺传承下去……
寒冬,碗里的豆皮冒着热气,年味儿也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