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3

评论

15

14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海上蛟龙、水下核盾!解读神秘又不“涉密”的核潜艇电影

AI划重点 · 全文约8058字,阅读需23分钟

1.《蛟龙行动》是中国第一部潜艇电影,融合了小队作战的火爆刺激与深海潜艇交锋的感官紧张。

2.电影中的核潜艇任务与作战任务分开呈现,由一条主线进行串联,展现了潜艇兵在深海恐惧中的勇敢与智慧。

3.除此之外,电影中的“超导磁流体”推进技术和无轴泵喷技术为潜艇提供了更出色的动力性能。

4.“蛟龙突击队”作为海军陆战队中的三栖作战精英,展现了军队中的最高水平。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遇水则发”,大概导演林超贤深信不疑。近期的4部作品,都跟“水”有关。但林超贤都在这些“头文字水”的作品里,融合了大量“火”的元素,不是枪战就是爆炸,可以说 “水深火热”。

图片

蛟龙行动》算是把这四个字贯彻最深的一部。
红海行动》的正统续作,一面是延续前作的蛟龙突击队出任务,一面是华语电影前所未见的核潜艇作战戏份,这两条线索竟然能统一在一部电影里。
本片不仅仅是我国第一部潜艇电影,更是中外电影中第一部达成如此剧情的作品——融合了小队作战的火爆刺激,与深海潜艇交锋的感官紧张。既有大开大合的战争戏部分,也有屏气凝神的深海潜艇猎杀。 
讲道理,这是一篇影评,要以电影为主,但俺这个人通常不讲道理,所以就以电影为基础,想到什么说什么。

图片


水深:深海恐惧
《蛟龙行动》是我国第一部(核)潜艇电影,单这个噱头就值得关注。
潜艇电影,是非常难拍的。其一门槛高,其二剧作难。但潜艇片还是要拍,很简单,其他潜艇大国都各自的潜艇片,我们也得有,就跟原子弹一样,这是电影界的“核威慑”。

图片

这是彰显大国气质的手段之一,其中既有核潜艇的重要性诉求(这个我们放在第三部分详细描述),也是电影工业技术指标的衡量,更是电影大国的标榜类型片。
★门槛高,主要由于潜艇的特殊性,想拍潜艇电影,你得有才行。
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拥有潜艇,但包含了采购外国的国家,能造潜艇的国家并不多。而核潜艇就更不用说了,全世界就6个国家能造,五常之外,还有印度(三哥足足造了10多年,此外巴西也有建造核潜艇的计划)。
正因如此,潜艇部队,对于各国来说都是最为神秘的武装力量,尤其是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SSBN),是有核国家最后的杀手锏,都是绝对的机密,所能参考的资料非常少。

图片

这也是该片备受争议的“涉密”来源。
电影开场,字幕呈现了“近未来”,以及“艺术夸张”的字样。这是防杠的说辞。没办法,电影是基于现实的虚构,现实之处在于核潜艇,虚构之处也是核潜艇。
PS,世界上任何关于核潜艇方面的电影,比如《猎杀红色十月》《红潮风暴》《K-19》《冰海陷落》……里面的核潜艇,全是虚构,不但型号架空,连武器和航行系统都是创作者编的,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观众也不懂,索性就编吧……
想进核潜艇内部参观,门也没有,别说拍电影的了,就连专业人士也够呛,前一年《新闻联播》展示了相关人员在094核潜艇内部会议室开会的镜头(下图),这可是第二代攻击核潜艇的内部首次曝光啊,也仅是一个会议室场景,而如今第三代096都有了。

图片

所以说,拍其他军事题材电影,可能会有涉密的说法,但核潜艇电影,这两个字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各位可以放心大胆的看,保证全是假的。
★编起来也非常难,因为剧作难度较高。
潜艇战,核心在于潜艇互相猎杀和深海幽闭恐惧,但很难具象化呈现。
封闭的空间,四周是看不见的深海,潜艇形单影只的在水下也无法如其他舰船那样乘风破浪给你视觉刺激,敌人更是距离自己多少米远的同类。都说敌我交锋,大部分潜艇电影与敌人无法互动,连敌人长啥样都不知道……

图片

比如最强潜艇电影《从海底出击》(德国出品),200多分钟的片长,把潜艇内部故事方方面面刻画的淋漓尽致,谁看谁知道。
就算好莱坞,潜艇电影也要不断嫁接“编外题材”才能拍下去。比如《猎杀红色十月》《红潮风暴》,算是最为成功的潜艇电影,将核心放在里内部人员角力方面,算是把潜艇作为载体的密室类作品。
最为知名的潜艇电影《U-571》,走大开大合的路线,把潜艇当《加勒比海盗》中的海盗船来拍,潜艇在水面的时间比在水下还多,记得当年被军迷疯狂吐槽,但起码提供了不错的观感,反正我很喜欢,不要在乎细节。

图片

2002年《K-19:寡妇制造者》,用9000万的成本换来北美3500万、全球6500万的惨败成绩,导演凯瑟琳·毕格罗用了近6年时间才缓过来,该片也彻底将潜艇题材从好莱坞战争片分支上抹去,随后什么《冰海陷落》都变成B级片了。
英法俩潜艇大国也不甘示弱,英国拍了一部《黑海夺金》,外行利用潜艇寻宝,突出潜艇幽闭环境下对未经受训普通人的影响;
法国则给出了核威慑电影《狼嚎》,主角是声呐兵,该片最大的特色就是潜射核弹那一套发射流程,我们都背会了(反正也是编的);而且拍了一部不过瘾,看见俄罗斯潜艇片难产,法国人把《库尔斯克》也拍了(其实俄国有潜艇片,04年的《潜艇沉没72米》)

图片

前几年韩国电影也涉足该领域,《铁雨2》拍得相当跌份儿。
可见,对于电影创作者来说,每个人都会有“深海恐惧”,因为潜艇电影真的太难拍了。
《蛟龙行动》也是相当头铁,几位核潜艇大国们都拍出了潜艇题材电影,我国的同类电影就像我们造核潜艇一样,起步最晚,但要迎头赶上。
本片融合了同类电影的特色,站在了前辈们的肩膀上——
比如与外界隔绝的情况下,舰长面对突发情况的决断(进入火山带海域);舰体遭遇创伤,内部水火交织下人员的抢修;与敌方潜艇的猎杀和鱼雷缠斗,以及生死攸关之际的抉择问题(鱼雷和诱饵到底打哪个);金耳朵声呐兵的重要性……

图片

都说林超贤只会拍动作/打斗戏,文戏不行,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他不是文戏不行,而是把控节奏能力一般,动作戏的快节奏是可以掩盖其缺点,但文戏节奏突然慢下来导致其文戏武戏是两张皮,各演各的,才给观众“文戏不行”的感觉。
而林超贤除了场面戏外,最大的优势在于镜头感,对宏大叙事的驾驭,也只有他,才能将潜艇戏份与地面作战这样的大群戏内容调配合理。
那段“龙鲸号”内部的长镜头呈现,我方潜艇依靠海床地势与敌方潜艇的缠斗镜头感,也是拍出了新意。
PS,要说核潜艇泄密,历史上真有过,但不是电影,而是玩具。

图片

大言不惭,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的研发,美国同款儿童玩具,帮了大忙!在电视剧《功勋》里,“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篇章里就重现过这一历史环节。
当时我国技术和物资条件匮乏,但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核潜艇研发还是颇有成效,但问题是核潜艇对于各国来说都是绝密级,别说技术参数了,连外形都不知道,如何验证咱们的核潜艇理论数据,是个难题。
然后就是喜闻乐见的“泄密”环节,黄旭华的同事告诉他,有个做外交官的朋友,正好从国外带回一个原本要给孩子玩的核潜艇玩具,是“华盛顿号”核潜艇仿真模型。
正是这个玩具,让我国科研人员第一次见到了真正的核潜艇造型。打开了里面一看,要么说那二年的玩具就是良心,里面连内构都做出来了。

图片

以该玩具造型为基础,黄旭华为首的科研人员,也验证了我们核潜艇研究的方向和数据,发现我们的理论对方的大差不差,方向性正确,大大鼓舞了士气。
这个“玩具泄密”,也成为我国核潜艇研发历史上一个小插曲。
正因如此,外国电影里的核潜艇,里面的大部分参数和布局,要么是现编,要么是以已曝光或解体的退役潜艇为参考。
而这些电影现场都是有军事指导在场的,尤其是《红潮风暴》,阿拉巴马号核潜艇舰长就全程在剧组盯梢,说是指导实际上就是监工顶多给舱内指挥室布局提供一下参考意见,其他涉及到的一些技术环节,绝对不可能外露。

图片


火热:战斗外延
我们无法拍摄如《红潮风暴》《狼嚎》那样的“核威慑”电影,这不符合咱们的政策。所以只能让核潜艇水下任务,那方面就别想了。
单独表现潜艇任务的话,林超贤喜欢势如破竹的运动镜头,潜艇内部只能通过频繁的空间变换来弥补“运动”,爆发能量不足,时间一长他不善于把控节奏的缺点就会暴露。

图片

所以作为最难拍的潜艇电影,《蛟龙行动》还是免不了走前辈的老路,嫁接“编外题材”充实内容。
所以蛟龙突击队出现了,林超贤可以随时切换两种风格的路线,一面依靠“镜头运动”拍潜艇戏,达到临界点之后,马上切换到“人物运动”上的动作戏。
在潜艇电影的大题材下,故事线索一分为二,潜艇任务与作战任务分开呈现,并由一条主线进行串联。
本片是非常典型的糖葫芦叙事,即一个核心任务被切割成几段,彼此独立,但又有内在联系,且跟《红海行动》的叙事逻辑很像。
★开场两条独立的线索,水上油井营救人质,对应了《红海行动》的开场,并引出了于适饰演的韩骁等新队员。

图片

水下潜艇追击敌方潜艇来到了跃变层,完成了舰长与声呐兵曹泓浪的人设呈现,也引出了主线任务,同时也让下一代核潜艇龙鲸号正式亮相,两条线合二为一。
★敌方内部分歧引发夺权行动,叛变一方击伤了自己一艘潜艇,我至此也因此分化出了支线救援任务,蛟龙小队与龙鲸号潜艇也正式一分为二。
龙鲸号与敌方潜艇再度发生交锋,声呐兵判断错了鱼雷,让目标逃逸,我方受创,潜艇内部自救与外部小队营救同时进行。
对方重创潜艇内部的救援与战斗,潜艇内部狭小空间的作战,是对《红海行动》里巷战的浓缩,这种环境下的战斗国内外电影鲜有案例参考,完全考验的创作者的镜头效果。

图片

PS,潜艇内部当然可以枪战了,潜艇又不是飞机薄脆的外壳,潜艇壳厚着呢,能防住深海水压的存在,只是怕打坏仪器和系统管道而已,但在要沉没潜艇里随便打随便炸,这个没有问题。
★最后大战,对应了《红海行动》的脏弹任务,又融入了潜艇的终极对决。
这段的最大亮点,就是王俊凯实验的声呐兵曹泓浪怼舰长,我觉得这段会是全片的一大名场面。
动作戏是林超贤的长项,这一点毋庸置疑,肉眼可见的刺激,但必须要承认,由于战斗场景都是在密闭空间内进行,本片无法呈现如《红海行动》里那样的重武器,如坦克大战、近防炮、炮击等,在大场面指数上不如后者。

图片

本片最大口径的武器,也只是机器狗身上的榴弹发射器,就是从头到尾的“巷战”效果,但是还存在前作的脸盲感受。
而潜艇大战的紧张氛围,也算弥补了重武器缺失的一环。所有的战斗场景,从管道交错的油井、到错综复杂的潜艇内部和最后海底基地,重工业重金属氛围浓厚。

水下核盾——核潜艇的重要性
有的朋友不了解核潜艇的重要性,我们简单拓展一下。
核潜艇,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SSBN),是所有国家三位一体核打击最后的底牌(下图为俄罗斯台风级)。

图片

PS,三位一体核打击——空军的携带核导弹与核炸弹的战略轰炸机,陆军的核弹道导弹,海军的洲际弹道导弹。
为什么是“最后底牌”?不仅仅因为核潜艇可以藏匿于深海,神不知鬼不觉地抵达世界上任何海域防不胜防,更因为核潜艇可以进行“核反击”。
假如在遭遇一轮核打击之后,陆基被毁,飞机投送速度赶不上,那么核潜艇携带的核弹头就成为唯一可以依靠的水下核弹可移动发射平台,可以对敌人进行迅速还击。
以核潜艇为载体进行核打击,是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噩梦。
我们大白话形容一下,在当代世界格局下,“五大流氓”都暗戳戳的搞活动。核武库就相当于自己家的武器,不拿出来用放在家里也能镇宅。

图片

为什么我们的新一代隐形轰炸机“水分子”现在还没出来?不是研制不出来,咱六代机都能上天。因为战略轰炸机如今对于各国来说就属于“看门狗”的存在,守着门没事儿就吠两声,真正不会指望你搞事情。
连老美的B-2轰炸机都不想用了(维护成本太高),转而发展更便宜的B-21,B-52这种老爷车也留着,咱们也先拿“六爷”顶一阵,不管大狗小狗,只有狗就行,咱这中华田园犬也不比对方哈士奇差。
但核潜艇就不一样了,这玩意就像搞地道战,潜艇就是盾构机,各家邻居们都在偷摸朝着对方家门口挖地道,等到真有大纠纷了,取决于你地道挖到什么程度,搞不好下面一用力,就把对方房子弄塌了。
前两者的主要作用就是保自己家和看门的,而核潜艇的作用就是为了搞别人——一个随着带着大砍刀和华子的gai溜子,时不时就到对方家门口溜达两圈。所以核潜艇必须要大搞特搞,而且是偷偷的搞。

图片

PS,核潜艇与常规动力潜艇,在浅海区与深海区的表现,明显不同。核潜艇隐蔽性好、续航能力大、最大潜深和下潜时间都比常规潜艇强,但通常吨位较大,因此在深海区,核潜艇表现会优于常规潜艇,但在浅海区就相反,所以常规动力潜艇主要在浅海区守门,核潜艇是出门打人的存在。
我国核潜艇起步很晚,《蛟龙行动》里也说了,秉承“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诉求,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这是继“两弹一星”之后的又一国之重器。

图片

1974年8月1日,第一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中国成为五大流氓最后一个拥有有核潜艇的国家,但有核潜艇,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出去打人了。
直到1988年9月,我国核潜艇才完成了水下运载火箭的发射(“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真正掌握了这项技术,核潜艇正式成为我国水下核弹发射平台,算是把砍刀真正攥在手中。
要说咱核潜艇技术跟其他国家相比,处于一个什么地位,至少在前期,那就是吊车尾的存在,这不是我的话,是局座说的。
PS,张召忠老师现在是不出来了,而他曾经当过潜艇兵的,假如由他点评一下《蛟龙行动》,估计会很精彩很有梗,可惜啊。
虽然潜艇技术严格保密,兔子自从有大黑鱼以来50多年从来没有公布过任何参数,但一些场外指标你是瞒不住的,比如噪音。

图片

俺小时候在《兵器知识》就读到过,我们第一代091、092核潜艇,被西方讥讽为“水下拖拉机”,其水下噪音高达160分贝,相比之下美军“俄亥俄”级核潜艇的水下噪音仅有95分贝。
潜艇的噪音降至90分贝左右就可以“淹没”在浩瀚的海洋背景音中,就不能被当代声纳所能侦测到了。
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老外都没有把中国核潜艇视为威胁,别说偷偷挖地道了,你一出门,半个太平洋都能听见,根本逃不过对方的声呐监听网络。
这也是我们必须要发展新一代核潜艇的原因。
如下一些核潜艇的相关发展,都是来源于新闻已经披露的研究成果(既然可以曝光,说明已经不算最先进的了),以及外媒的武断性(不靠谱)推测。

图片

★首先要了解,“09”是我国核潜艇的代号,核潜艇分为攻击核潜艇和战略核潜艇,091、092为第一代,093、094为第二代,095、096为传说中的第三代。其中单数号为攻击性,双数号为战略型。
PS,电影中“龙鲸号”的命名方式也是虚构的,因为我国海军命名方式不说XX号,规范的叫法是“XX舰”,后面跟舷号。比如航母山东舰、福建舰,万吨大驱055南昌舰……
而潜艇是09X的编号,命名延续第一艘核潜艇的方式“长征X号”。但北约有给别家起外号的习惯,他们对咱核潜艇是用朝代来命名的,比如091汉级,092夏级、093商级……
攻击型核潜艇(SSN)没有装备战略核弹,所以并不是执行核打击任务,而是以各种常规弹头的潜射战术导弹(如反舰导弹)及鱼雷为主要武器,是为了护航或攻击水面舰船为任务。比如美国的“海狼”级、英国“机敏”级、法国“红宝石”级等(下图为093)。

图片

我国的攻击核潜艇091、093是连垂发系统都没有,只装备了鱼雷。
可以装备巡航导弹的攻击型核潜艇,也被称为“巡航导弹核潜艇”,如美国的第四代“弗吉尼亚级”。
但根据老外的报道声称(就那个破防务周刊),我国也在改装093核潜艇,加装了垂发系统,被称为093B巡航导弹核潜艇,消息来源未知。
总之,攻击型核潜艇的主要武器还是鱼雷,发射巡航导弹是“副业”。
电影展示了龙鲸号除了装备鱼雷外,还有垂发系统,是有携带潜射导弹的,就是一个水下移动导弹发射基地,但“龙鲸号”核潜艇究竟是攻击型还是战略型,这个未知。

图片

如果从任务的角度,出海执行任务,目标是敌方可能性的舰船(最后发现是海下基地),跟敌方潜艇互相缠斗,攻击型核潜艇的概率大一些;但是从片中潜艇在深海区的作业,战略型核潜艇也有可能。
片中有个细节,李晨饰演的副舰长,去舰外清理杂物时,把脖子上挂的钥匙状物体摘了下来交给了旁人,“钥匙”就是潜射导弹的发射密钥。
看过《红潮风暴》的都知道,舰长和副舰长一人带一个钥匙,同时启动才能激活核弹,而常规导弹是否也需要这样的密钥装置,咱也不知道(但这一套发生流程,当然也是艺术创作了)。
总之,电影没有机会展示潜艇发射导弹的情节,不符合兔子的政策,有些遗憾。

图片


超导磁流体潜艇
兔子核潜艇起步晚,但迎头赶上,转折就是在第二代093、094核潜艇之后,咱们并没有急于开发更新一代的095、096,而是不断改进第二代,在自循环系统、鱼雷、降噪等方面不断研究,取得巨大的进步,比如上述提到过的加装垂发系统的093B。

图片

就是这个时候,西方对咱们的潜艇性能预测,发现跟不上步伐了;也是这个时候,军迷们也发现,兔子潜艇从一些报道中消失了,就这么神秘。
而我国最新的095、096核潜艇,就连外形什么样都不知道、潜艇项目异常保密,而且在封闭的船坞中建造,造完就潜水了,不可能像“达里安”造船厂那样露天被拍下来,别说老外,连自己都见不到。
但近几年,也在各种自媒体上,传说过096战略型核潜艇的影子,比如新闻上的某未知潜艇模型,很多人就猜测是不是096,并根据模型,推断出“长度约150米,宽度约20米,满载排水量约1.6万吨,采用双壳体或者单双混合壳体”等等性能数据。

图片

该未知核潜艇模型,取消了之前常见的“龟背”,就是潜射导弹发射装置,由于之前战略核潜艇舱体较小,为了容纳导弹发射井,就在潜艇上部突出了一大块,远远望去跟背了个书包一样,很不符合流力力学。

图片

最新核潜艇模型,导弹发射井已经与舰体融合了,可以发射巨浪-3导弹(东风-41的海基版本)。
龙鲸号,大致就是以该核潜艇模型为蓝本打造,终究还是虚构,且参考了海外一些潜艇模型的外形。想从龙鲸号看到我国096的外形,不好意思,想得美。

图片

另外一个已经在新闻上曝光的,就是无轴泵推技术,泵喷式推进器,用于替代螺旋桨推进器,能较大幅度降低噪音。
《蛟龙行动》中龙鲸号的推进技术叫做“超导磁流体”,是比无轴泵喷技术更先进的黑科技,各国都在研制,我国已经在08年研发出了“洛神”超导磁流体潜艇,只不过是个小型潜艇。
其工作原理,电影里已经呈现了——在强电磁力作用下,海水向后喷射,然后通过出口导流板变为平行水流,再通过喷嘴喷出,使潜艇前行。磁流体潜艇具备更出色的动力性能,理论速度可达150节以上。
龙鲸号直接沿用了“洛神”潜艇的六套磁流体推进器,彼此完全独立,任意变化其中一部分推进器的推力和方向,可调整潜艇的航行状态,形成直行、转向、上行、沉降等运动姿态,电影中潜艇用这项技术躲避敌方的鱼雷和山体滑坡。

图片

至于这项技术何时、是否已经用在了大型核潜艇项目上,一切未知。
总之,水下的东西不讨论,这是军迷圈的规矩。不是不能讨论而是你连信息来源都没有,讨论个屁啊。
以前老外还能猜测,自从发现跟不上步伐之后,他们也抓瞎了,而兔子内部更是闭口不谈,航展上能看见最新武器、六代机上天也能被肉眼看见,而核潜艇……如今给人的感觉是——世界上仿佛就不存在“中国核潜艇”这种东西一样。
但(战略)核潜艇这种出门带刀、可藏在对方家门口的重要性,就连俺都知道,你想想兔子能不大力发展吗?然后大黑鱼时不时的在海上露个头,马上就不见了,就这么勾人。
至于电影,都是虚构的啦。

图片

但也不是凭空捏造,诸如上述的“超导磁流体”技术,都是有过技术验证的。
还有敌军发射的“超空泡鱼雷”,也是各国早已曝光的技术,《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提到过,利用头部特殊设计的空化器产生超空泡,使得鱼雷水下航行摩擦阻力可减小90%以上,鱼雷速度达到200节(100米/秒)以上。
还有更先进的“跨介质鱼雷”,能以2.5马赫在高空飞行,然后入海以“超空泡鱼雷”的方式攻击敌方潜艇或基地,电影没有展示,还是保守了啊。

图片


彩蛋1,潜艇兵
最后再补充一些电影内外的花絮八卦。
潜艇兵是非常苦的,以前局座的节目说过,尤其是核潜艇,要在水下密闭的空间一呆就几个月,身体与心理素质都要顶级。

图片

比如潜艇兵是按照特种兵的要求达标的,除了身体强壮还要肺活量大,这是必须的。
此外潜艇中有各个兵种,比如声呐兵、机电兵和炊事班等,这些不像其他兵种里那样,掌握一项自己负责的技能就够了,而是要懂得潜艇里其他兵种的技能和任务,要上潜艇,都得要到潜艇学校里去学起码一年以上,把整个潜艇的情况都要学一遍。
比如曹泓浪这样的声呐兵,主业是声呐,但你让他修机电,他也会,同理机电兵也能听声呐,主打一个十八般武艺,所以潜艇兵是非常严格的。

图片

局座还说过,以前他们那个年代,潜艇上是不能开伙的,在潜艇里动火很容易造成火灾,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葱姜蒜等食材,在潜艇封闭空间里会蹿味儿,搞得满舰都是这种味道,所以只能吃罐头和速食,“到现在我不敢吃那些东西,看到就恶心,吃伤了”。
但人家也说,他看外国新闻,美国潜艇里是可以开火做饭的,比如“俄亥俄级”核潜艇里就有灶,不知道什么原理。
《蛟龙行动》里,范雷饰演炊事兵,长镜头就展示了核潜艇的厨房,也是有灶的,暗示当代咱们的核潜艇,也是可以做饭了,灶台貌似是密封的,应该得到了相关顾问的指导,否则不会刻意去展示这样一个场景。

图片

电影里也说了,做饭的时候不能颠勺,因为潜艇上的声音一传传很远,潜艇在航行执行秘密任务的时候,在潜艇里官兵边不能随便走动,不能说话,更不能唱歌,这娱乐活动这些都不行,曹泓浪休息的时候,弹“电子吉他”还带着耳机,因为不能有声音。
我小时候在《舰船知识》里,还介绍过潜艇里上厕所,如今是什么样那肯定不知道,但当年在潜艇里上厕所可是一项任务活。
因为需要将污水排出舰体,但舰体内外的压力是不一样,需要上完厕所之后,把马桶密封加压,加到内外同样压强之后,才能冲水,操作起来还比较繁琐,所以早期潜艇,都要配备“马桶操作员”。
一旦忘了这项步骤或者不到位,马桶就爆炸了,轻则“水漫金山”,这是好的了;二战中德国U-1206号潜艇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把潜艇搞漏了,进而沉没,从而载入史册。

图片


彩蛋2,海上蛟龙
说完潜艇八卦,简单提一嘴“蛟龙突击队”。

图片

兔子的军种跟鹰酱的不同。
灯塔国4+1军种,海陆空之外,海军陆战队规模非常大,也属于一个独立的军种。另外一个军种是国民警卫队,但警卫队隶属于各州政府和联邦政府,而海陆空和海陆四大军种则属于国防部,隶属职能方面不同,才叫4+1军种。
他们著名的“海豹突击队”,跟海军陆战队没关系,而是隶属于美国海军。
而我们的五大军种(海、陆、空、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里,是没有海军陆战队的。因为规模不大,不是军种,而是兵种,隶属于中国海军。
我国的海军陆战队,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步兵旅整建制转隶,说白了还是陆军但换了衣服改了隶属,其二就是两栖作战部队。

图片

而“蛟龙突击队”,就隶属于现在的海军陆战队。
作为特种部队,“蛟龙突击队”是海军特战大队中的一部分。军改前海军特战大队直属海军,军改后海特与海陆两栖侦察队合并组建海军陆战队特种作战旅,被列入了海陆序列。
两栖侦察大队或蛙人大队,都是营编制,顾名思义都是两栖部队,属于特战精英。
而蛟龙突击队是三栖作战,精英中的精英。

图片

而全军每个军种下面,都有这种三栖作战的精英中精英的部队。
这就好比打怪升级,技能树越来越全面的成长流程,以海军为例,可以理解为——大军种(海军)→基础作战部队(海军陆战队)→两栖侦察部队(蛙人大队)→三栖特种部队(蛟龙突击队)。
从而也有海上蛟龙、陆地猛虎、空中雄鹰等精英中的精英特战队。

图片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