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5

评论

3

5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科考旅行|“中国国家地理”号北极群岛自然生态考察报名


北极

这片遥远而神秘的海域
拥有世界上最为壮观的冰封奇景
记载着数万年来地球演化的历史
万千生灵在此繁衍生息
人类文明在此书写传奇


走近北极

我们游历冰川、苔原与北冰洋
探索寂寥之地的生命绿洲
解读冰盖中掩藏的厚重历史
漫步于最北端的人类定居点
体验极昼期间持续阳光的独特景象
感受因纽特族古老传统的深邃魅力

在火山,我们感受冰雪下蛰伏的力量
在峡湾,我们见证冰川与海洋共创的奇迹
浮冰上悠然踱步的北极熊
展示冰上霸主的优雅姿态
科考船边掠过的鲸鱼与海鸟
为我们讲述往复迁徙的壮丽篇章

 

……

 

本次中国国家地理科考旅行部

将带您考察

“斯瓦尔巴—扬马延—格陵兰—冰岛”北极大环线

在最具代表性的北极群岛之旅中

揭开北极的神秘面纱


图片

北极检测与评估计划(AMAP)和北极人类发展报告(AHDR)北极区域边界. 国家青藏高原数据中心.



考察区域介绍

01

因纽特人在北极的先行足迹

因纽特人(Inuit)是最早在北极地区繁衍生息的原住民之一,其先民在公元前两千余年即活动于格陵兰西海岸,代表性的考古文化包括多塞特(Dorset)与萨卡克(Saqqaq)。


图片

在格陵兰岛发掘的萨卡克人的工具  图源:Mikkel Sørensen


图片

早期萨卡克人画像  绘画:Nuka Godfredtsen


到公元9世纪末,图勒(Thule)人从阿拉斯加沿加拿大北极群岛迁徙至格陵兰北部,并于11—12世纪在西海岸定居。至13—15世纪,他们继续向南、向东扩张,几乎遍布格陵兰沿岸,成为现代因纽特人的直接祖先。


图片

▲图勒(Thule)人的迁徙路线  作图:Wolfgang Kalkreuth


在此过程中,因纽特人依托海洋哺乳动物狩猎、狗拉雪橇和皮划艇等传统技艺,在极寒环境中顽强生存,也与后来的维京殖民者及欧洲捕鲸者互动,吸收外来文化与技术,最终形成了独具韧性与适应力的极地社会,为人类探险北极、认识北极提供了早期基石与宝贵经验。


图片

▲因纽特猎人们乘坐皮划艇出海狩猎  绘画:Lewis Parker

图片

▲因纽特猎人与他的猎物——角鲸  摄影: L.A. Learmonth



02

维京人的航海时代

公元 9 世纪,北欧的维京人(Vikings)以其高超的航海和造船技术,开始大举向外扩张。传说,最早的冰岛定居者是来自挪威的流亡者,为了寻求新的家园,冒险向西航行,他们首先发现并定居了冰岛。在卓越的航海技能的助力下,维京人逐渐在冰岛定居下来,形成了最早的北欧聚落之一。


图片

▲公元9世纪,维京人在冰岛的探索路线

图片

▲维京人在冰岛登陆的画面  绘画:Oscar Arnold Wergeland


大约在公元 10 世纪后期,因在冰岛被判罪而被流放的埃里克·雷德(Eric the Red)继续向西行进,意外发现了格陵兰。他回到冰岛后,夸大了新大陆的“美好”,以此吸引更多人前往殖民,故而将这片冰雪之地命名为“绿色的土地”(Greenland)。在此后的世纪里,维京人陆续在格陵兰建立了多个聚落,开展与欧洲的贸易,并与当地因纽特人发生了多层次的接触与交流。


图片

▲维京人一路向西探索  作图:LEGENDESCARTO


虽然最终维京人在格陵兰的殖民地因气候变冷、经济衰退等原因逐渐消失,但维京人在格陵兰的壮举开启了欧洲对北极与北大西洋的重要认知,也为后来的探险活动奠定了基础。


图片

▲Eric the Red 在格陵兰岛的雕像



03

探险与捕鲸时代

16 世纪末期,欧洲大航海时代渐入高峰,各国都在寻求从欧洲到亚洲的捷径。荷兰航海家威廉·巴伦支(Willem Barentsz)为寻找传说中的北方航道(Northeast Passage),在 1596 年率队探索北极海域,意外发现了斯瓦尔巴群岛(Svalbard)。在那极度严寒的环境下,巴伦支与船员曾被困于诺瓦亚泽姆利亚(Novaya Zemlya)附近冰封的海域,最终巴伦支在返航途中去世。


巴伦支的探险虽以悲壮告终,但他所获得的地理发现和航海经验为后世北极探险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引,斯瓦尔巴群岛也从此走入欧洲人的视野。


图片

▲极地地区地图  作图:Willem Barentsz


在巴伦支探险成果的启示下,欧洲捕鲸船相继进入斯瓦尔巴群岛周边海域。17 至 18 世纪,荷兰、英国等国家在这片水域大举捕鲸,并建立季节性或常驻的捕鲸站,鲸油和鲸骨等产品随之成为彼时颇具价值的贸易品。然而,随着捕鲸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鲸类资源开始减少,也埋下了北极生态危机的早期伏笔。


图片

▲斯瓦尔巴群岛地区捕鲸  绘画:Abraham Storck



04

北极探险与近代科学

18 世纪后期至 19 世纪初,各国对北极航道的兴趣依然高涨。英国、法国等纷纷派遣探险队前往北冰洋,以期通过北极航道直接连通欧洲与亚洲,缩短海上航程并带来巨大的贸易利益。英国的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约翰·富兰克林(John Franklin)等人的探险最为有名,虽然他们多次在冰山与极寒面前铩羽而归,但却测绘并收集了大量的海图和航海数据,为极地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图片

▲库克船长航行在北冰洋中  绘画:John Webber


19 世纪的工业革命与科学革命使得欧洲列强对自然资源和地理知识的需求日益高涨,一大批探险家、科学家、博物学家走进北极。植物学、地质学、气象学、海洋学等学科也逐渐兴起。此时的探险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寻找航路或商业机会,更被赋予了强烈的科学研究意义。通过测量北极磁场、收集极地生物标本、研究冰川运动,现代科学研究的范畴在北极不断拓展。


图片

▲寻找富兰克林船长的英国皇家海军“坚决”号

绘画:Francois Musin



05

极地征服与国际竞争

20 世纪初,人类对北极点(Geographic North Pole)的征服进入白热化阶段。1908 年,自称已到达北极点的弗雷德里克·库克(Frederick Cook)宣称自己是人类第一位踏足北极点的探险家。翌年,罗伯特·皮里(Robert Peary)也宣布自己完成了同样的壮举,并质疑库克的成果。两人之间的争议在当时的西方世界引起轩然大波。虽然后世对两人的各自路线与证据持续有不同解释,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深入北极腹地,大幅推动了人类对北极地理、气候和探险技术的理解。


图片

▲罗伯特·皮里在驶向北极点的探险船上

图片

 ▲弗雷德里克·库克


挪威人弗里乔夫·南森(Fridtjof Nansen)更是在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提出了“弗拉姆号”漂流计划,结合科学研究、漂流实验、气象与海冰观测等,极大提升了北极科考的系统性与专业性。


图片

▲弗里乔夫·南森(Fridtjof Nansen)的探险队



06

气候变化与国际合作

进入 21 世纪,北极的生态与气候问题愈加严峻。海冰融化加剧,北极熊、鲸类等动物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北极圈的生态系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北极水域的通航期也在延长,这将为国际贸易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潜在的环境风险。


图片

▲北极熊如履薄冰


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矿产资源。随着气候变暖和冰川退缩,资源的开采技术和经济可行性逐渐提高,吸引了各国与能源巨头的关注。然而,开采过程本身可能对极地脆弱的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如何平衡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图片

▲挪威在北海的石油钻井平台群


北极议题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航海与探险范畴,逐渐成为牵涉全球气候变化、经济利益与政治博弈的综合性议题。为应对新挑战并促进可持续发展,1996 年成立的“北极理事会(Arctic Council)”应运而生。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挪威、丹麦(格陵兰)等沿北极圈国家,以及众多观察员国均在这一多边平台上,就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与科学研究等关键领域展开磋商与协调。与此同时,各国科学家也在北极科考站保持着跨学科、跨国界的密切合作。


图片

▲北极理事会成员国


面对变幻莫测的未来,人类只有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携手共进,运用科学与技术的最新成果,才能在开发北极潜在资源的同时,将对环境的冲击降至最低。北极的冰封与融化,既是自然界的信号,也关乎人类的共同命运。唯有通过谨慎的策略与行动,才能真正实现北极的可持续发展,为地球与后世守护这片珍贵且脆弱的极地。



行程亮点

01

探访极地深寒的无垠奇境


散落在北极及其周边海域中的四座极地岛屿——斯瓦尔巴群岛、扬马延岛、格陵兰岛与冰岛,宛如四颗嵌在冰封海域的璀璨明珠。它们或以极地科研闻名,或凭借火山地质著称,或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冰盖,或因“冰与火之地”而享誉全球。踏上北极四岛巡游的旅程,既是深入寒冷边缘的一次壮丽探险,也是一场对奇幻地貌与多元文化的深度探索。


Let's go


斯瓦尔巴群岛

斯瓦尔巴群岛坐落于北极圈内,被誉为北极探险的起点。这里的冰川、冰原和深邃峡湾宛如大自然的杰作,让人仿佛漫步在一座宏伟的极地博物馆中。


图片

▲冰川与刃脊、角峰


自古以来,斯瓦尔巴便是重要的科研基地,北极熊、海象和白鲸等珍稀野生动物在此繁衍生息,使其真正成为“北极生物乐园”。从早期捕鲸者的足迹,到现代科学考察,斯瓦尔巴群岛凝聚了人类在北极活动的百年记忆,讲述着冰雪与生命和谐共存的动人传奇。


图片

▲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库存 22.5 亿颗种子

图片

▲玄武岩柱状节理成为鸟类的家园


Let's go


扬马延岛

扬马延岛地处格陵兰海与挪威海交汇处,因火山与冰雪交融而独具风貌。


图片

▲扬马延岛的沙滩  图源:wikiwand


频繁的火山活动为岛屿带来源源不断的地质活力——火山口、熔岩平原与温泉在这片极地天域彼此交织,构成震撼人心的地质画卷。岛上的环境虽严酷,却始终有坚韧的生命在此扎根,进一步增添了扬马延的神秘色彩。


图片

▲扬马延岛的卫星图像  图源:NASA


对于探险者而言,这里既有原始的极地荒凉,又暗藏火山热能的奔放,成为科考与冒险的双重天堂。


图片

▲从贝伦贝格火山(Beerenberg Volcano)俯瞰南方

图源:NASA


Let's go


格陵兰岛

格陵兰岛,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拥有数百万年历史的冰盖与蜿蜒曲折的峡湾。这里的冰原平均厚度达两千余米,宛如珍贵的时间胶囊,蕴藏着地球漫长气候变迁的秘密。


图片

▲格陵兰东南部


踏入这片辽阔的冰川王国,你将感受到自然的磅礴力量——从北极熊悠悠行走的足迹到庞大的鲸群与海象群落,无处不彰显极地生物的生命奇迹。


图片

▲北极熊在海冰上巡游    


岛上因纽特人的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文明在此交融,展现出格陵兰人独特而坚韧的文化韵味,使每一次踏足都成为对极地多元世界的全新体验。


图片

▲穿着传统服装的因纽特人




02

邂逅冰雪王国的生命奇迹


鲸类

北极群岛的海域被复杂的洋流系统所环绕,这些洋流不仅塑造了区域气候,还为鲸鱼等海洋哺乳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成为它们生存与迁徙的关键因素。鲸鱼的存在与洋流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洋流通过温度、盐度和营养物质的分布,直接影响鲸鱼的觅食和繁殖行为。

白鲸

Delphinapterus leucas

图片

▲摄影:Nansen Weber

一角鲸

Monodon monoceros

图片


蓝鲸

Balaenoptera musculus

图片

▲摄影:Fernando O'farrill

虎鲸

Orcinus orca

图片


座头鲸

Megaptera novaeangliae

图片

▲摄影:Jared Towers

▲摄影:Nick Hawkins





























































海报设计 | 李可岚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