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月29日讯(福建日报见习记者 刘宇捷)又是一年除夕夜,在平潭的台胞马巧均的家里传来阵阵笑声。走进屋里,映入眼帘的是一盆造型为“柿柿如意”的绿植、门窗和冰箱上的“福”字、各式各样的小装饰,在暖黄灯光下,透着十足的喜庆劲儿。
“来来来,红烧鱼出锅啦,菜齐喽。”饭桌上,美食琳琅满目:汤汁浓稠的佛跳墙香气扑鼻,金黄蒜蓉覆盖的斑节虾整齐排列,酱汁红亮的笋干猪脚软糯弹牙,还有油润喷香的腊味饭、色泽诱人的红蟳米糕……大家眼巴巴地盼着大厨马巧均入座,好开启这场年夜饭盛宴。
“大家快入座呀,一会儿菜就凉了。”马巧均从厨房出来,手上擦着水珠,热情地招呼众人,“可可,你坐那边,这是你在平潭度过的第一个新年,一会儿多吃点。”
“好的!我肯定不客气。真没想到,在平潭能和这么多台湾老乡一起热热闹闹地过年!”台胞孙可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中闪烁着光芒。
去年3月,孙可怀揣着对乡村文化振兴与两岸文化交流的热忱,跨越海峡来到平潭,成为平潭东占村的营造师。凭借着台湾乡村建设经验,孙可与当地伙伴齐心协力,让东占村旧貌换新颜。
“这腊味饭一闻就是地道的家乡味道。”孙可惊喜地说。
“地道你就多吃点,也别光盯着这一道,红烧鱼、红蟳米糕……每道都是台湾年夜饭上的‘保留节目’,可得雨露均沾,千万别给我剩菜呀。”马巧均笑着回应。
“那可不行,那红烧鱼可得留点,要年年有余啊。”台胞赖淑珍接过话头。
“对,但我可不单求年年有余,更盼着节节高升。”台胞曾惠珍一边夹起蒜蓉斑节虾,一边热情地招呼,“可可,快尝尝这萝卜焖鸡,我们闽南语里,萝卜就是‘菜头’,寓意好彩头。你初来平潭,可得讨个好彩头。”
孙可忍不住捂嘴轻笑,忙不迭地点头应道:“好的哦!这一年在平潭每天都是好彩头,日子过得充实又精彩,还收获了满当当的真挚情谊。每次和大伙一起探讨两岸文化交流,齐心协力为乡村振兴拼搏,心里那股干劲就噌噌往上冒。”
“你们可太厉害了,把我这菜单里藏着的美好寓意全给‘破译’啦。这笋干猪蹄可别落下呀,‘猪手猪手,发财好手’,谁不想来年财运亨通?”马巧均眉眼弯弯,手指着色泽诱人的笋干猪蹄打趣道。
“哪能不要,我早就惦记上了!”“我也得来一块!”众人瞬间来了兴致,纷纷向那盘笋干猪蹄伸出筷子。
一时间,满室欢声笑语,汇聚成一片欢乐的海洋。马巧均满脸兴奋,激动地站起身,将手中的酒杯高高擎起,声音洪亮又热情:“来,为这美好的寓意,为我们在平潭这个温暖大家庭,为来年万事顺遂、幸福安康,干杯!”话音刚落,酒杯便迫不及待地碰撞在一起,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
欢快的声音飘到窗外,与外头此起彼伏的烟花声交织在一起,唤醒夜空中闪烁的明星,就连树上挂着的大红灯笼,也被这份欢喜所感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一起奏响充满希望的新春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