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4

评论

2

1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太平鼓、地蹦子……还有牛肉面!这里的“年味儿”好玩又好吃

AI划重点 · 全文约2230字,阅读需7分钟

1.今年春节,甘肃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展现文化多样性和节日氛围。

2.兰州太平鼓作为甘肃地区的特色民俗,具有600多年历史,寓意鼓舞太平迎八方来宾。

3.除此之外,嘉峪关地蹦子、肃北蒙古族小年祭火、会宁皮影戏等非遗项目也为节日氛围增色。

4.舌尖上的年味方面,甘肃美食以“无肉不欢”、“无面不欢”、“无辣不欢”为特点,如兰州糟肉、炸油果、永登千层饼等。

5.同时,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春节联欢活动,融入传统文化和年俗,共度佳节。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乙巳蛇年春节
作为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
今年的“年味儿”格外受关注
我们收集了中国生物所属企业
所在地的“年味儿”与特色民俗
邀大家一起“云旅游”
感受各地别具一格的过节氛围
大年初一,我们跟随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一起去甘肃逛一逛


甘肃地处华夏文明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汇地带。正因如此,这里孕育了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春节期间,各地的非遗项目相继登场,既是对文化多样性的传承,也为浓重的节日氛围增添了层次感。这里整理了部分甘肃各地的民俗活动,共同感受民俗里的新年。

民俗里的年味

兰州太平鼓‍‍

图片

兰州太平鼓是一种具有600多年历史的汉族鼓舞,号称天下第一鼓,在民间有鼓舞太平迎八方来宾之意。兰州太平鼓具有鼓大、声洪、势强、力沉的特点,打法上可分为,高鼓、中鼓和底鼓。高鼓打花样,中鼓打技巧,底鼓打深沉,基本步伐有:闪、展、腾、挪、翻、转、跳、跃。太平鼓作为兰州春节期间社火表演不可或缺的项目,承载着市民群众渴望和平、向往天下太平的情感,其铿锵有力的鼓点,展现着黄河之滨人民的英雄气魄。

嘉峪关地蹦子

图片
嘉峪关地蹦子又叫“老社火”“跑打场”“秧歌子”,是流行在嘉峪关民间的一种古老的集体舞蹈,多在春节和正月十五“玩灯”时演出,常与龙灯、狮子、采莲船等组成玩灯队走村串乡,向群众拜年问好。它们有说有唱,载歌载舞,唱出人们对美好生活前景的向往,唱出通过辛勤劳动而获得丰硕成果的愉快心情。

肃北蒙古族小年祭火

图片

农历小年,是蒙古族传统中一年一度的祭火节,地处河西走廊的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民众身着鲜艳的蒙古袍,手捧祭品参加祭火节,祈求国泰民安、万物吉祥,祝愿生活幸福安康。祭火是蒙古民族最古老的祭祀活动之一,这一习俗已经沿袭近千年。蒙古族的祭火仪式寄托着草原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畜兴旺、牧业增收的期冀。

会宁皮影戏

图片

会宁皮影戏是流传于甘肃会宁地区的传统戏曲艺术。据史料考证,皮影戏始于汉代,成熟于宋初。会宁皮影戏在明清时就很盛行,现主要流传于会宁县地区。很多皮影艺人子承父业,数代相传。无论是从影人造型制作、影戏演技唱腔还是流行地域上讲,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

这些仅是甘肃众多非遗、民俗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非遗文化还是请大家亲自去体验。

舌尖上的年味


说到春节,自然离不开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甘肃拥有多样的地理环境与民族组成,这使得甘肃美食在口味与食材上颇具地方色彩,但是又有共同的特点。甘肃人吃东西,特点十分明显,便是“无肉不欢”、“无面不欢”、“无辣不欢”。

兰州糟肉 

图片图源: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员工‍‍‍‍

兰州人团圆饭必吃的一道菜就是兰州糟肉。兰州糟肉是一道特色传统名菜,肥而不腻;鲜艳如火的肉片,越嚼越香,越嚼越鲜美,令人胃口大开,食欲倍增。其制作过程是将五花肉切成规格相当的方形块状,加入葱姜料酒等调味料煮至半熟。待其凉下来切成约两毫米的薄片,用红腐乳及其他调料调配成料汁后均匀地裹在每片五花肉片上而后上锅蒸制而成。

炸油果 

图片图源: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员工

每逢春节甘肃各地都有炸油果的习俗,不同的地区做法虽略有不同,但都油果飘香年味浓。炸油果既是一道独具特色的传统美食,又是佳节招待客人、馈赠亲友的必备好礼,也是一份过节的“仪式感”。

永登千层饼 

图片

图源: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员工

永登千层饼使用当地优质小麦粉,用老酵面发酵,面团柔软清香,配料上突出使用当地具有特色的农产品,玫瑰花酱、亚麻籽(胡麻)、花椒叶、香豆粉各具特色,一层一种味道,味道浓郁、香味纯正,沁人心脾。每逢春节、农历八月十四、十五,永登县的妇女们围着一块案板开始准备千层饼的制作,各安其事,齐力揉面,谈笑风生。

皮冻 

图片

图源: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员工

皮冻是家家户户年夜饭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小菜”,水晶般晶莹剔透,有鸡蛋清那样绵软、细嫩的质感,放进嘴里清凉滑润,鲜香而不油腻。

手抓羊肉 

图片

图源: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员工

羊肉在甘肃人的年味大餐里不可缺少,手抓羊肉最能彰显豪爽。有一种流传,“说起手抓,想起临夏”,所以手抓羊肉几乎成了河州饮食文化的代表。羊肉煮熟后切块,最大限度保留肉的本味,嚼之有劲,品之逾香。

兰州牛肉面 

图片

图源: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员工
“世界牛肉面在中国,中国牛肉面在兰州。”兰州牛肉面讲究“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即汤清、萝卜白、辣油红、香菜蒜苗绿、面条黄亮。大年初一或初二的早晨,全家人或街坊好友一道,去心仪的老字号牛肉面馆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一扫一夜守岁的疲惫,也开启了新年的红火奔头。

酒泉糊锅 

图片

图源: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员工

酒泉糊锅是酒泉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小吃,现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糊锅吃起来面筋酥软、麻花香脆、粉皮滑爽,喝一口汤鸡香中透着胡椒的辛辣,尤其是秋冬季节,吃上一碗全身能暖和大半天。

牛肉小饭  

图片

图源: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员工

牛肉小饭中“饭”,并非我们理解的“米”,而是被切成米饭粒一般大小的面块,面块过水煮熟后,浇上勾好味的汤卤配料,汤中的面块如同颗粒分明的米饭粒,卤汤之上几片颇有嚼头的牛肉,让人瞬间感到食欲大增。

天水呱呱 

图片

图源: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员工

天水的呱呱有众多品种,常见的有荞麦呱呱和粉面呱呱。浇着辣椒油、酱油、盐、醋、蒜泥等调料的天水呱呱,食感酸辣刺激,吃下肚去立刻换来一句:“过瘾”。呱呱的风味代表着西北人的典型饮食风格,区别于江南饮食的细致清淡,这里的味道更多突出爽口辛辣。

身边的年味

春节前夕,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各车间工会、公司工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春节联欢活动,共同迎接农历蛇年的到来,为全体员工送上一份新春的贺礼。作为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各项活动更是加入了传统文化和年俗。平日里忙碌的忙碌的同事,拌馅、擀皮、包饺子,为彼此送上新春的祝福,感受家的年味。传统项目投壶、诗词飞花令、猜灯谜等,沉浸式感受中华文化之美。书法爱好者挥毫泼墨,写春联,送福字,一幅幅寓意吉祥、满载祝福的春联接连而出。活动更是将剪纸、春联、香包挂件等作为活动奖励发放,将非遗文化与活动紧密连接。

图片

图片

图片

快来留言分享您身边的年味吧‍‍‍‍‍
祝大家新年快乐
幸福安康

内容来源: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嘉峪关市文化和旅游局、酒泉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图片

关注中国生物全媒体矩阵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