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首度推出无障碍转播,为听障、视障群体带来更好的观看体验。
2.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带领13位听障演员和4位手语翻译,为晚会编织出一场无声却充满力量的艺术表达。
3.除此之外,舞蹈家王亚彬为视障人士量身打造的整台节目解说,让春晚更加贴近视障观众。
4.无障碍转播的意义远不止于技术的突破,它连通了残障朋友与主流社会,让春晚真正成为全民共享的节日。
5.今年春晚的无障碍表达,让更多人成为了新春同路人,展现了艺术无国界的理念。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每年的春晚,都是万家灯火中一场欢乐的盛宴。然而,对于听障、视障群体来说,这场全民狂欢常常伴随着一些“时差”。今年,这一幕被改写。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昨晚首度推出无障碍转播,牵起了残障人士与主流观众之间的“隐形之桥”,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份新年的喜悦。
春晚现场、实时字幕和手语翻译共同完成无障碍转播
作为无障碍转播的艺术指导,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深知这份任务的重量。她带领13位听障演员和4位手语翻译,为这场历时四个多小时的晚会编织出一场无声却充满力量的艺术表达。
“以前,我们只是晚会中的一个节目,而这次我们成了整场春晚的桥梁。”邰丽华说,她的团队需要在歌曲、相声、小品、戏曲等不同形式中,以手语表达每一个笑点和情感。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员王雨晨说:“谐音梗是最难的,因为手语里这两个词语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动作,必须用表情、动作甚至‘二次创作’去传达幽默。”
邰丽华
邰丽华和演员们在排练中交流
当镜头扫过舞台,“回眸”这个细腻的动作在手语中变成了眼神与肢体的立体结合,戏曲唱腔则需要将复杂的意境转化成生动的意译。第一次联排,邰丽华跪着排练了四个小时,感叹道:“如果再年轻些,我一定也上台一起拼!”她和团队相信,手语不仅是工具,更是一种艺术,它承载着春晚的欢笑、温暖与祝福。
无障碍转播的另一大亮点,是为视障人士量身打造的整台节目解说。舞蹈家王亚彬承担了为视障朋友“讲舞蹈”的使命。文艺之声主持人王林、音乐之声主持人魏野与影视演员孙茜、配音演员凌振赫、全国首位视障播音硕士董丽娜等,都纷纷化身“声音向导”,解说不同的节目。
“春晚舞蹈就像流动的画卷,东方美学的韵味尽在其中。”王亚彬介绍,解说的核心在于用声音将舞姿与情感转化为画面。她不仅描述舞台上的服装、灯光、编排,还通过词语重现动作的节奏与力度。例如,一个“手臂缓缓展开”背后的柔情,或“脚步腾空轻跃”传递的喜悦,都化作触动人心的语言。
王亚彬在录制解说音频
为了让视障朋友更好地感知表演,王亚彬将自己的舞者经验融入解说,既准确又不失感染力。“艺术的力量在于超越视觉的障碍,只要用心,声音也能让舞蹈‘看得见’。”
春晚无障碍转播的意义,远不止于技术的突破。邰丽华坦言,这座桥,连通了残障朋友与主流社会,也让春晚真正成为全民共享的节日。她和团队在排练间隙,收到了无数聋人朋友的留言:“今年春晚,不再寂寞了!”一句简单的话语,承载的是期待和感动。
王亚彬则坚信,艺术无国界,无障碍的表达正是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尊重。“春晚用这种创新方式,给了每个人沉浸在欢乐中的权利。”
一台晚会是一座桥梁,带着一份跨越障碍的温暖。2025年的春晚,以无障碍的形式,让更多人成为了新春同路人。这一份带着温度的创新举措,是这个新春一个美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