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年1月17日,六神磊磊在N-TALK文学之夜现场演讲,分享了自己作为文学受益者的经历。
2.六神磊磊认为,文学就像张怀民,唯一的用处就是在人们需要的时候给予陪伴和慰藉。
3.他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喜欢武侠文学、新闻和记者职业,强调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就有可能走近自己喜欢的东西。
4.然而,六神磊磊发现现在很多文学形式已经面临熬死的命运,如武侠小说、体育报纸和诗歌。
5.最后,他希望文学不仅能照亮回忆,还能照亮未来,让大家在文学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张怀民。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2025年1月17日,六神磊磊在N-TALK文学之夜现场演讲。南方周末资料图
我是一个“金庸迷”,刚才登台的几位老师都是文学的创造者,我是一个文学的受益者,我的工作很多都和金庸先生的小说有关系。我这么一个人能够来到“文学之夜”,确实非常荣幸,因为我充其量只是文学之友。
今天的主题叫“文学与回忆”,一看到这个主题我心里就咯噔了一下,我觉得这个主题是很有信息量的,它会反映很多的信息。怎么就叫“文学与回忆”了?2021年“文学之夜”的主题还叫“明天的人类”,这四年文学到底经历了什么?
我认真地想了想我和文学到底有什么回忆。
我是1984年出生的,我就想起小时候,我喜欢武侠文学,喜欢新闻,喜欢当记者,因为金庸先生就当过记者,我很喜欢。然后我爸爸就鼓励我说“孩子,喜欢一个东西,你就好好努力,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你就会走近它”,我就相信了。我喜欢武侠,喜欢《今古传奇·武侠版》,我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后来忽然发现它没了。我这个时候突然明白一个道理,只要你的身体足够好,你对着你喜欢的东西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很有可能你不是走近它,你是把它熬死了。真的,就比如武侠小说,我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近它,可是我忽然发现在我40岁的时候,很有可能已经把武侠小说熬死了,为了确信这个事,我还特意问了一个朋友,我说你是写小说的,武侠小说是不是真的快被熬死了?他把病床摇起来说:“我写的玄幻小说都快被熬死了,修仙小说,早就死了。”
然后我还熬死了我小时候喜欢的很多东西,比如我小时候喜欢报纸,当然我这里主要指的是体育类的报纸,但忽然发现我可能把体育类的报纸已经熬死了。前不久我看到易小荷,我很开心,我跟她说“我是看你的体育报道长大的”,她看着我说,“不要提那些事,我现在改行了,我干的是文学”。
熟悉的朋友知道我大学本科、研究生学的全是电视,我刚入学的时候,老师就叫我们认真学一样东西,叫对编机,老师跟我们说这个东西非常重要,会贯穿你一生的职业生涯,你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学好它。现在从事电视行业的谁还用对编机呢?
还有诗歌,我觉得诗歌已经被我们熬得欲仙欲死了。西川老师说,现在非常奇怪,一个人如果会背很多诗歌,我们会说这个人好有才,但如果一个人想写诗歌,大家会说这个人真是个笨蛋。他就是在去年的“文学之夜”说的。
因此,我就在想是不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真的变化太快了,快得有点可怕。木心有首诗是这么写的,“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现在则快得把很多东西熬死,我们以为很多东西是万古长青,后来发现可能不是万古长青,它只是“风流一代”。
当然,我相信刚才那些只是危言耸听,文学是永恒的,文学可能真的是万古长青的,我们希望文学就像光,光以前可能在油灯里,后来可能在手电筒中,再后来可能在路灯上、在各种地方……但是光永远是光,光永远可以照亮我们,希望光是永恒的。
刚才我又听见一个讨论,很熟悉的讨论,说文学到底有没有用?讨论了好多年,我觉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文学当然没有用,文学能有什么用?如果非要打比方,我觉得文学就像张怀民,他唯一的用处就是当我们大家晚上辗转反侧、睡不着、有心事的时候,你可以起来走出去,走到他的房门前问“在吗”,然后张怀民说“在”,你就发现“怀民亦未寝”,然后你可以约着他出去,看看天空,看看中庭。
不多说了,我希望文学不只是回忆,还能照亮未来,希望大家都能在文学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张怀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