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中国援毛里塔尼亚畜牧业技术示范中心主任张洪恩和他的同事们依然在忙碌着,示范中心牛存栏近400头,试验田里的菌草和苜蓿还需要他们管理。
2011年,张洪恩第一次来到毛里塔尼亚,那时他就下定决心要在这片“不毛之地”上打造一片新天地。
2017年,中国援毛里塔尼亚畜牧业技术示范中心技术合作项目在伊迪尼村正式启动。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张洪恩和其他4名农业专家的“第二个家”,毛里塔尼亚也成了他们割舍不下的“第二故乡”。
记者:司源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查看原图 1.85M
20
评论
3
6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春节将至,中国援毛里塔尼亚畜牧业技术示范中心主任张洪恩和他的同事们依然在忙碌着,示范中心牛存栏近400头,试验田里的菌草和苜蓿还需要他们管理。
2011年,张洪恩第一次来到毛里塔尼亚,那时他就下定决心要在这片“不毛之地”上打造一片新天地。
2017年,中国援毛里塔尼亚畜牧业技术示范中心技术合作项目在伊迪尼村正式启动。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张洪恩和其他4名农业专家的“第二个家”,毛里塔尼亚也成了他们割舍不下的“第二故乡”。
记者:司源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