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新春特别策划

来源:解放军报·中国军号

图片迷彩青春(剪纸) 胡红兵作

图片祝福祖国(篆刻) 杨祖柏作

图片

图片祥蛇兆丰(篆刻)张 铭作

图片给边疆的信(雕塑)郎 钺作

图片俏不争春(中国画)关山月作 中国美术馆藏

图片黄土地的主人·安塞腰鼓(局部)(中国画)刘文西作

图片

图片龙开胜书

图片王学岭书

心之所托家与国

■郑蜀炎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有人说,诗是离心灵最近的东西。那么,我们也可以说,在中国人的心里,春节是由岁月酝酿出来的浓烈诗篇。

乙巳蛇年,这个春节又被赋予了新的韵味。“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刚刚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属于春节特有的那种暖暖的拜年语、火火的鞭炮声、悠悠的迎春曲……不仅充盈在我们内心最柔软处,也成为一个走向世界的中华文化符号。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力量。而文化总是通过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的各种形式表达出来,既包含着指向明晰的道德期许,又表达着明媚温情的美好愿望。春节作为延续千年的春之典庆,既是自然时序的一个章节,亦是解读我们民族文化血脉的重要密码,多层次地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一切景语皆情语。有着如此深厚历史和民族传承的春节,必定蕴含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表达。因此,许多有关春节的故事与风景,远比节日里诸多礼仪性的习俗和风尚要丰富得多。

家国天下——这种将家与国组合为一体的表达,不仅是中国词库里独特的文字审美,更是神州大地所凝聚的豪情文脉、所讴歌的激韵诗篇。

军人的职责使命、情怀担当,构成了对这个词最好的导读。在这个最具时间质感的节日里,那些壮行天涯中的肝胆情怀,那些军旗漫卷间的峥嵘时光,总是在万里山河间书写着家与国的诗章。

是的,因为有了他们——人民军队,我们对春节的描述,就多了一个词:奉献。从某种意义上讲,春节常常是一种证明、一种刻度,清晰标注出一支军队永恒的宗旨和一代军人青春的品格。

如果说要在构成春节的各种要素中排出名次,团圆,这个既充满人间烟火味,又洋溢着亲情挚爱的词当列第一。而追求和获得什么样的团圆,往往比团圆本身更值得思考。

“在心为志,在言为诗。”团圆无论对谁而言,都是一个美好的时刻,但人民子弟兵偏偏选择了“一家不圆万家圆”。一个个平凡的官兵或许没有“在言为诗”,但他们却毫不犹豫地遵循“在心为志”,作出了不平凡的选择——将人生的坐标交给祖国,在任何需要的点位、任何必需的时刻,铁画银钩地标定在共和国的版图上。

“心之所托,家与国;梦之所系,娘与妻”,春节期间,听到了一首连队战士自己创作的歌曲,顿时,歌在耳畔、景在眼前,情则在心中。

毫无疑问,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山河变通途、天涯不遥远,亲人团圆并非难事。但是,军人的特殊使命,注定要求众多官兵必须放弃与亲人的团聚,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惊涛拍岸,激荡英雄胆;山崩于前,挥戈壮士行。记得2008年春节期间,我国南方遭受雨雪冰冻灾害。大年二十九那天晚上,我在救灾部队采访。官兵的任务“简单”而艰巨——让除夕夜亮起来。那夜,灯亮了,很多官兵却卧在冰雪地上睡着了。于是,这样的新闻标题涌出笔端——漫天风雪、遍地英雄。

漫天风雪间,遍地英雄来。回想这些年来,这样动人的情景一直在延续——遭受冰雪灾害的群众说:“解放军一到,我们就心安意定了”;在近期遭受地震灾害的西藏定日县,藏族群众则送上一句:“金珠玛米,亚古都”……

翻阅曾经的春节采访记录,那些来自各个民族、各个地方的质朴之言跃然纸上、直击心头,恰如春风淡荡般深情、云水盘桓般真挚的诗句。

这诗句,眼前多少绿意。

这诗句,江山多少光华。

(解放军报·中国军号出品)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