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年,由100%本土国内团队开发的AI大模型DeepSeek登顶中国区、美国区免费APP下载排行榜第一。
2.与ChatGPT和Claude相比,DeepSeek在框架能力、金句频出方面具有优势,但内容胡编乱造、洞察力仍有待观察。
3.DeepSeek的训练成本仅为558万美元,远低于训练成本高达7800万美元的GPT-4。
4.除此之外,DeepSeek在数学性能、写作能力等方面表现出色,尤其在解决复杂数学难题时表现优异。
5.目前,AI取代人类仍有一定距离,但掌握AI应用技能将成为未来关键能力。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在2030年至2060年间将会有50%的现有职业被AI取代,中点为2045年,而且与之前的估计相比,加速了大约十年。
DeepSeek最厉害的,是它用很低的成本,将自己的AI大模型做到的全球第一。
DeepSeek-V3 的训练成本仅为558 万美元,远低于训练成本高达7800 万美元的 GPT-4,直接点燃大模型价格战,也被《金融时报》描述为「震惊国际科技界的黑马」。
它的数学性能秒杀其他AI。
在美国最具挑战的AIME2024的数学基准测试中,它的成功率高达79.8%,超越了OpenAI的o1推理模型,数学推理能力极强,并且能从从试错中学习。
它反馈出来的思考过程就有好几页这么长,最后给出了答案推导的全过程,详细程度可以超过任何一位人类老师和教辅参考答案:
它的写作能力优越,对于中小学生参考来说足够了,但对于大人来说,可能还是略逊色于Claude。
作为自媒体写作者,我需要频繁借助AI润色语句、检查逻辑,之前用Claude的时候,经常被它精妙的修辞手法惊艳到:
而DeepSeek更新到最新的R1模型后,我也用它测试了写作。
发现它有些语句过于华丽和鸡汤,但对于使用者的需求领会很准确,输出的有些语句可以摘取下来,自己稍加修改再利用。
比如昨天谷雨星球的年末盘点中,它就秒懂了我想要表达的意思,给了我一句可圈可点的比喻句,被我们写进了文章中:
还有人让它写小说,细节处理和情感表现都完全不像机器写出来的。
国产AI大模型中,有了这么强的写作助手,很多作文班、在线课一下子都逊色了。
更关键的是,DeepSeek可以充当一名AI写作老师,像苏格拉底启发学生一样,一点一点带你挖出答案,创作出自己的最好的版本。
招人最看好奇心
作为家长,我更加好奇的是,作为AI「后进生」,中国本土团队到底哪里来的神来之笔,创造出了秒杀国外「优等生」的产品,引发了AI圈的地震呢?
我找到了DeepSeek背后「神秘」创始人梁文锋的几次访谈,发现了几个关键词:
热爱,啃硬骨头,和技术理想主义的破局。
实际上,梁文锋最开始也没想到,自己会成为搅动AI江湖的「最大黑马」。
他出生于一个浙江教师家庭,17岁考入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专业,30 岁创办幻方量化(Hquant),开始带领团队探索全自动量化交易。
2016年,很多人对AI还没有具体想象力的时候,他的公司推出了首个AI模型,上线深度学习生成的交易仓位;2018年确定AI为公司主要发展方向,2021年成为了国内首家突破千亿规模的量化私募大厂。
2023年,幻方量化正式成立DeepSeek,专注于AI大模型研发。
一个量化交易公司转型AI,看似不搭边的跨界到底是怎么达成的?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AI本身就是大数据和算力驱动的行业,而梁文锋的幻方量化过去几年积累了大量数据处理和算法优化的经验,并拥有大量 A100芯片,为 AI 模型训练提供了强大硬件支持。
更加珍贵的,或许是梁文锋虽然只是个年轻人,却强大的战略布局和对世界时势预判的眼光——早早在AI赛道上押对了宝。
和很多AI公司CEO不同,梁文锋的风格更加靠近「技术宅」——每天和研究员一起看论文、写代码。
同时,在国内五花八门的AI模型都在抄国外框架,做快应用赚钱的时候,梁文锋偏要啃最硬的骨头——改架构:「美国更擅长从0-1的技术创新,而中国更擅长从1-10的应用创新」。
他算了一笔账:「国内模型效率比国外差4倍,靠堆算力永远追不上,沿用旧架构,中国大模型永远需要4倍算力才能达到同样效果」。于是DeepSeek全员扑向底层创新:把显存占用压到传统架构的5%,让训练成本断崖式下跌。
■被挤崩溃了。
「我们选人的标准一直都是热爱和好奇心,所以很多人会有一些奇特的经历,很有意思。很多人对做研究的渴望,远超对钱的在意」。
作为国内的教育自媒体中,可能最早开始追踪AI进展的社区,我们一直在更新AI的新进展和在教育中的应用。
这篇文章也有DeepSeek的深度参与,最大的好处就是提高了效率,短短时间就完成了。
深度测评下来,其优势是框架能力特别强,金句频出,然而目前仍存在一定问题,如有些内容胡编乱造,洞察力仍有待观察,需要我们对素材筛选,并且梳理出整体思路。
AI取代人类仍然有一定的距离,但是会使用AI一定会成为未来最关键的能力。麦肯锡报告也显示,未来将有几百万AI人才缺口,包括开发和各行各业的使用者。
2025年被称作AI教育元年,其带来的是全球范式的转移,走入了「美丽新世界」的大门,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并在新世界走得远,将是我们这代家长面对的最大挑战。
我们前几天刚分享了MIT开发的免费AI课程,被数千家长的转发,就连在小红书群里也引发了大量有意思的讨论。
还有一位来自厄瓜多尔的朋友分享了自己身边的真实情况,也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
尽管AI已经成为了全球媒体头条的常客,但在教育领域,还有相当多的人不知道如何使用,以及它能怎样帮到我们。
马上就放假了,我们将曾经整理过的AI资源汇总到了一起。
大家可以趁着假期带着孩子一起用起来,也欢迎留言分享大家的AI使用心得&小妙招,抱团养娃。
1、MIT的免费AI课程
2、8本适合家长提升认知的AI领域新书
3、7个免费的AI数学资源
——谷雨星球本期推荐——
AI时代下,到底该培养孩子哪些能力?
还有哪些好用AI工具/资源能够提升认知能力?
添加小助手领取福利➡️
信息大爆炸下,我们相信深度思考的力量,像栽种庄稼一样做好教育,做内卷时代下的长期主义者,用真实的内容缓解家长焦虑,并用有价值的项目助力青少年成长,让升学、成长之路越走越亮。
微信改了推送规则
关注星标谷雨星球
不再错过原创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