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生物制造进入以合成生物等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化应用新阶段,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必争领域。1月26日,省政府公布《广东省加快建设生物制造产业创新高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核心菌种自主率达到40%左右;打造3—5个国家级生物制造创新平台;形成10家以上营收百亿元级企业,20家左右营收五十亿元级企业,生物制造产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左右。到2035年,生物科技和生物制造逐步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动能之一,生物制造产业总产值迈上万亿元台阶,基本建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生物制造产业高地。
推进生物科技全链条创新
根据《行动方案》,广东将深入推进生物科技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推动生物技术(BT)与信息技术(IT)的深度融合,抢占生物制造科技创新战略制高点;加强核心酶制剂、核心菌种、底盘细胞等领域技术创新,提高定向改造和优化设计水平,实现生物制造工具自主化,着力解决生物制造产业“芯片”供给问题。加快研发生物制造高端核心仪器装备,提升仪器装备自动化、数字化、智慧化水平,着力构建高端仪器装备应用生态,赋能生物制造产业。突破非粮生物质原料利用关键技术瓶颈,建立生物质原料处理供应体系,保障生物制造原料可靠充足供给。
聚焦生物制造领域重大需求,《行动方案》提出,将完善生物制造科技创新转化平台体系,构筑生物制造产业创新策源高地,实现科技与市场“双向奔赴”。其中,《行动方案》提到发挥广州实验室引领作用,构建全国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国家及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粤港澳联合实验室等组成的多层次、高水平生物制造科技创新平台体系,聚焦生物制造关键领域开展核心技术研发攻关和概念验证;积极谋划建设一批重大创新平台,鼓励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生物制造+”深度赋能千行百业
《行动方案》提到,要通过生物制造+医药、生物制造+化工、生物制造+农业、生物制造+食品、生物制造+能源、生物制造+环保等六个方面,让生物制造深度赋能各行各业。
在医药方面,以合成生物、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赋能传统医药行业,全链条支持创新药物、先进诊疗、现代中药高质量发展,推动生物医药产业迈上新台阶。在化工方面,聚焦生物基化学品、生物基材料、美妆医美和活体功能材料,加强生物路径设计与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促进生物基化学品和材料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聚焦农业,《行动方案》提到,通过生物育种、农业绿色防控等方式,大力推动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融合发展,提高核心种源自给率,加快推进饲料原料减量替代,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发展面向现代化的生物农业。在食品方面,践行“大食物观”理念,鼓励企业应用生物技术加快功能型、健康型、风味型食品开发,拓展食物来源和创新生产方式,实现现代食品产业能级与产业层级双跃升。
聚焦能源,《行动方案》提出,围绕“双碳”国家战略目标和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要求,因地制宜推进生物能源产品的多元化开发与多场景应用,逐步提高各类生物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比例。环保方面,《行动方案》提出,要推进先进生物技术在环境领域的融合应用,加大应用场景覆盖范围。持续提升生物环保技术供给和服务水平,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朝露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