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已经快3年了,战争样式也发生了不断变化,从初期的坦克大战,到中期的火炮对攻,再到现在的无人机突袭,无人装备在战场上的运用越来越多,而双方连级规模的兵力集中攻击已经很难见到,但更多的是运用战术小组前出,使用小型无人机抵近侦察,引导火炮或无人机进行攻击。
从最近一段时间乌军无人机空袭战果来看,仅在1月24日,俄防空系统就拦截了针对莫斯科在内的13个地区,一共121架来袭无人机。而且,有6架无人机在莫斯科州上空被摧毁,甚至有一架已经飞到了俄首都莫斯科的上空,而且有至少20架无人机袭击了莫斯科东南部的梁赞州,当地民众表示,一座储油罐和发电站遭到了袭击,现场燃起大火。而且,由于乌军无人机的袭击,莫斯科机场已经数度被迫停运。
乌克兰使用无人机轰炸了距离俄乌前线1100公里的喀山飞机制造厂,这里是俄罗斯唯一负责生产图-160M战略轰炸机的工厂。并且,乌军无人机对斯摩棱斯克的航空工厂进行至少三次袭击,这里是负责俄罗斯空射精确制导弹药的厂家。
乌克兰还对俄罗斯境内的储油设施,石油精炼厂等频繁发动袭击,而且最近的袭击成功率越来越高,已经影响到俄罗斯的战时作战和经济运作体系。
由于乌军选择的都是相对较小的无人机,多数都是木质或者碳纤维等材料组装起来的,天然具备反射截面低的特点。这让俄罗斯原本的防空体系遭受了极端考验,而且,很难做到100%拦截。
鉴于俄罗斯受到乌克兰无人机袭击的危险越来越大,俄军开始组建用于保护后方基础设施免遭无人机袭击的特种部队,俄军这次以特种部队形式单独建立反无人机部队,而不是在防空军体系下建立,可以说在世界军队中尚属首次。
特种部队的任务首先是尽快组建低空对空观察体系,在重要目标周围建立大量的对空观察所,然后根据乌军无人机的渗透线路,分波次部署防空火力网,实施梯次拦截。
其实对于现在的俄军来说,最有效的反远程无人机渗透手段,应该是大量使用低空便携相控阵雷达配合激光炮,组成低空反无人机方舱,而且还方便部署和长时间野外战备执勤。尽管俄罗斯研发过激光炮,但是低成本可重复使用的激光炮,小体积便携的相控阵雷达,都是俄罗斯目前没有能够量产的装备。
同时,俄罗斯还缺少有效构筑防空网络的指挥体系。现在想到的办法是开发专门的APP,让单兵来进行相关情报的搜集和传递,这其实是乌克兰方面的经验。现在的乌军其实以同样的“套路”来防御俄军无人机。利用单兵皮卡车和防空探照灯组成基本移动拦截单元,然后在俄军无人机来袭时,使用重机枪,单兵制导防空导弹对俄军无人机进行拦截。效率虽然不高,但是起码是一种在战时有效的防御手段。相关部队的组建,其实早在2023年就应该开始,而不是到了2025年被乌军远程无人机炸疼了,才想起来搞类似的反无人机部队。
俄乌冲突是继2020年纳卡冲突首次使用无人机之后,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无人装备全面大量投入战场,改变了战争制胜机理,对战争进程发挥了巨大作用,未来战争兵团集中式大规模作战样式不会再现,分布式无人装备将成为战场的主要力量,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加快军事变革,以适应未来战争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