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又改版啦,大家记得点击星标,
防止以后找不到我们哦!
在2025年1月,上海两会上,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等20位上海市政协委员提交的一份关于药品集采的提案 ——《关于在药品集采背景下如何能够用到疗效好的药物》,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郑民华在提案中大胆直言,指出当前集采药存在一系列令人担忧的质量和疗效问题。他提到,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出现了 “抗生素过敏、血压不降、麻醉药病人不睡、肠道准备的泻药不泻或量不够” 等情况。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命健康,一经媒体报道,迅速在网络上掀起千层浪,成为广大民众和医疗从业者热议的焦点。大家纷纷对集采药的质量产生质疑,也开始反思药品集采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漏洞。
国家医保局在得知这一提案后,展现出极高的重视程度。短短 4 天内,连发两函,明确表示将认真对待专家们的意见建议。医保局公开喊话,欢迎广大医务人员当好药品价格和质量问题的 “吹哨人”,鼓励大家积极反馈药品相关问题,以保障药品集采政策能够真正惠及患者,确保药品质量可靠、价格合理。这一回应让民众看到了医保局对药品问题的关注和解决问题的决心。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医保局欢迎吹哨人之后,郑民华却做出了注销个人微博的举动。这一行为引发诸多猜测,他的注销微博或许并非仅仅因为此次关于医保的言论。回顾过往,他曾因建议早上吃鸡蛋喝牛奶而非喝粥,被批为 “公知”,并遭受言语攻击,自那以后便逐渐减少发声。此次微博注销,难免让人感到惋惜,一位敢于直言的医者,似乎在舆论的压力下选择了沉默。
我们需要更多像郑民华这样敢于站出来,为医疗问题发声的人。医疗领域的改革需要真实的声音,需要有人指出问题所在,才能不断完善政策,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郑民华医生的举动虽然令人遗憾,但他提出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有网友A满怀敬意地感慨,郑民华教授为发声付出了注销微博的代价,但他为公众利益直言的责任感与担当,已深深印刻在大家心中,堪称医疗界的良心典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也有网友却抛出尖锐质疑是外国医药资本的 “代言人”。
网友B则态度鲜明地力挺郑民华教授,称赞他是负责任、有担当的爱国医者,认为他的发声是为了推动医疗行业的进步,理应得到尊重和支持。网友C 则相对温和地呼吁大家表达观点时多些善意,不要动辄上升到道德评判。网友D引用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表达对郑民华教授的声援,强调社会不应辜负那些敢于直言的人。
▼
图文来源:护理传真 作者:九人
编辑整理:护理传真 责任编辑:张昕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