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计师周敬雄将传统年画融入现代生活,每年设计和开发“佛山木版年画大礼包”,为大家带来欢笑与年味。
2.2019年,周敬雄参与年画创新运动,与佛山木版年画市级传承人刘钟萍组队,探索年画创新的路径。
3.他的作品中,财神穿上李小龙的黄色运动服,关二爷手持青龙偃月刀,用手机直播好运时刻,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
4.除此之外,周敬雄的作品还包含怀旧风、城市文化、市井生活等元素,传递出幸福与熟悉的味道。
5.通过这些创新设计,周敬雄希望让年轻人重新感受到年是好玩有趣的、吉祥如意的。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想象一下,当传统门神遇上现代潮流,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财神穿上李小龙的黄色运动服,关二爷手持青龙偃月刀,却用手机直播好运时刻……
这些融合传统文化的创意,都来自设计师周敬雄,人称“周掌柜”。拥有二十年文创行业经验的他,创新性地将传统年画融入现代生活。自2019年起,他每年都设计和开发“佛山木版年画大礼包”,将卡通化的人物、浓郁的年俗文化和“盏鬼”的粤语谐音梗融合在一起,为大家带来欢笑与年味。
年的“福”字贴图上,有一个叫“福师傅”的人物抱着“抱”字,表达的寓意是人人有福抱,人人有福报。
他的作品既保留传统年画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又通过当代设计做出了趣味的表达,在社交平台广受喜爱,频繁出现在过年送礼的场景,为“年味”增添了一些新颜色。
本期“年味传承人”,我们将走进周敬雄周掌柜的工作室,和他聊聊这些“盏鬼”年俗。
年画变新,祝福不变
周敬雄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过年的场景,家家户户张贴新的“挥春”(对联)和“门神画”。“门神画”是年画旧称。前者是在红纸上以笔墨手写而成,后者是在带有图案的木版上印成。这是传统年俗的一种表达方式,承载着人们对祈福迎祥的美好愿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传统年俗的影响力或不如前是无数人心照不宣的事实。尽管如此,办年货的习俗在各地都有保留,常见的对联、“福“字贴、红包、年画如今都有工业化的制品。周敬雄说,“现在手制的少了。人们可能图省事,购入充满‘工业感’的装饰品,和旧时的感觉对比,肯定是不一样的。”
这种不一样的心情,最直观的或许就是挂在嘴边的那句“年味淡了”。年味的浓淡,与其承载的形式和内容密切相关。如何让年轻人喜欢传统年,或需要年货探索出一个新的方向。
2019年,周敬雄参与了一场年画创新运动 “年画日新——清华大学年画日新创作营”。在活动中,他与佛山木版年画市级传承人刘钟萍组队,探索年画创新的路径。
当时文创成果在设计上随处可见佛山木版年画的元素,又有结合日常生活的玩味创意。
木版年画的财神“穿”上李小龙同款的运动服,摆出拳击的抱架姿态,浓缩了武术文化的符号,同时有“功夫掂档 事事顺心”的寓意;
以“吃货财神”为主题的红包,图案多是广东过年常见食物,年桔、甘蔗、猪手……跟粤语祝福语“大吉大利”“掂过碌蔗”“发财就手”一一对应。更有意思的是,在“发财就手”红包上,财神捧着佛山名菜“扎蹄”。
每个红包背面都印着祝福语或菜品介绍。周敬雄说,“除了派红包,我们希望借此(背面信息)传达本土文化。”
设计在2019年北京国际设计周甫一亮相就吸引了不少市民围观。其中,怀旧风的“大富之家”地毯,印有“钞票”“大哥大电话”“卡拉OK”等元素,沿用木版年画的线条、花纹、套色,被现场观众询问是否能购买。
2020年1月,文创还被央视《文化十分》栏目报道,同月受某大电商平台邀请推出了对联礼盒套装。如此看来,佛山木版年画的文创“出圈”之路似乎走得很顺利。
2020年,周敬雄和团队遇到创作瓶颈,不想用同样的财神形象去延伸和设计,希望能找到另一个人物形象,与现实生活有关系。周敬雄说,“刚好那年家庭伦理剧火了,看着‘家嘈屋闭’的情节,想到做‘家和万事兴’的主题,在年画里面找,真的找到相应的角色,‘喜神’(和合二仙,一对民间吉星,常见的形象,一人手持荷花,另一人捧宝盒)。”
2020年大礼包的红包设计网感强烈,与当下生活有强关联。红包巧妙借用直播间界面,让“喜神”戴手表、穿运动鞋、头顶“加我粉丝团”牌子、手捧第一名的奖杯,祝福语“扬名立万 请你吃饭”。
即将进入蛇年,周敬雄坦言,今年的大礼包创作难度不小。事关在大众心中,蛇的形象“很多时候不是特别吉祥或讨喜”,考虑到这两年观察到的现象,不少朋友内心时而有彷徨和焦虑,“我们希望找到一个人物,他能够给到大家一种很稳的感觉。很快,我们想到了正气武财神,关公。”他给关公起了一个外号,“通关帝”,结合游戏通关的概念,希望能传达出“关关难过关关过”的精神。
在蛇年年画设计上,周敬雄尝试跳出佛山木版年画原有风格,“色彩上,我们保留了传统年画的橙和绿,不用黑,改用紫。紫色有着‘紫气东来’的寓意。图案上,增加笔触效果,丰富画面。线条比传统的要幼细。这也是我在木版年画上探索个人风格。”
木版年画的创新现象是一个缩影。结合当代生活与现代人喜好、审美和精神需求的新年货将传统年味文化带回年轻人的视野,让他们重新感受到年是好玩有趣的、吉祥如意的。而年画形式的“破”与“立”,承载的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
熟悉的味道,能唤醒记忆中的美好
周敬雄对自己作品的理解是:传递出幸福与熟悉的味道,而非冷冰冰的产物。这一点在木版年画作品的元素上,他或是选用为人熟知的角色形象,糅合众多贴近日常生活的元素。
设计上的“熟悉感”来自他对怀旧场景或文化的积累。在他的大礼包内,不乏带有过去年代的某些产物的痕迹,能够唤醒人们的怀旧情结,建立联系产品的记忆点。
2020年大礼包的文件套,周敬雄将其设计成由“和合二仙”颁发的奖状,文案是“和合之家”,与上世纪80年代的“五好家庭”荣誉证书对应。
2024年龙年大礼包的对联则提出“龙年好戏 为你打气”概念,出现的人物多与功夫有关,例如别问(借用“叶问”名字)、飞鸿等等,既与佛山的武术文化结合,又对应到人们对香港武打片的记忆。
红包,是周敬雄更早期的“年味”作品,设计语言同样有怀旧风。以饮胜系列为例, “日日旺”“旺老吉”“万事可乐”三款样式既有好意头,又能与家喻户晓的饮料品牌联系起来。红包设计参考了满杯的啤酒,两个红包相碰就像在碰杯。
逛花街是广府地区过年的共同回忆,所以,当阔别三年的文华花市回归时,长久没在线下与大家见面的周敬雄感触颇深。
“花市有售卖我们做的文创利是封。主办方安排了时间让我做个签售活动。不少人买了之后就排队等签名。我不只是签名,还会给大家画名,比如说画一只熊猫。大家喜欢(我的东西)并愿意等待、排队,这对创作者来说反馈是很开心的。”
都是文创,为什么偏偏是这些抓住了市民的心?或是因为设计既有创新的一面,也有糅杂怀旧风、城市文化、市井生活等元素的个人风格。
年味淡了吗?
说到年味,周敬雄分享了一些小时候过年的事。家里人在农历新年前都会开油锅,炸“煎堆”(油炸面食),炸“年角”(又名“酥角”,时令小食)。
“姑婆会做一种空心煎堆,往面团里吹气,下油锅炸的时候会慢慢变大,出锅之后会慢慢收缩。我小时候偷吃过刚出炉的。那个味道很怀念,现在很难再找到了,可能在一些老酒楼的外卖部能见到。”
儿时过年的记忆还有舞狮拜年,舞狮队给一户户人家拜年、表演、“采青”(猎取悬挂于高处的‘利是’,因‘利是’往往伴以青菜,故名‘采青’)。“如今过年在城区很少见到狮队,更多是在公司开业这类场景有可能看到,”周敬雄补充道。
年味,或与年俗有关。如今人们过年的选择更多,有丰富的娱乐,不必像过去那样单一地维持传统仪式。
周敬雄回忆起过去的年节,大年初一初二,一大家子总会待在一块,大人在厨房备菜,或是在客厅边聊天边嗑瓜子,小朋友们在玩耍。等到饭点时间,一家大小上桌吃饭,”现在消费可以代替以前很多需要动手做的事,你可以出去饭店吃,或是买盆菜回来。如此一来,大家一起动手的过程和时间就少了,但这个时间又很重要,它算是大家情感交流的时刻。“
现在过年的时候,周敬雄会尽量带孩子体验年的文化,吃时令食物,一起动手做事,”就像小时候,妈妈带我包饺子、包汤圆一样,得尽量保留(家人)一起参与的内容,给小朋友留下记忆和体验。“
也许十年后,或更久的时间,小朋友长大了,他回想起的“年味”,不一定是油炸食品或鞭炮烟花,可以是卡通版的“门神画”,甚至是红包封面上一句玩“谐音梗”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