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悬疑剧《漂白》在收获高热度的同时,也深陷舆论的风暴中心,一边被质疑侵权抄袭,一边因为把案件过度娱乐化也饱受诟病。对此,剧方虽发布声明试图平息争议,试图“漂白”负面形象,但这次,他们真的能漂得白吗?
1月17日,《漂白》在爱奇艺首播,成为该平台热度涨速最快的刑侦类剧集,在豆瓣、微博等平台的多个榜单中也名列前茅。然而,剧集走红没多久,抄袭争议就接踵而至。先是前《南方都市报》记者王猛发文指出,爱奇艺《漂白》的创作团队未与他和南方都市报取得联系,在宣发中也未标明原作出处,剧情及简介疑似复刻他2012年发表于《南方都市报》的深度调查报道《漂白》。王猛还晒出多处对比内容,直指编剧陈枰的小说《漂白》核心章节大段抄袭那篇报道。
据王猛透露,杨树彬案件破获后,公安部只是小范围通告,鲜有人知。他接受前单位南方都市报的安排进行采访调查,先后前往哈尔滨、吉林、山西兴县、河南柘城、内蒙古包头等地,历时两个多月访谈近百人,通过各种渠道拿到全部卷宗,并与了解详情的人物面谈,才完整还原了四名逃犯“漂白”的全过程。
面对质疑,编剧陈枰也先后发声,称小说《漂白》是原创,自己在2016年走访多地,对案件主办人员进行详尽采访,所有采访和案头工作都留存有证据;并坚称深度报道《漂白》和小说《漂白》是针对同一真实刑事案件创作的作品,彼此享有独立著作权,深度报道作者提出的“抄袭事实”,均属于公有领域内容或有限表达,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爱奇艺剧集《漂白》总制片人也表示,剧集购买自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陈枰编写的小说《漂白》,有完整版权链,但也在积极处理和沟通此事。尽管各方纷纷回应,但这场抄袭风波仍未平息,观众对剧集的信任大打折扣。
除了抄袭争议之外,《漂白》作为一部以真实恶性案件为蓝本的悬疑剧,本应严肃呈现案件的侦破过程,展现对正义的追寻和对受害者的尊重,但剧中却充斥着大量娱乐化元素,严重偏离了悬疑剧的正轨。比如在角色塑造上,《漂白》将四位反派角色的狠辣与酷炫进行娱乐化处理,“锅铲姐”“屠夫哥”等绰号流行,把真实案件背后令人发指的暴行变成了流行语。
事实上,《漂白》系以真实案件为蓝本改编,每一个名号背后,都是让人愤怒的屠杀和罪行。在剧中饰演女杀人犯宋红玉的演员王佳佳,因发表“肉联厂F4”“锅铲大片”等言论,被网友声讨“玩这种梗毫无下限”“有没有底线?受害者家属看到了怎么想”,目前相关内容已经删除。
面对争议和质疑,剧方尽管极力辩解,却始终未能给出实质性的解决方案,也未获得观众认可。在竞争激烈的影视市场中,一部剧想要长久立足,必须坚守创作底线,尊重知识产权,用心打磨剧情,只有创作出更多优质、原创,且尊重社会道德和公众情感的作品,才能赢得观众支持,推动行业健康发展。